深度阅读

中国一百零八座古塔

摘要:   中国古塔,是我们文明的载体之一。  塔是随佛教传入的一种建筑。相传释迦牟尼涅槃前,有弟子问您走后我们如何表达向您的尊重。佛祖没有回答,只是把僧袍铺于地上,将钵扣在袍子上,又将禅杖立于钵上,就出现了窣堵坡的形式。佛祖涅槃后,弟子们遵从他的遗训,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塔。  佛教于东汉初年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与盛行当时的神仙崇拜相结合,将佛像置于高楼之上便在情理之中。东汉末年,在江淮之间,开始建造佛塔

  中国古塔,是我们文明的载体之一。

  塔是随佛教传入的一种建筑。相传释迦牟尼涅槃前,有弟子问您走后我们如何表达向您的尊重。佛祖没有回答,只是把僧袍铺于地上,将钵扣在袍子上,又将禅杖立于钵上,就出现了窣堵坡的形式。佛祖涅槃后,弟子们遵从他的遗训,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塔。

  佛教于东汉初年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与盛行当时的神仙崇拜相结合,将佛像置于高楼之上便在情理之中。东汉末年,在江淮之间,开始建造佛塔。

  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古塔很多,可惜像北魏永宁寺塔、明代的大报恩寺塔等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了。幸而佛教持续流行,古塔建造也是繁多,因此现在还遗存众多各类古塔。今天将整理出100处古塔为大家整理奉上,望君收藏,做按图索骥只用。

  谢谢杨昆、郎智明和莲莲三位老师对本文提供的指导。并感谢全国拍古塔并上传网络的朋友,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

  注:关于塔的时代,采用网络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的考古论证,仅供参考。

  1、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国一-III-14)

  北魏密檐式砖塔,高15层,37.045米。现存唯一的十二面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

  2、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国一-III-33)

  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祖师塔是创建佛光寺的初祖禅师的墓塔,砖结构,高约8米,平面六角形,塔的形制是国内仅见的孤例。

  3、河南安阳灵泉寺北齐塔(国四-IV-3)

  大齐河清二年(563)三月十七日(西塔正面)、宝山寺大论师凭法师烧身塔题铭;东塔无题铭,体量形式与西塔类似。

  4、山东济南四门塔(国一-III-15)

  隋大业七年(611)造,别名神通寺塔,单层庭阁式石塔。高15.4米,底边宽7.4米。1997年3月,隋代石刻经典阿閦佛佛首被盗走,几经辗转由台湾法鼓山以圣严法师送还四门塔。

  5、陕西西安大雁塔(国一-III-16)

  唐永徽三年(652)造,别名大慈恩寺塔。四方阁楼式砖塔,玄奘为保存经卷佛像建造,最初五层,后来曾经加至九层,现在为7层,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6、陕西西安兴教寺塔(国一-III-20)

  唐高宗总章二年(664年),平面呈四方形,5层楼阁式砖塔,高21米,为唐代高僧玄奘大师墓塔,旁边有玄奘两位徒弟的塔,共三座。

  7、陕西西安香积寺善导塔(国五-III-224)

  善导大师在681年圆寂后,其嫡传弟子怀恽将先师遗骨葬于神禾原上并建造塔。平面方形,底层边长9.5米,外轮廓成方尖锥体。密檐式砖塔十三层,已残裂,现存11层,通高33米。

  8、陕西西安小雁塔(国一-III-17)

  唐景龙年间(707-710)建,别名荐福寺塔,方形密檐式塔,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3米。

  9、陕西周至八云塔(国五-III-227)

  唐景龙二年(708)中宗李显敕建瑞光寺,建塔于寺中。塔共十一层,全高约42米。一至五层为砖砌隐起的斗拱,柱、枋为楼阁式,六层以上为密檐式。塔基周长35.94米。

  10、北京房山云居寺塔群(国一-III-19)

  四座小唐塔分别建于唐景云二年(711)、唐太极元年(712)、唐开元十年(722)、唐开元十五年(727)。

  北塔别名红塔,砖塔,高30.4米,塔身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八角形,上层为圆锥形。建于辽代顶部近似圆锥形的覆钵相轮,为明代改建。

  11、河南汝州风穴寺七祖塔(国三-III-56)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弟子建塔将风穴寺开山七祖禅师贞和尚于开元13年,84岁圆寂后的舍利安放塔中。高24.16米,方形九层密檐式砖塔,塔身外轮廓呈抛物线。

  12、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国三-III-85)

  唐天宝五年(746)建,高10.34米。该塔为平面八角形单檐仿木构的砖塔,是中国古代佛教高僧墓塔净藏禅师塔,也是已知唐塔中用八角形平面的首例。塔身背面嵌塔铭一方,记述净藏禅师的生平。

  13、河北赞皇治平寺石塔(国四-III-3)

  唐天宝八年(749)至十二年建。又名嘉应寺石塔。平面呈八角形,均为青石雕砌,高约12.5米。每节塔身及塔檐分别用一整块大石雕琢而成。各面并浮雕有佛教故事。

  14、新疆吐鲁番台藏塔遗址(国五-I-144)

  始建年代为麹氏高昌时期即6、7世纪。14世纪末,察合台汗国统治者强迫高昌地区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之后,台藏塔逐渐毁破。塔身残高约20米,夯土筑成,基部为正方形,边长20米,塔身四面有佛龛,龛内存佛像和佛教壁画。塔内中空,内边方约15米。南向正中有宽约3米的缺口。

  15、河南登封法王寺塔(国五-III-162)

  唐代盛期(八世纪前半叶),塔呈方形,底层面宽约7米,密檐15层,总高34.18米。法王寺塔的轮廓线中部微微臌出,整体呈梭形,檐端连成极柔和的弧线。

  16、河南安阳修定寺塔(国二-III-1)

  唐代单层砖砌浮雕方塔。别名三生宝塔、红塔。塔基平面呈八角形,下为束腰须弥座。塔身残高9.5 米, 塔身四面均为8.25 米宽,外壁浮雕砖3775块嵌砌,共300多平米。修定寺塔砖上世纪被部分盗卖,流落世界各地。

  17、西藏扎囊桑耶寺四塔(国四-III-12)

  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主殿四周又建红、白、绿、黑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

  18、陕西户县草堂寺鸠摩罗什舍利塔(国五-III-220)

  唐代建,是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的舍利塔。俗称八宝玉石塔,厅阁式造型、高2.44米,雕刻均极雄健精美。体形虽然不大,却是一件唐代建筑雕刻精品。

  19、吉林长白灵光塔(国三-III-89)

  渤海国时代塔。砖砌楼阁式空心方塔,共5层,层层收分,通高12.86米。塔刹呈葫芦形,塔身均磨砖对缝,黄泥作浆,叠涩式塔檐,底边长3.3米,顶边长1.9米。

  20、陕西周至仙游寺法王塔(国四-III-2)

  隋仁寿元年(601)杨坚为了安置佛舍利始建,现存塔为唐代重建,塔7层,高35米,塔底层8.7米见方。1998年10月,因修建黑河水利工程,法王塔被整体迁移至原址北侧2公里的金盆村北梁上。

  21、河南登封永泰寺塔(国五-III-161)

  唐,单层密檐式砖塔,采用青砖黄泥垒砌而成,平面呈方形,塔体通高24米。塔身有11层密檐。塔身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塔檐逐渐内收,外轮廓的连线呈柔和的抛物线状。

  22、山西运城泛舟禅师塔(国五-III-56)

  唐长庆二年(822),为一座保存完整的亭阁式塔之一,圆形唐塔的典型实例、孤例。塔的铭文有自己特色,是从左到右排列竖写,在全国属于罕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23、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国一-III-18)

  南诏王劝丰祐时期(823-859)建。三塔中间最大的塔又名千寻塔、文笔塔。高69.13米(主塔)底方9.9米,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16层砖塔。南北小塔为十级,高42.17米,八角形为楼阁式空心砖塔。

  24、浙江宁波天宁寺塔(国六-III-262)

  唐咸通四年(863年)造,因塔比较矮小,形似乌龟,俗称“乌龟塔”。天宁寺塔原有东西双塔,东塔清光绪年坍塌。现存西塔系砖结构,立面呈抛物线状.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约3.20米,共五层。塔高约12米,壁厚约0.76米,占地面积为10.42平方米。

  25、广东董塘云龙寺塔(国三-III-86)

  唐乾宁光化年间(894-898年)建,该塔为平面四方形,砖构实心塔。各层四面用仿木构筑法,塔基四周残留着大量的唐代莲花瓣瓦当,是研究广东早期古塔建筑形式的珍贵实物。

  26、山东济南神通寺龙虎塔(国三-II-7)

  推测塔身为唐,塔顶为宋,高10.8米,砖石结构。塔身每面有刻着火焰状纹样的券门,周身布有刻工精致的高浮雕龙虎、罗汉、力士、伎乐、飞天等形象,气势飞动,华丽壮观。

  27、山东济南九顶塔(国三-II-7)

  始建于唐代,因其塔身一塔起,九顶出而得名,高13.3米,基呈八角形,单层砖塔,为水磨砖对缝砌筑而成。在塔檐上端各隅角处,筑有方形3层小塔8座,中央筑有中心塔。

  28、山西平顺明惠大师塔(国五-III-43)

  唐乾符四年(877)建,塔平面呈正方形,通高6.5米,边长2.21米,单檐单层五迭四注式,覆钵尖锥顶。全由石质雕造。

  

  29、甘肃永昌圣容寺塔(国五-III-240)

  唐,甘肃省境内唯一保存完整的唐代佛塔,有大小二塔,隔山谷相望。大塔平面呈方形,塔基边长10.8米,为方形七级密檐式空心砖塔,通高16.2米,小塔通高4.9米,为实心。

  30、浙江临安功臣塔(国五-III-109)

  后梁贞明元年(915年)始建。塔因山而得名,1982年维修。 功臣塔为砖砌仿木构楼阁式,方形平面,通高25.3米,由基座、塔身、塔刹组成。

  31、福建福州崇妙保圣坚牢塔(国五-III-136)

  闽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备建九层,建到七层,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告结束。塔为八角七层,通高35米,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因用青石料又名乌塔。

  32、浙江杭州闸口白塔(国三-III-90)

  吴越国石塔,共九层,高约15米,平面八边形的楼阁式塔建筑,逐层划分,比例适度,出檐深远,起翘舒缓,轮廊秀丽挺拔。须弥座束腰上刻有佛经。是现存的五代吴越末期仿木构塔建筑中最精美、最真实、最典型的一座。

  33、河南武陟妙乐寺塔(国五-III-148)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重修。塔为十三级密檐叠涩式砖塔,平面呈方形,内部空心,底边长9米,高34.19米。据碑载:佛祖舍利灵骨,建宝塔19所,妙乐寺塔其一也序列第15。

  34、江苏苏州云岩寺塔(国一-III-21)

  北宋建隆二年(961)落成,别名虎丘塔。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高47.7米。

  35、广东广州光孝寺南汉铁塔(国一-III-36)

  南汉西铁塔,铸于大宝六年(963),原为7层,现存3层。东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十年(967),完整地保留了7层。此塔由南汉后主刘鋹捐造,观其龙纹,继承大唐之遗风。

  36、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国三-III-91)

  南唐(937~975年)重建,密檐式五级八面。高15米。白色石灰岩石砌造。1930年由建筑家刘敦桢主持维修,重新设计制作塔刹(原刹已毁),并修补基座损毁部分。

  37、浙江杭州六和塔(国一-III-25)

  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建,外围木构为清代重建,塔内部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为8面13层,高59.89米。

  38、上海徐汇龙华塔(国六-III-208)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吴越王钱俶重建,又称“报恩塔”。砖木楼阁式塔,八面七层,总高41.03米。每层伸出平座围以木栏,以斗拱向外挑出飞檐,出檐甚宽。

  39、江苏苏州罗汉院双塔(国四-III-6)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至雍熙中,王文罕兄弟捐资重修殿宇,并增建砖塔两座,千余年来仅多次修理塔刹相轮,结构式样保持不变。塔的外壁虽为八角形,但内部方室仍沿袭北魏以来旧制,实为唐宋之间砖塔平面演变的实物例证。

  40、河南滑县明福寺塔(国五-III-159)

  北宋早期建筑,塔高九层,八角亭子顶。后遭雷击,五层以上倒塌。民国18年(1929年),当地人集资修复至七层,塔顶改为桃状。

  41、山东济南灵岩寺辟支塔(国二-III-6)

  北宋太宗淳化五年(994)重建,竣工于仁宗嘉祐二年(1057)高55.7米,9层砖塔。下三层为重檐,上六层为单檐。塔座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浮雕,塔顶冠有铁刹。

  42、甘肃敦煌老君堂慈氏塔(国一-II-2)

  北宋初年(1000)建,单檐亭阁式木塔。塔平面八角形,塔身四周设有一圈围廊。该塔是西北黄土高原就地取材的土木建筑的典型。从三危山中迁移至莫高窟。

  43、广东南雄三影塔(国三-III-92)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始建,明朝正统十一年(1446)重修,原名延祥诗塔。六角九层楼阁式砖塔,通高50.2米,塔造型规整,为南雄城的象征。

  44、江苏苏州瑞光塔(国三-III-95)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重建时改为7层8面。高约43米。 第三层为全塔的核心部位,砌有梁枋式塔心基座,抹角及瓜棱形倚柱、额枋、壁龛、壸门等处还有“七朱八白”、 “折枝花”等红白两色宋代粉彩壁塑残迹。

  45、内蒙古呼和浩特万部华严经塔(国二-III-3)

  辽圣宗年间(公元983-1031年)建,蒙古语称“查干·索布尔嘎”,因其白色,又俗称“白塔”。高55.5米,砖木7层塔,内壁上写满了从金代起,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族人民用汉、藏、契丹、女真、蒙古、维吾尔等文字书写的题记。

  46、河北涿州双塔(国五-III-24)

  辽太平十一年(1031)建南塔,又称智度寺塔,五级,通高44米。北塔称“云居寺塔”,六级,通高56米,辽兴宗重熙6~7年(1037~1038)。双塔均为八角形砖仿木构楼阁式舍利塔,彼此相距300米。形制基本一致,南塔略显粗壮,北塔更秀美匀称。

  47、辽宁朝阳北塔(国三-III-88)

  辽重熙十三年(1045)维修,更名为延昌寺塔。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85),是皇后冯氏在三燕龙城宫殿旧址上,为其祖父北燕王冯弘而建“思燕佛图”,木构楼阁式塔。后毁于火灾。隋文帝仁寿年诏命原址重建密檐式砖塔。

  48、内蒙古巴林右旗释迦佛舍利塔(国三-IV-18)

  辽兴宗重熙16年至18年(1047~1049)建,俗称辽庆州白塔,当地人称“金金察罕索布尔嘎”,八角七级,通高73.27米的砖木结构拱阁式塔。系辽兴宗耶律宗真为其生母“章宣皇太后”特建。塔身通体白色,遍饰各种精美的浮雕;七层出檐上缀挂2240个生铁铸造的风铃,随风鸣声;铜制鎏金的刹顶及塔身嵌装的几百面铜境。

  49、河南开封祐国寺塔(国一-III-22)

  北宋皇祐元年(1049)重新修建。别名开封铁塔、开宝寺塔,八角十三层,高55.88米,是仿木构的楼阁式砖塔。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

  50、河北临城普利寺塔(国五-III-23)

  北宋皇祐四年(1052)在寺内建舍利塔,又名万佛塔、临城县舍利塔,此塔为砖结构楼阁式,平面方形,高33米,共8层。首层塔身南面辟门通塔心室,外壁各面略向内凹作弧状。

  51、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国一-III-23)

  北宋至和二年(1055)建,别名:料敌塔,高84.2米,塔全部为砖木结构,11层,平面八角形。

  52、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国一-III-24)

  辽清宁二年(1056)建,别名应县木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五层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吨,内部的彩塑佛像。

  53、陕西旬邑泰塔(国五-III-223)

  北宋嘉祐四年正月(1059)建。泰塔是楼阁式砖塔,八角七层,高56米。据塔身第六层北面东侧槛窗上的一块砖刻题记记载了建造的时间。

  54、湖北当阳玉泉寺铁塔(国二-III-2)

  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建,别名如来舍利宝塔,又称当阳铁塔,高17.9米。13层铁质,由玉泉寺僧务本禅师领工分段用生铁浇铸,依次叠放而成的。,铸有2279尊佛像。

  55、北京房山万佛堂花塔(国五-III-6)

  辽咸雍六年(1070),是中国现存准确年代最早的花塔。砖砌,六角形五层密檐式,坐北朝南。弧形塔檐,造型优美。塔刹早已无存。此塔为万佛寺高僧之灵塔。

  56、江苏镇江甘露寺铁塔(7-0954-3-252)

  宋元丰年间改建9级铁塔,塔身每层皆8面4门,上铸飞天、立佛等。原塔在明代因海啸倾塌,仅遗存有最下四层。

  57、上海松江兴圣教寺塔(国四-III-5)

  北宋代熙宁至元祐年间(1068~1094)建,俗名“方塔”,1977年经历复原大修。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高42.5米,四面九级,因塔的平面呈四方形而俗称方塔。保留了大量宋代原物,为江南古塔建筑所罕见。

  58、浙江龙游湖镇舍利塔(国五-III-101)

  北宋嘉祐三年(1085)建,为六面七层仿木楼阁式实心砖塔,高27.31米。每面中央设壶门式壁龛,内供佛像。塔檐起翘弧度较大,顶层檐角安风铎,转角及补间用四铺作单抄斗栱。

  59、山西灵丘觉山寺塔(国五-III-251)

  辽大安六年(1090)建,十三层,高43.54米。塔基分三层,下为八角形须弥座,中为平座勾栏,上为莲台。雕刻多在须弥座束腰处和中层平座、上层勾栏华板处,题材丰富。

  60、内蒙古宁城大明塔(国一-V-25)

  辽大安八年1092年建,所在地是辽代的中京。塔高80.22米,在高度上是全国第三高塔,体积为全国第一。基座直径36米,周长112米,每面雕有菩萨坐像浮雕。

  61、安徽宣城广教寺双塔(国三-III-93)

  北宋绍圣3年(1096)建,双塔均为七层,高约20米,东西对峙,相距26.9米,形制相同,均为平面方形的仿木楼阁式砖塔。双塔的实体虽然多有残破,仍保留了北宋建造时原貌。

  62、山东济宁崇觉寺铁塔(国三-III-94)

  北宋崇宁四年(1105)建,又名释迦寺。寺院也由此俗称“铁塔寺”。铁塔原7层,明万历九年(1581)重修时增至9层。

  63、安徽泾县水西双塔(国五-III-120)

  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建大观塔。小方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故又称“绍兴塔”。大观塔,属楼阁式砖塔,八面七层,高45米,底层直径12米,壁厚3.5米。第一层南北两面塔壁嵌有石刻佛像,佛像北面为浮雕佛光。

  照片来自@莲莲

  64、河北景县开福寺舍利塔(国四-III-4)

  北宋时期(960~1127)建,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俗称景州塔,砖塔。呈八面棱锥形,共13层,总高63.85米,底层周长50.5米。塔顶装有铜铸葫芦,高2.05米。刹网与洞户被天风鼓荡,作水涛声,顾有古塔风涛之说。

  65、河北蔚县南安寺塔(国五-III-25)

  辽天庆元年(1111)建,8面13级实心密檐砖塔,因坐落在南安寺,故名南安寺塔。此塔上下浑然一体,巍峨矗立,宛如一幢造型精美、典雅庄重的阁楼。

  66、辽宁朝阳青峰塔(7-0932-3-230)

  辽代,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存高约36米。基座长方形,南北长8米,东西宽4.8米。基座南面开卷门,有门楼式抱厦,砖雕斗拱承挑瓦檐,通过劵门进入塔心室。

  67、北京西城天宁寺塔(国三-III-98)

  辽天祚帝天庆9年至10年,即公元1119-1120年建,是北京城区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塔高57.8米, 为八角十三层檐密檐式实心砖塔。

  68、河北涞水庆化寺花塔(国五-III-29)

  辽,花塔为砖结构 , 通高 13 米 , 围长 19.2 米 , 八角形基座 , 基座上须弥座 高 3.4 米 , 束腰各角皆雕力士一尊。

  69、福建莆田释迦文佛塔(国三-III-97)

  南宋乾道元年(元年1165年)。塔高约30米,五层八角形,石构。仿木楼阁式建筑,外形玲珑,古朴庄重。须弥座束腰间浮雕着观音菩萨。檐下两层迭涩,塔内为八角空心室,宽敞明亮。

  70、辽宁北镇崇兴寺双塔(国三-III-99)

  辽,因塔北有崇兴寺故名。塔东西对峙,相距43米,形制相同,均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青砖砌筑。辽代中晚期的遗物。是中国辽代密檐式砖塔的重要实例。

  71、辽宁辽阳白塔(国三-III-100)

  辽代建,塔高71米,砖石建造,全塔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结构。基座塔身都以砖雕的佛教图案为饰。塔身八面都建有佛龛,龛内砖雕坐佛。

  72、辽宁朝阳云接寺塔(国六-III-200)

  辽,该塔为方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37米。分为塔座、塔身、塔檐、塔顶四个部分。塔座为须弥式,四面各有一假门,两侧各雕有三个壸门。

  73、陕西彬县开元寺塔(国五-III-229)

  北宋,又称彬塔,民间称“雷峰塔”,塔高46.94米,塔底宽度14.04米,为楼阁式砖塔。塔体呈八角形,七层中空,每层有4孔拱状门洞,与长方形假门相间,逐层变换方位。

  74、广东广州六榕寺花塔(国六-III-384)

  宋,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外九层、内十七层,楼阁式,高57.6米。塔身为井筒式结构,底层直径12米并有副阶。花塔整塔朱栏碧瓦,丹柱粉壁。

  75、河北正定临济寺澄灵塔(国五-III-14)

  金大定年间(1161-1189)重修。为收藏临济宗开创人义玄禅师的衣钵而修建的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30.47米,建在八角形砖砌基台上。

  76、四川邛崃石塔寺石塔(国五-III-191)

  南宋乾道五年至八年(1169-1172年)建,原名释迦如来真身宝塔。寺院内尚存有古火井遗址,具有一定的科技史价值。

  77、河北正定广惠寺华塔(国一-III-26)

  宋代建造(以前断代为金,近期有学者断为宋),别名多宝塔。3层砖塔,高40.5米。八角形楼阁式华塔(也称为花塔)。

  78、河南洛阳齐云塔(国一-III-45)

  金代密檐楼阁式仿木结构塔,本称释迦舍利塔,又称白马寺塔。13层,高35米。

  79、河北正定灵霄塔(国三-III-87)

  金,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搪相连。

  80、河南沁阳天宁寺三圣塔(国五-III-147)

  金大定十一年(1171)建,总高32.76米,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方形基座占地140多平方米,高6.5米,其上置边长8.6须弥座,承托着十三层密檐式塔身。基座南面一券门上方有青石题额一方,上书“中天一柱”四个大字,为怀庆知府张甑题。

  81、河北昌黎源影寺塔(国五-III-21)

  金代,因塔所在地有一“源影寺”而得名。源影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其建筑结构精细,远望古塔,雄伟壮观,特别是在晚霞辉映时,更显得瑰丽多姿。

  82、宁夏银川拜寺口双塔(国三-III-102)

  西夏时期建,拜寺口原为百寺口,西夏皇帝高度崇佛,曾在贺兰山修建百余座庙宇。双塔均高13层,是一对砖砌佛塔,每层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种兽头的浮雕。

  83、广东广州瘗发塔(国一-III-36)

  是光孝寺内六祖惠能削发受戒后埋藏头发的地方。高度:7.8米,7层。以石基灰沙砖筑成,仿楼阁式塔,塔形秀丽,基座为红色砂岩。未见其它唐代建筑用此种石料,又有人认为是南宋时重建而保留早期特点。

  84、浙江湖州飞英塔(国三-III-96)

  南宋。内部石塔始建于唐中和四年(884)至乾宁元年(894),名上乘寺舍利石塔。后因称有神光见于绝顶,遂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于石塔之外增建木塔经罩护之,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塔里塔”。外塔亦于南宋端平初年(1234)“茸而新之”。外塔为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 外塔七层八面,通高55米。被誉为湖州三绝之一。

  85、福建泉州开元寺双塔(国二-III-5)

  南宋嘉熙二年(1238)至淳佑十年(1250)建东边“镇国塔”,由原来的五层木塔改为七级石塔,高48.24米。西边叫“仁寿塔”,南宋绍定元年(1228)至嘉熙元年(1237)重建,高44.06米,此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屹立不倒。塔身浮雕精美。

  86、山西五台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国二-III-11)

  元大德六年(1302)建,别名五台山大白塔,是五台山的一大标志。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覆钵式砖塔,高75.3米,将以前的慈寿塔置于大塔腹中。

  87、北京西城妙应寺白塔(国一-III-27)

  元代砖塔,别名灵通万寿宝塔。高50.9米,阿尼哥设计建造,台基高9米,底座面积1422平方米,台基分三层,最下层呈方形,上、中二层是亚字形的须弥座。

  88、河南安阳天宁寺塔(国五-III-158)

  元,后周广顺二年(952)始建,高38.65米,周长40米。又称文峰塔。五层八面。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宽敞,是伞状形式。现存建筑被梁思成先生断代为元。

  89、江苏镇江昭关石塔(国六-III-223)

  元至大四年(1311)建,其形如瓶又名瓶塔。塔的下半部用块石垒砌,成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筑成一个框架形的台座,石塔即建于这个台座上,下面可以通行人马。江南的喇嘛塔式过街塔,是我国目前仅存过街塔实例。塔高4.69米。

  90、海南澄迈美榔双塔(国四-III-8)

  元代古塔,俗称“姐妹塔”,元代人陈道叙有二女,长女出嫁,次女出家为尼。他为了纪念二女而建此塔,一座为平面呈六角形长层,现存六层仿木结构阁楼式。

  91、山西代县阿育王塔(国五-III-40)

  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建为稳健挺拔的造型和砖雕的印度"陀罗弥经"砖塔,俗称白塔,使其成为藏式佛塔中的佳作。

  92、湖北黄梅四祖寺塔(国五-III-165)

  唐、宋、元古塔,共三座,形制各异,是佛教禅宗重要遗存。

  93、浙江舟山普陀山多宝塔(国六-III-249)

  元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塔高32米,四面五层,有台无檐,全用太湖美石砌成。塔上身三层四面各镂古佛一尊,瑞容妙丽,尤以观世音圣像,神态温和。

  94、福建石狮六胜塔(国六-III-283)

  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锦江人凌恢甫重建的。塔系浑体石砌,为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八角五层,底围约46米,高约31米。其外形与结构与泉州开元寺塔类似。

  95、云南昆明妙湛寺金刚塔(国四-III-9)

  明天顺二年(1458)建 ,又名“穿心塔”,该塔全部以沙石砌筑,塔基呈方形,高4.8米,边长10.4米。基台下有东、西、南、北4道券门十字贯通。基台上建有5座佛塔,属于金刚宝座式塔。

  96、北京海淀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国一-III-28)

  明成化九年(1473)建,俗称五塔寺塔,砖构,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3米,高17米。

  97、湖北襄阳广德寺多宝塔(国三-III-104)

  明弘治七至九年(1494~1496)建,通高16.8米,塔座平面呈八方形,边5.5米。塔为砖石结构,以青砖平砌。八角砌圆弧形砖柱,上饰石雕螭首,下奠石柱础。

  98、山西临汾广胜寺飞虹塔(国一-III-49)

  明正德11年(1516)始建,嘉靖六年(1527)完工,天启元年(1621),京师大慧和尚又在底层加建了一圈平面八角形围廊。由于其塔身五彩斑斓如雨后彩虹,故名“飞虹塔”,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塔高47.6米,内为青砖,外为琉璃,十三层檐楼阁式塔。

  99、湖南邵阳北塔(国五-III-171)

  明万历元年(1573)建,高26米,七级八角,砖石结构,铁顶。

  100、山西太原永祚寺双塔(国六-III-170)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建文峰塔,另一塔是9年后妙峰和尚所建,建成后与旧塔一起并称宣文塔。双塔高均为54米,南北对峙,相距46.6米,均用砖砌仿木构筑。

  101、甘肃张掖大佛寺土塔(国四-III-34)

  明代建,原名弥陀千佛塔,为砖块、土坯混造土木结构,总高为33.37米。造型仿北京妙应寺白塔。突出特点是在第一、第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民国十六年张掖地震时顶部被毁,去年维修一新。

  102、北京北海白塔(国一-III-59)

  清顺治八年(1651)建藏式喇嘛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

  103、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国三-III-106)

  清朝雍正年建,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又名五塔寺。塔高约13米,以砖石为结构建造,建造在台基上的长方形金刚座,下面是须弥座,束腰部分是砖雕狮、象、法轮、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花纹。

  104、云南景洪曼飞龙塔(国三-III-105)

  清乾隆年建,傣语“塔糯庄龙”,意为大头笋塔。直径8.6米。主塔高16.29米,周围由8个边塔环绕联成母子塔群。砖石结构,塔基为八角形须弥座,在正南向龛下的原生岩石上,有一人踝印迹,传为释迦牟尼的足迹,因而兴建此塔。

  105、青海湟中塔尔寺如来八塔(国一-III-64)

  清乾隆41年(1776)建。八塔从东到西分别是:莲聚塔(佛陀降生时行走七步,步步生莲花);菩提塔(佛陀修行成正觉);四谛塔(佛陀初转法轮);神变塔(佛陀降伏外道);降凡塔(佛陀从天堂返回人间);息诤塔(佛陀劝息诸比丘争端);胜利塔(佛陀战胜一切魔鬼);涅槃塔(佛陀涅槃,不生不灭)。每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米。

  106、宁夏银川海宝塔(国一-III-29)

  清代乾隆43年(1778)建,别名:赫宝塔、黑宝塔。 11层高53.9米,平面呈正方型,四壁出轩,即每层四面设券门的部分均向外突数十厘米,构成十二棱角砖塔。

  107、北京朝阳清净化城塔(国五-III-12)

  清乾隆47年(1782)11月建成,乾隆御书《清净化城塔记》。“清净化城”意即远离一切烦恼、尘垢、罪恶等,不染尘俗,能接引众生成佛的场所。清净化城塔是仿印度菩提伽耶金刚宝座式样而设立的金刚宝座塔,即在一块方形的高台之上建立起五座方、圆形密檐塔,中间一座大塔为主塔,四角有四座小塔。连同金刚宝座一起,整塔高约24.82米。

  108、甘肃张掖木塔(省保)

  民国初年重建,又名万寿寺塔,九级砖木结构,塔高33米。

  

  另有1、北京昌平银山塔林,2、宁夏青铜峡108塔林,3、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4、山东济南灵岩寺塔林,5、河南汝州风穴寺塔林,6、山东济南神通寺塔林,7、山西永济栖岩寺塔林,8、北京门头沟潭柘寺塔林等八大塔林,并未列入这百大名塔之中。

  来源:历史讲坛游学公众号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台藏塔遗址

小雁塔

兴教寺塔

嵩岳寺塔

佛光寺祖师塔

灵泉寺石窟

四门塔

大雁塔

香积寺善导塔

周至八云塔

云居寺塔

汝州风穴寺七祖塔

大雁塔

拜寺口双塔

六胜塔

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妙应寺白塔

塔尔寺

桑耶寺

净藏禅师塔

治平寺石塔

法王寺塔

修定寺塔

桑耶四塔

长白灵光塔

仙游寺法王塔

永泰寺塔

泛舟禅师塔

崇圣寺三塔

宁波天宁寺塔

云龙寺塔

神通寺龙虎塔

九顶塔

明惠大师塔

圣容寺塔

功臣塔

崇妙保圣坚牢塔

闸口白塔

妙乐寺塔

云岩寺塔

光孝寺塔

栖霞寺舍利塔

六和塔

龙华塔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明福寺塔

辟支塔

老君堂慈氏塔

三影塔

瑞光塔

万部华严经塔

涿州双塔

朝阳北塔

释迦佛舍利塔

祐国寺塔(开封铁塔)

普利寺塔

开元寺塔(料敌塔)

泰塔

玉泉寺铁塔

万佛堂花塔

甘露寺铁塔

兴圣教寺塔

湖镇舍利塔

觉山寺塔

大明塔

广教寺双塔

崇觉寺铁塔(济宁铁塔)

水西双塔

开福寺舍利塔

南安寺塔

青峰塔

北京天宁寺塔

庆化寺花塔

释迦文佛塔

崇兴寺双塔

辽阳白塔

云接寺塔

彬县开元寺塔

六榕寺花塔

临济寺澄灵塔

石塔寺石塔

广惠寺华塔

齐云塔

凌霄塔

源影寺塔

飞英塔

开元寺双塔

五台山大白塔

天宁寺文峰塔

美榔双塔

阿育王塔

普陀山多宝塔

妙湛寺金刚塔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广德寺多宝塔

飞虹塔

广胜寺

永祚寺双塔

土塔

北海白塔

金刚座舍利宝塔

曼飞龙塔

塔尔寺如来八塔

海宝塔

张掖木塔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