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宝藏 从“藏经洞”到“斯坦因密室”
编者按:斯坦因在20世纪初从敦煌藏经洞运走了大量珍稀的文物,这件事世人大多知晓,相当一部分文物最终落脚于英国大英博物馆一间被称作“斯坦因密室”的房间内,之后的故事鲜为人知。本文作者曼都梵提·库旭(Madhuvanti Ghose)博士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是诗人泰戈尔的曾外孙女。她在牛津博物馆和芝加哥艺术馆守护犍陀罗佛像十多年,主持过牛津大学和大英图书馆多次斯坦因考古国际会议,对敦煌宝藏感情深厚。这篇文章中,曼都为我 ...
斯坦因密室,这个传说中的房间真实地存在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1907年,英国籍匈牙利探险家奥里尔·斯坦因(1862—1943年)在敦煌用40块马蹄银从看护藏经洞的王圆箓道士手中换来了29箱珍贵的写经、绢画和丝织品。其中写经最早可至北朝,最晚至西夏王朝统治河西走廊时期;绢画大部分是唐代作品。 斯坦因带走的敦煌宝藏抵达英国后,文书部分入藏大英图书馆印度部,绢画和丝织品则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的斯坦因密室内。斯坦因密室,这间神秘库房名声显赫,但是探秘者稀少。密室只对研究丝绸之路的学者开放,即使是社会名流乃至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查尔斯王子走到门口,都要自觉止步。 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外的走廊肃静而沉寂。沉重的钥匙,在森冷的空气中发出碰撞。走廊尽头,两重紧闭的橡木门的后面就是韦陀教授(Roderick Whitfield)团队常年工作的地方——斯坦因密室。橡木门后的房间不过几十平方米,无数画卷在幽暗中沉寂着。 在敦煌文物中,相比于雕塑和壁画,有一类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那就是用于节日盛典展示、可以装饰宫殿佛堂的巨大绢画。这些敦煌绢画大部分如今正存于斯坦因密室之中,与1900年从故宫养心殿流失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真迹同在。修复、装裱后的敦煌绢画被框进木槽里,一排排嵌在墙壁上。取出绢画需要两把不同的钥匙,两位工作人员同时到场启动,方才奏效。锁中的机关开启,一幅幅巨大的彩绘从木槽里缓缓滑出,就像蓦然现身了一堵三危山下、月牙泉边的莫高窟墙壁,让我们穿越回一千四百年前玄奘点着烛火观摩洞窟的夏夜。
上图藏经洞中的经卷,如今大部分存放于大英图书馆的库房之中。
敦煌藏经洞中的经卷如今大部分存于大英图书馆。斯坦因用40块马蹄银从看护藏经洞的王圆箓道士手中换来了29箱珍贵文物。韦陀教授,修复敦煌绢画的英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