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盘点中国境内陆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

摘要:    絲綢之路  世界文化遺產  河南省:4+1(前面的4是指列入絲綢之路名錄的,+1指之前就單獨通過的)    空中鳥瞰銅駝大街  1/27  【漢魏洛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東部,是東漢皇宮所在,也就是董卓燒掉的那裡。後來重建,司馬家族在這裡稱帝,魏孝文帝遷都後也在這裡辦公。該遺址代表了東漢至北魏歷代中原王朝的文明與文化特徵,見證了北魏時期吡擞赆釀偛壬像橊労蜖狂勅说哪_印及車轍,千年後被發現,進一步證 ...

 

  綢之路

  世界文化遺產

  河南省:4+1(前面的4是指列入絲綢之路名錄的,+1指之前就單獨通過的)

  

  空中鳥瞰銅駝大街

  1/27

  【漢魏洛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東部,是東漢皇宮所在,也就是董卓燒掉的那裡。後來重建,司馬家族在這裡稱帝,魏孝文帝遷都後也在這裡辦公。該遺址代表了東漢至北魏歷代中原王朝的文明與文化特徵,見證了北魏時期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大融合所促生的獨特城市文化,展現了城市形制的跨區域、跨時間交流,展現了佛教在中原地區的傳播和本土化過程。

  

  太極殿發掘現場,2015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定鼎门遗址发掘现场

  2/27

  【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主要遺存包括定鼎門門址、城牆遺址、天街遺址、裡坊遺址、水系遺址。該遺址是絲綢之路鼎盛時期東方起點城市洛陽城的代表性遺存,見證了東方農耕文明發展鼎盛時期帝國的文明水準,展現了唐代都城城市文化的禮制特徵及其影響力,並與絲綢之路上繁盛的商貿往來具有密切關聯。

  

  復原的門樓

  

  突來的洪水淹沒了雨後剛踩上駱駝和牽駝人的腳印及車轍,千年後被發現,進一步證明絲路商隊是經過洛陽的。

  

  3/27

  【新安漢函谷關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主要包括東西向坐落的關樓、南北兩側的夯土關牆和闕台遺跡,以及關牆外向南北兩側延伸的長牆遺跡,該遺址見證了漢帝國大型交通保障體系中的交通管理制度、防禦制度及其對絲綢之路長距離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27

  【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主要包括石灰岩質古道路面、路旁蓄水設施。崤函古道是漢唐時期溝通長安、洛陽兩大都城交通要道的組成部分,是絲綢之路長期、長距離交通保障系統的珍貴物證。

  

  5/27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早在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陝西省:7+1

  

  6/27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是漢長安城的核心組成部分,為西漢都城最重要的宮殿。宮城平面近似正方形,面積4.8平方公里,包括未央宮等40餘座建築。該遺址是漢通西域的決策和指揮中心,見證了漢長安城在絲綢之路發展歷程中兼具時間及空間上的雙重起點價值。

  

  大明宮遺址公園內微縮復原景觀

  7/27

  【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是西元7至10世紀絲綢之路鼎盛時期東方起點城市唐長安城的代表性建築遺存,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是唐代帝王常住的主要宮殿,遺址總面積3.42平方公里。該遺址以中軸對稱的宮殿整體格局、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群遺存展現出明確禮制特徵,見證了唐代農耕文明鼎盛時期的發展水準以及唐王朝開放、包容的文化特徵。

  

  /27

  【彬縣大佛寺石窟】位於陝西省咸陽市,始鑿於6世紀,現存石窟116個,佛龕446處,造像1980餘尊。該石窟是盛唐時期唐代都城長安及周邊地區中國式佛教石窟藝術的重要遺存,其唐代大佛雕塑以阿彌陀佛取代釋迦摩尼形象,展現了佛教東傳至中原後的中國化。

  

  /27

  【張騫墓】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是西漢時期傑出的外交家、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的墓葬,與絲綢之路開闢這一東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歷史事件密切關聯。該墓自漢以來,歷代文獻均有著錄,沿革明確。1938年,西北聯大對張騫墓墓道進行了初步發掘,出土刻有漢隸“博望造銘”封泥,及灰陶片、瓦罐、漢五銖錢等文物,從考古學上證明瞭該墓的真實性。

  

  10 /27

  【大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又名慈恩寺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通高64.5米,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為保存從印度帶回的經書、佛像和舍利而建。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築形式隨著佛教傳播而傳入中原地區並中國化的典型物證。

  

  11 /27

  【小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又名薦福寺塔,始建于8世紀初的唐景龍年間,為存放唐代高僧義淨從天竺帶回的佛教經卷、佛圖等而建。小雁塔呈方形,為十五級密簷式磚塔,現殘高43.395米。小雁塔所在的薦福寺是唐代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佐證了佛教自印度東傳的歷史,也見證了佛教在唐代長安的流行。小雁塔密簷磚塔的建築形式是佛塔這一佛教建築傳入中原地區早期的珍貴例證。

  

  12 /27

  【興教寺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及其弟子窺基、新羅弟子圓測的舍利墓塔,展現了佛教沿絲綢之路傳至長安後的發展及其對朝鮮半島的影響。3座塔呈“品”字形排列於興教寺院內,玄奘墓塔居中,弟子墓塔陪侍左右,其中玄奘墓塔建於669年,通高約21米,底層北壁嵌唐開成四年(839年)“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一方,記述了玄奘誕生、出家、受戒、取經和譯經的過程。

  

  13 /27

  【秦兵馬俑】1974年3月被發現;我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第一批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甘肃省:5+3

  

  14 /27

  【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現存西元5至13世紀建造的198個佛教窟龕,7000餘身泥塑造像,1000多平方米壁畫和瑞應寺、舍利塔等遺存。麥積山石窟以其明顯反映中國佛殿建築形象的石窟形式及最早期的經變畫成為絲綢之路佛教藝術轉折性階段的重要遺跡。

  

  15 /27

  【炳靈寺石窟】位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始鑿于西秦,現存窟龕185個,雕像776尊,壁畫912平方米,石刻題記62處。炳靈寺石窟因高達27米的171窟大佛和169窟6號龕保存的迄今在中國佛教石窟寺內發現的最早的“建弘元年”墨書紀年題記(420年)而聞名。

  16 /27

  【鎖陽城遺址】位於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城址年代約為西元7至13世紀,可能為唐代瓜州城故址。主要遺存包括鎖陽城城址、農業灌溉渠系遺跡、鎖陽城墓群和塔爾寺遺址。城址周圍有墓葬2100餘座,以唐代墓葬為主。出土文物有三彩馬、駝、俑、鎮墓獸、絲綢、瓷器、錢幣等。

  

  城牆、馬面及鎖陽城的標誌角樓

  

  這是鎖陽城東邊的塔兒寺,唐僧講經1個月,當年叫開元寺。

  

  17 /27

  【懸泉置遺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與瓜州縣交界處,是漢代驛置機構,其主要功能是傳遞各種郵件和資訊,迎送過往使者、官吏、公務人員和外國賓客。遺址面積22500平方米,考古發掘面積4675平方米。遺址包含漢代懸泉置的完整建築群落遺跡,出土文物包括簡牘文書、帛書、紙質文書、絲織品、農作物等7萬餘件。

  18 /27

  【玉門關遺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地處戈壁荒漠,主要包括小方盤城遺址、大方盤城遺址、漢長城邊牆及烽燧遺址(包括20座烽燧、18段長城邊牆遺址),東起倉亭燧,西至顯明燧,在長約45公里、寬約0.5公里的區域內以小方盤城遺址為中心呈線性分佈。出土文物包括2400余枚簡牘文書和絲織品、兵器、積薪、大苣、屯田工具、糧食、陶器、漆器等。

  

  玉門關小方盤城遺址,再看一眼去年的照片吧,現在已經修了門框和棧道,不長這樣了。

  

  19 /27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名錄》。

  

  本片摄于玉门关小方盘城往西5公里处

  20 /27

  【漢長城】敦煌境內現存烽隧八十多座,玉門關西湖一帶保存得最為完整。漢代烽隧多呈底寬上窄的方柱形,主要建在長城內側。築造結構主要有三種:一是用黃膠土夯築而成;二是用天然板土、石塊夾紅柳、胡楊枝壘築而成;三是用土坯夾蘆葦砌築而成。烽隧大都建在較高的地方,一般都高達7米以上。有的殘高10米左右。烽隧頂部,四邊築有不高的女牆,形成一間小屋。有的頂部現在還可以見到屋頂塌陷的遺跡和殘木柱等。

  21 /27

  【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窟內的壁畫和彩塑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處)

  

  22 /27

  【克孜爾尕哈烽燧】位於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是西域地區絲綢之路交通沿線諸多烽燧中至今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代表性烽燧,見證了漢帝國大型交通保障體系中的烽燧制度及其對絲綢之路長距離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23 /27

  【克孜爾石窟】克孜爾石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拜城縣,開鑿於西元3至9世紀,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佛教遺跡之一,現存洞窟349個,壁畫近1萬平方米。它以獨特的洞窟形制和壁畫風格,揭示出佛教經西域地區由西向東的傳播軌跡,以及在傳播過程中所形成的本土化過程即龜茲風格。

  

  在龜茲石窟壁畫中可以看出飛天的性別

  

  菱格構圖是龜茲石窟壁畫鮮明的特點

  

  

  24 /27

  【蘇巴什佛寺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時代為西元3至10世紀,主要包括庫車河東、西岸的兩片佛寺遺址群,展現了絲綢之路上古龜茲地區長期作為西域佛教傳播中心的歷史。該遺址出土的絲織品、古錢幣、器物和文書佐證了絲綢之路古龜茲地區發生的多種文化和商貿交流。

  

  

  

  高昌故城裡面的熱瓦普歌手

  25 /27

  【高昌故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是西元前1世紀至西元14世紀吐魯番盆地第一大中心城鎮,包括外城、內城和“可汗堡”,城址內分佈有大量宗教建築遺址和房屋遺址。高昌故城見證了漢唐等中原王朝通過設置郡、州縣等建置對絲路開創與繁榮所起的重要推動和保障作用,展現了城市文化、建築技術、多種宗教和多民族文化在吐魯番盆地的交流與傳播。

  

  26 /27

  【交河故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時代為西元前2世紀至西元14世紀。主要遺存包括城址、溝北墓地和溝西墓地,以及城址和墓葬中的大量出土文物。交河故城見證了唐帝國“都護府”等邊疆管理模式及其對絲路交流的重要保障,展現了絲綢之路沿線有關城市文化、建築技術、佛教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27 /27

  【北庭故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時代為西元7至14世紀,是天山以北地區的重要軍政中心和交通樞紐。該遺址主要包括北庭故城城址、城址西部的北庭高昌回鶻佛寺遺址(北庭西寺)兩部分,見證了唐帝國“都護府”等邊疆管理模式及其對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保障和古代西域地區高昌、回鶻等文明。

  

  高昌回鶻佛寺遺址上原址修建博物館

  

  高昌回鶻佛寺遺址殘存的佛像局部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交河故城

小雁塔

大雁塔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