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

遗产介绍

摘要: (1)价值特征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 世纪- 公元1 4 世纪丝绸之路东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的重要的中心城镇。公元前1 世纪发展为西域古国车师前国的国都, 此后历为高昌国、唐西州、高昌回鹘王国等下辖的交河郡或交河县。公 ...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14世纪丝绸之路东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的重要的中心城镇。公元前1世纪发展为西域古国车师前国的国都,此后历为高昌国、唐西州、高昌回鹘王国等下辖的交河郡或交河县。公元640年唐设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成为唐帝国控制天山南麓乃至西域广大地区的重要行政、军事、交通、宗教中心。交河故城以其依托自然台地的选址特征、独特的城市形态和布局、建造方式多样的建筑遗存以及城址周边不同时期的墓葬,见证了古代西域地区车师、高昌国、高昌回鹘等文明,见证了唐帝国“都护府”等边疆管理模式及其对丝路交流的重要保障,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有关城市文化、建筑技术、佛教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基本概况

      交河故城位于新疆吐鲁番市西10公里的雅尔乃孜沟村一带,地处东天山南麓,东距高昌故城37公里,南对也木什塔格山(盐山)的缺口。交河故城西接焉耆,南通鄯善,北接天山北麓北庭城,向东经高昌城达河西地区,是丝绸之路高昌路段西端的重要交通枢纽。公元前2世纪左右已有古代车师人在此活动。公元前1世纪车师分治,交河城成为车师前国的国都。此后均是吐鲁番盆地中的军政中心,历为汉代交河壁和屯田基地、高昌国下属交河郡、唐西州下属的交河县、唐代安西都护府治所,以及高昌回鹘时期的军政重镇71,至14世纪废弃。交河故城遗产区面积680.33公顷,主要遗存包括城址、沟北墓地和沟西墓地,以及城址和墓葬中的大量出土文物。
       交河故城城址建于雅尔乃孜沟中约30米高的台地上,台地平面约呈东南-西北走向的长条状,长约1750米,最宽处约300米,总面积约37.6公顷。城址功能分区明确,大致包括居住区、衙署区、仓储区、寺院区和墓葬区几部分。城址以南北向两条大道组织城市布局,居住区、寺庙区、仓储区等均分布于大道两侧。官署区位于城市中部,墓葬区位于城北。大道北端布置城市最重要寺院建筑。沿大道垂直分布众多街巷,街巷两侧为封闭的院落。城址现存形制布局奠基于麹氏高昌时期(5-7世纪),形成于唐代(7-8世纪),并为后来回鹘高昌时期(9-13世纪)所沿袭72。城址内现存房舍遗址,城门遗址,佛寺遗址,古井,街巷遗址,台地边缘防护墙遗存,墓葬区等。不同时期的建筑技术主要有夯土筑法、压地起凸法、垛泥法、土坯法等。
       城址外北部、西部的台地上分布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墓群,墓葬时代约为车师国及晋、唐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8世纪)。其中沟北墓地为车师国贵族墓地,墓葬形制以竖穴墓为主,现存墓葬75座。沟西墓地包含车师国的竖穴墓、晋唐时期的斜坡墓道洞室墓。

丝路价值特征重点物证

       它以城址中公元5世纪以前的遗存、沟北车师墓葬及其出土物为古代车师文明提供了特殊的见证;它以城址中5-13世纪的各类遗存及沟西墓地见证了高昌国、高昌回鹘王国等西域民族及其文明,特别见证了唐帝国“都护府”等边疆管理模式及其对丝路交流的重要保障。
       交河故城南部、中部发现的相当于汉代的夯土遗迹73,交河沟北墓地中以圆形封石堆、殉马(驼)坑、竖穴土坑墓为特征的车师贵族墓葬及其出土物见证了公元5世纪前西域古国车师的文明,尤其见证了其独特的丧葬文化。沟北墓地出土的绢、漆器、仿海贝和五铢钱产于中原和沿海地区;刻有流云纹的木盒,饰有凸状花瓣纹陶釜和水牛形象的银牛饰是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产物;虎鹰嘴怪兽搏斗金牌饰、金鹿、铜兽头饰和铁鹤嘴锄等具有浓郁的鄂尔多斯风格;带流陶罐等器物具有焉耆地区的察吾乎文化特征。这些出土文物见证了融会中原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和天山南麓其它地区文化而形成的独特的古代车师文化特征。
       作为吐鲁番盆地的次中心,交河故城以城址中5-13世纪的民居、衙署、仓库、寺院等各类遗存,以及以斜坡墓道洞室墓为主要特征的沟西晋唐墓葬等遗存,见证了高昌国、高昌回鹘王国等西域民族及其文明。公元640年,唐帝国设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统领天山南麓乃至西域广大地区。交河故城中的唐代遗存及沟西唐代墓葬见证了唐帝国“安西都护府”的设置及其对丝路交流的重要保障,见证了中原王朝对丝路繁荣的重要推动。
       它以城址中各类遗存共同展现出的城址格局及其“压地起凸法”、“垛泥法”等建筑技术展现了中原、西域与中亚地区有关城市文化和建筑技术的交流;中央佛塔、大佛寺和塔林等佛教遗存展现了佛教在吐鲁番盆地的传播和兴盛;城址及墓葬中出土的多语言文书,以及竖穴墓、斜坡墓等不同的墓葬形制展现了车师、汉、回鹘等多民族的交流融合。
       交河故城将衙署区置于城市中央、街巷区的院落布局形制具有中原城市的布局特征;而以大寺院正门—中央大道—南门、或东北寺院—次干道为城市中轴的布局方式则又与中亚城市的布局具有关联74。这展现了位于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原、西域和中亚地区有关城市文化的交流。
       交河故城所见的夯筑法为汉人的传统建筑方法,“压地起凸法”与陕西、甘肃等地区传统的窑洞开凿具有一定关联75、“垛泥法”在回鹘时期被大量使用,至今仍是新疆维吾尔族民居的建筑方法。这些不同的建筑技术伴随着汉族、回鹘族等民族的交往,在交河故城中集中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演变特征,展现了不同民族间建筑技术的交流。交河故城城址中的中央佛塔、大佛寺、东北佛寺、西北佛寺、塔林等佛教建筑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佛教在吐鲁番盆地传播的盛况。
       交河故城沟北墓地、沟西墓地车师人的竖穴墓、汉人的斜坡墓道墓等多种墓葬形制,以及城址、墓葬中的汉文、回鹘文等文书展现了丝绸之路上车师、汉、回鹘等多民族的交融。它以与城址、墓葬的选址建造密切相关的多座台地及雅尔乃孜沟的多道沟谷,展现了人类利用天险作为城市防御的城市选址特征,是人类依托、利用自然的典范。

中文名
交河故城
外文名
Site of Yar City
地理位置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雅尔湖乡
年代
  
遗产区面积
680.33公顷
价值载体要素
城址规模及格局;寺院、官署、民居、仓储等城址遗存及其建造技术;沟北、 沟西墓地;城址及墓葬出土或发现的人骨、各类器物、多语言文书等文物; 城市及墓葬选址相关的台地和沟谷
历史年代
公元前2世纪~公元14世纪
类型
考古遗址
所属国家
中国
文保级别
  
历史功能
车师前国国都、唐安西 都护府治所吐鲁番盆地的重要中心城镇
缓冲区面积
2522.25公顷
主要价值特征
公元前2世纪~公元14世纪吐鲁番盆地的重要的中心城镇,见证了古代西域地区车师、高昌国、高昌回鹘等文明,见证了唐帝国“都护府”等边疆管理模式及其对丝路交流的重要保障,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有关城市文化、建筑技术、佛教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交河故城
关键词:

交河故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