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2018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揭晓

摘要: 4月18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北京故宫宝蕴楼修缮工程、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山西省平顺县王曲村天台庵修缮保护工程、吉林伪满皇宫缉熙楼同德殿保护修缮工程、湖北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理学院文物保护修缮工程、青海塔尔寺古建筑群修缮保护项目等6个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称号。1北京故宫宝蕴楼修缮工程业主单位


4月18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北京故宫宝蕴楼修缮工程、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山西省平顺县王曲村天台庵修缮保护工程、吉林伪满皇宫缉熙楼同德殿保护修缮工程、湖北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理学院文物保护修缮工程、青海塔尔寺古建筑群修缮保护项目等6个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称号。

1

北京故宫宝蕴楼修缮工程


业主单位:故宫博物院

勘察设计单位: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北京集美组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所委托室内装修装饰设计)

施工单位:北京怀建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北咨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

故宫宝蕴楼地处紫禁城西南隅,位于西华门内,武英殿西。其前身在明清先后用为大庖厨、尚膳监、尚衣监、咸安宫官学、咸安宫,清末焚毁,仅存咸安门。1914年,古物陈列所成立,同年在原咸安宫旧址之上建造了我国近代博物馆史上第一座专门用于保存藏品的大型文物库房——宝蕴楼,翌年竣工。1948年,宝蕴楼随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保存至今。

宝蕴楼修缮工程是故宫内首次修缮西洋式风格建筑的工程。故宫根据宝蕴楼的具体情况和故宫大修的管理经验,建立了一整套的相对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并结合先进的修缮理念与方法,探索适合故宫文物建筑修缮的新模式、新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病害,选择传统修缮保护工艺材料、现代技术、或传统工艺材料与现代工艺结合使用。同时在修缮过程中研究、寻找并恢复几近消失的传统工艺。宝蕴楼修缮工程过程中体现了保护理念的进步,特别是考虑到宝蕴楼有异于故宫传统建筑工艺的特殊性,本次工程主动对相应的建筑材料进行实验分析研究,提取了材料、工艺、做法方面的重要信息,成为故宫研究性修缮工程的雏形。

宝蕴楼修缮后

修复后的咸安门外檐彩画

  专家点评(王玉伟):

  

人们从这里了解故宫,世界从这里认识中国。

它见证了中国建筑历史和社会变革,它记录了故宫文物南迁东归时故宫人守护国宝的真实故事。它的修复开放又一次见证了故宫人守护国宝所体现的工匠精神和典守珍藏的情怀。他们通过复活黑烟子油的使用与制作、还原“堆灰掸门”浆做法,努力寻找消失的传统工艺。工程中始终贯彻以科研为基础,以现代技术作支撑对文物最小干预的原则。他们在研究中发掘,在保护中传承,在利用中弘扬。践行了考古与勘察相结合、科研探索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宗旨。在全国率先完成了一次文物修缮工程由工程化向研究化转化的成功尝试。

他们创新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做好文物合理利用,通过院史陈列、特色文创展示等创新模式,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百姓、社会共享,是文物活化成功的典范,并将成为我国文物保护理念创新发展的航向标。

2

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

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

业主单位:承德市文物局

勘察设计单位: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德市文物局规划设计室

施工单位: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

监理单位:河北中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

普陀宗乘之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仿西藏布达拉宫修建,占地22万平方米,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庙宇,为清政府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修缮工程涉及单体建筑55座,其中包括鎏金铜瓦顶建筑3座,建筑基址6座,藏式红台建筑1座,藏式白台建筑32座,汉式木结构建筑20座,围墙2268米,是设计、施工、科研出版一体的试行性文物保护工程示范项目,也是承德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单项工程。

修缮工程在设计、施工中考虑到寺庙汉藏结合的建筑特点,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材料、构件,修缮措施及使用新材料、新构件以结构补强为主,新添加部分均具有可逆性,不影响历史遗构的二次加固。重点解决了寺庙主体建筑万法归一殿鎏金瓦顶的渗漏、大白台金刚墙的酥碱歪闪、红白台墙体的内部排湿和外部抹灰脱落、白台顶部开裂渗漏及其他木结构建筑瓦面漏雨、椽望糟朽、墙体潮碱等问题,填补了国内修缮鎏金瓦顶建筑的记录空白。

普陀宗乘之庙修缮后


东护坡金刚墙实施后


专家点评(王立平):

世界文化遗产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庙宇。普陀宗乘之庙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是近年来承德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单项工程,共涉及55座多种类型的单体建筑。

工程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方紧密配合,充分考虑到寺庙为汉藏结合的建筑特点,对寺庙文物古建筑进行了整体修缮,排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寺庙的整体环境,维护了文物本体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地保存和延续了真实的历史信息和价值。其中,对万法归一殿的鎏金铜瓦屋面维修尤其出彩,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冷焊、铆补修复、锡堆焊防渗的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的措施,引进可移动文物的方法对瓦件进行修复,对维修中发现的原始苫背,予以最大程度地保留。

3

山西省平顺县王曲村

天台庵修缮保护工程

业主单位:山西省平顺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心

勘察设计单位: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

施工单位:山西省古建筑保护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太原市文物保护工程监理站

项目介绍:

天台庵位于平顺县王曲村中,总占地面积约450 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现存弥陀殿一座、唐碑一通,弥陀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六架椽,单檐歇山筒板瓦顶,是院内现存的唯一建筑。

此项工程在勘察设计和工程实施中,将研究—发现—评估贯穿于全过程,并以成果为依据制定与调整保护方案和措施。在脊槫下和飞子上发现五代创立天台庵和弥陀殿,金元明清维修殿宇的题迹,判明了大殿的创建年代。根据题记年代对照唐五代建筑,对大殿原状结构进行了复原研究,并制作了复原模型,撰写了研究论文。

施工中采用局部解体方案修复断裂大角梁,加固前倾失稳得补间铺作。尽量保留旧构件,对大量劈裂残坏的斗、栱修补加固,缺失者按原制补配,修补被后人裁锯的栱件,补强加固可逆性。对梁、柱等承重构件的补强加固采用传统技术和已被证实可逆的技术、方法。特别是在坚持传统工艺、传统技术,尊重地方做法等,较好地保护和传承了传统文化。

天台庵

翼角椽铺设方式

专家点评(杜启明):

将军的价值和魅力在于他身上的伤残及背后的动人故事,而不在于其参军时的“完美”形象。五代是中国社会和气候大转折的节点,建于此时的天台庵弥陀殿是历史信息的珍贵载体。文物守望者恪守“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原则,始终以科研指导工程。所有勘察研究均采用无损手段;所有技术措施均建立在尊重现构的基础上且具备可逆性;对各时代历史遗存均加以保护的内容包括了每件瓦饰的原位保留,建筑主材更换率几乎为零。恪守保护原则到极致的意义不仅在于保证了“手术”后的文物依然真实,更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历史文化信息的珍贵宝库。

4

吉林伪满皇宫缉熙楼

同德殿保护修缮工程

业主单位:伪满皇宫博物院

勘察设计单位: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兴文物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吉林省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介绍:

伪满皇宫是长春地区伪满军政机构旧址最为重要的建筑群之一,同德殿及缉熙楼又是伪满皇宫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对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近现代史教育的重要场所。

屋面保护修缮既有现代的防水施工做法,又有传统泥背、灰背施工做法,且灰背经过三浆三压,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以提高防水效果,同时铺设铁链及钢筋,用铜丝与瓦面相连,拉结屋面,防止瓦面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滑。使用的瓦件,严格按照同德殿1938年建成时使用的“石川制陶店”制作的瓦及兽吻的原貌进行复制。

为保证工程质量,聘请同德殿伪满时期建设单位、日本清水组退休建筑师丸田洋二先生为缉熙楼、同德殿保护修缮工程顾问。主要建筑材料按原貌复制。修缮中先后发现环绕同德殿的下水井群、烟囱烟道、同德殿北侧地表等伪满时期遗迹,上报文物主管部门制定了保护方案。对修缮全过程做好资料留存记录工作,聘请长春电视台专题摄制组对修缮过程全程录像,制作了宣传片和资料片。

缉熙楼维修后

同德殿屋面维修

专家点评(王树东):

历经三年多的辛勤努力,项目团队积极创新管理、凝心聚力,消除了作为伪满历史见证的伪满皇宫缉熙楼同德殿诸多安全隐患,恢复了其昔日风貌。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保留中外并举的伪满建筑特征,注重施工中的过程勘察,注重专家的引导作用,注重修复工艺的还原、配件选择和严格管理,注重项目过程资料的留存,勘察详细、技术方案合理、过程管理规范,总体修复效果超出预期目标。

本项目团队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物价值中彰显了担当精神;本项目树立了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倡导的文物保护理念实践新标杆,为今后类似文物保护项目的实践提供了优秀示范。

5

湖北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理学院文物保护修缮工程

业主单位:武汉大学

勘察设计单位: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

施工单位:浙江双林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方亭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

理学院是国立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中体量最大的建筑,建筑面积10120平方米,由5幢建筑组成,以主楼为核心,东西两侧副楼沿中轴线布局。整体设计体现了“实用、坚固、中国民族传统式外形”的思想,建设手法中西合璧,展现了建筑艺术的魅力。

项目施工尽可能采取加固、补强的干预方法进行修复,最大限度保留建筑的历史信息。对已经灭失部分,按原始尺寸、材料、工艺进行复原、补配,保留建筑的历史风貌。附加于建筑的功能性设备设施,尽量避免开槽、打孔,采用明装明敷,严格控制对建筑的伤害范围。在干预手段上,创新施工工艺,综合运用红外探测、光谱分析、植筋加固等一系列当代技术,应用于外墙风格保护、艺术构件修复、建筑防水憎水等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多项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项目加固了建筑的结构强度,有效解决了雨水、地下水对建筑物的侵害,对木质、铁质构件进行了修缮、保护,对建筑外墙裂缝、空鼓、酥碱等建筑病害进行了综合治理,对建筑现有的强弱电、给排水、暖通等功能全面整顿、安排。经保护项目实施后,该建筑重新焕发生机,现已投入大学教学科研。

修复后的外观

重檐修复后的局部

专家点评(汤羽扬):

武汉大学理学院大楼融合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建造艺术与技术,是中国近代校园建筑的杰出代表。理学院大楼修缮工程充分体现了项目业主、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团队、文物保护修缮设计单位、专业施工技术队伍及工程监理单位的精诚合作。

其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充分的历史档案依据及各项研究贯穿于项目始终;专业化的实验室和现场实验、试验、检验;引进BIM技术系统对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精细化控制管理;打破常规的项目进度控制惯例,工期服务于质量。更值得提倡的是修缮后的理学院大楼延续了教育教学功能,新植入的强弱电、给排水、暖通设备通过精心设计与安排既能够满足现代使用需求也未对文物本体带来任何不利影响。该项目体现和引领了国内近现代文物建筑修缮方面科学、严谨、务实的一种良好趋势,同时也是文物“活化”保护利用的优秀案例。

6

青海塔尔寺古建筑群修缮保护项目

业主单位:青海塔尔寺管理委员会

勘察设计单位:中国文物研究所

施工单位:青海塔尔寺古建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辽宁兴博文化遗产保护设计有公司

项目介绍:

塔尔寺总占地面积48.85公顷(转经道围墙以内),有各类建筑9300余间(座),建筑面积105489多平方米,因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而蜚声海内外。

塔尔寺保护规划的主要特点是把具有小社会性质的藏传佛教寺院的宗教活动、僧人生活、宗教文化艺术的传承、旅游开放需求进行综合考虑。把坚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宗教活动合理需求作为重要原则。规划目的是创造使塔尔寺具备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条件,使塔尔寺在得到全面保护的前提下发扬光大。保护范围与建控地带的界划规划通过计算机建立三维模型,分析区划区域的地形、建筑高度、规模,并充分考虑了寺院的历史界划和宗教环境及城市发展的保护需求。

工程内容包括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保持历史环境完整性的环境整治工程,安全(防雷、防火、防洪、防盗)防范设施的提升工程,基础设施(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网络)配套完善工程等。

保护措施方面,把“抢救第一”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放在了保护工程的首位。把可移动宗教文物的清点、登记、建档、鉴定和安全防范作为了重要内容。基础设施的改造与湟中县的城市总体规划做到了充分的衔接,考虑了双水、双电和改善僧人生活环境和宗教文化、旅游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古建筑群

遍知殿

专家点评(黄滋):

塔尔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建者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在藏传佛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寺院建筑集藏汉合壁的营造艺术特色。

塔尔寺保护项目是一个从古建筑到环境到风貌的整体保护体系,项目各方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了1+1>2的效应。勘察设计注重现场技术指导服务,通过解决问题与工程效果强化文物保护原则与理念,使寺院僧人对文物保护从“不理解”逐步转变为“自觉”意识,培养了一支具有文物保护理念、娴熟汉藏技艺的寺院保护队伍,不断探索,使墙体托胎加固、鎏金等藏汉营造传统技艺得到有效传承,存续了寺院的原汁原味,充分体现了民族间文化与技艺的融合发展,对青海藏区寺院乃至全国宗教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都具有借鉴意义。

编辑:郭晓蓉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天台庵

塔尔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