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敦煌宝藏 从“藏经洞”到“斯坦因密室”
来自: 中国国家地理 |
发布时间:2016-6-29 17:06 |
查看: 2179 | 发布者: 文心雕龙 |
摘要: 编者按:斯坦因在20世纪初从敦煌藏经洞运走了大量珍稀的文物,这件事世人大多知晓,相当一部分文物最终落脚于英国大英博物馆一间被称作“斯坦因密室”的房间内,之后的故事鲜为人知。本文作者曼都梵提·库旭(Madhuvanti Ghose)博士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是诗人泰戈尔的曾外孙女。她在牛津博物馆和芝加哥艺术馆守护犍陀罗佛像十多年,主持过牛津大学和大英图书馆多次斯坦因考古国际会议,对敦煌宝藏感情深厚。这篇文章中,曼都为我 ...
编者按:斯坦因在20世纪初从敦煌藏经洞运走了大量珍稀的文物,这件事世人大多知晓,相当一部分文物最终落脚于英国大英博物馆一间被称作“斯坦因密室”的房间内,之后的故事鲜为人知。本文作者曼都梵提·库旭(Madhuvanti Ghose)博士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是诗人泰戈尔的曾外孙女。她在牛津博物馆和芝加哥艺术馆守护犍陀罗佛像十多年,主持过牛津大学和大英图书馆多次斯坦因考古国际会议,对敦煌宝藏感情深厚。这篇文章中,曼都为我们揭秘了大英博物馆的斯坦因密室,也讲述了中英两国学者修复敦煌绢画的故事。由于国籍、身世及思想观点等原因,作者对斯坦因获取敦煌文物的行为与中国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出于对作者的尊重,我们未对文中的观点进行删节,但文章之外另有两位中国学者对斯坦因的评价,借此让读者获得不同的信息,进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如今敦煌藏经洞中的大部分文物已经不在国内,100多年前被斯坦因带走的大批绢画、丝织品等现在大多存于大英博物馆的斯坦因密室。在密室中,流落海外的国宝受到了严格的管理和保护。大英博物馆亚洲部的玛丽女士(Mary)为到访的敦煌研究院摄影师孙志军先生拉开了密室中的储存柜,一幅五代时期的敦煌藏经洞出土绢画呈现在灯光之下。
斯坦因密室,这个传说中的房间真实地存在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1907年,英国籍匈牙利探险家奥里尔·斯坦因(1862—1943年)在敦煌用40块马蹄银从看护藏经洞的王圆箓道士手中换来了29箱珍贵的写经、绢画和丝织品。其中写经最早可至北朝,最晚至西夏王朝统治河西走廊时期;绢画大部分是唐代作品。
斯坦因带走的敦煌宝藏抵达英国后,文书部分入藏大英图书馆印度部,绢画和丝织品则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的斯坦因密室内。斯坦因密室,这间神秘库房名声显赫,但是探秘者稀少。密室只对研究丝绸之路的学者开放,即使是社会名流乃至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查尔斯王子走到门口,都要自觉止步。
1907年的敦煌藏经洞以及摆在洞窟甬道上的经卷。
上图藏经洞中的经卷,如今大部分存放于大英图书馆的库房之中。
大英图书馆(英国)
敦煌藏经洞中的经卷如今大部分存于大英图书馆。斯坦因用40块马蹄银从看护藏经洞的王圆箓道士手中换来了29箱珍贵文物。
韦陀教授,修复敦煌绢画的英国人
大英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负责人魏泓女士展示来自敦煌藏经洞的散页文献。这些散页文献,都用无酸塑料封装保存。下图为一部完整的经折装经卷。
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外的走廊肃静而沉寂。沉重的钥匙,在森冷的空气中发出碰撞。走廊尽头,两重紧闭的橡木门的后面就是韦陀教授(Roderick Whitfield)团队常年工作的地方——斯坦因密室。橡木门后的房间不过几十平方米,无数画卷在幽暗中沉寂着。
在敦煌文物中,相比于雕塑和壁画,有一类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那就是用于节日盛典展示、可以装饰宫殿佛堂的巨大绢画。这些敦煌绢画大部分如今正存于斯坦因密室之中,与1900年从故宫养心殿流失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真迹同在。修复、装裱后的敦煌绢画被框进木槽里,一排排嵌在墙壁上。取出绢画需要两把不同的钥匙,两位工作人员同时到场启动,方才奏效。锁中的机关开启,一幅幅巨大的彩绘从木槽里缓缓滑出,就像蓦然现身了一堵三危山下、月牙泉边的莫高窟墙壁,让我们穿越回一千四百年前玄奘点着烛火观摩洞窟的夏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