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朝阳北塔出土辽代佛教宝藏

摘要: 公元341年,前燕开国君主慕容皝(huàng)在今朝阳地区建立「龙城」,并于次年迁都至此。前燕、后燕、北燕都以龙城为都。北魏太和年间,因皇后冯氏思念故国,朝廷在龙城修建一座土木结构楼阁式塔,命名「思燕佛图」,这便是朝阳北塔的前身。朝阳北塔是国内唯一五世同体的佛塔。据考证,朝阳北塔最下层为三燕时期「和龙宫」建筑基址,北魏在此基础上建造「 ...

公元341年,前燕开国君主慕容皝(huàng)在今朝阳地区建立「龙城」,并于次年迁都至此。前燕、后燕、北燕都以龙城为都。北魏太和年间,因皇后冯氏思念故国,朝廷在龙城修建一座土木结构楼阁式塔,命名「思燕佛图」,这便是朝阳北塔的前身。

朝阳北塔是国内唯一五世同体的佛塔。据考证,朝阳北塔最下层为三燕时期「和龙宫」建筑基址,北魏在此基础上建造「思燕佛图」,隋唐改为朴素的密檐式砖塔,辽代在密宗僧侣的指导下修建成雕饰繁复的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塔。

朝阳北塔塔基西南角下所存三燕遗迹

朝阳北塔自十六国时期前燕建筑宫殿起,至辽代最后一次大型修缮为止,前后共七百余年,历经三燕、北魏、隋代、唐代以及辽代,共五世修建,此后历代未经大型修缮。1984年至1995年间,朝阳北塔开展维修保护与考古发掘工作,由此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金银经塔:鎏金铜炉盘上置银盖,盖上鎏金银莲座内放一金莲叶,其上为内藏银经卷的圆筒形塔身;塔身用四重圆筒套合,从外到内,一、三重为金筒,二、四重为银筒;一至三重錾刻坐佛、菩萨、八大灵塔、莲花等,第四重素面。筒内藏有刻有经文的银片(银经卷)。

鎏金银塔:塔高:60.3cm,底宽:19.6cm,此器件为六角形三重檐式,由基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刹顶组成。第一层塔身每面錾刻一尊坐佛,应为释迦牟尼和密宗五方如来;第二层塔身刻写梵文字母,应是六佛梵文“种子”;第三层塔身刻梵文,当是“六字真言”;最珍贵处是在塔身内藏有题记铜板1件,铜板两面刻字,一面写有“重熙十二年四月八日与舍利同时葬此银塔并摧碎小佛顶陀罗尼各一本”。

朝阳北塔出土,11世纪作品,距今近1000年。七宝舍利塔为方形单重檐式,塔高约1米,塔身宽约0.5米。塔身用成千上万颗水晶珠为主体材料穿缀、装钉而成。这座七宝塔以水晶为主体,计有金、银、玛瑙、琥珀、珊瑚、琉璃、珍珠、玻璃、玉石、贝壳等材料制成。上个世纪80年代现这座七宝塔发,珠子全部散落,后来修复人员将其重新拼接,估计费了不少功夫。

木胎银棺:安放在七宝舍利塔中。北塔被雷击后木板烧毁,仅存三块银片。细看,银片上刻有涅槃像,帝后礼佛图,法、报、应三身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帝后礼佛图中,帝和后都是跪地礼佛。这可能是仅有的帝后跪姿礼佛图,由此看出,当时政权对佛教的推崇。

释尊头南足北,头枕右手,侧卧床榻上,表情安详。床侧天人异众皆作哀恸之相。床后有裟椤双树,右上方置锡杖、钵盂。床脚站立护法天王一尊,身着甲胄,双手持弓箭,足踏二夜叉。

第二组图案——法、报、化三身佛。三身佛头上有宝盖,手结契印,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座下置莲盆。

第三组图案--帝后礼佛图。释尊双脚垂下,坐莲座。阿难、迦叶二弟子侍立左右。作帝王形象的梵王和贵妇人形象的帝后跪于佛前。

金舍利塔:金片制成,方形单层檐式。刹顶置金莲座,座下饰珍珠,上安金宝珠。单层塔檐,脊上和檐下饰珍珠流苏及云形金饰。塔身四周莲座上立有栏杆,前面开门,栏板、望柱俱全。塔身四角刻出圆形倚柱,四面及北侧内面各刻一尊坐佛,合为五方如来,皆头戴金冠,手结契印,结跏趺坐于莲座上,两侧饰祥云。塔基座为三层平台式,底边外展,台面錾刻云纹。座上置单层八瓣金莲座,满饰花瓣纹,上承方形塔身。

辽 银菩提树 1988年辽宁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共4 株,大小形状皆相同。银棍外包银片作树干,插在八角锥体台座上,银丝拧成绳状作树枝,卵形树冠,共16片弧边三角形叶

辽代玛瑙舍利罐

玉盖玛瑙盏

波斯玻璃瓶

双凤及鸳鸯组合饰件-双凤组合饰件

水晶动物

狮钮盖莲瓣纹双系白瓷瓶

龙纹花口银碟

石雕长柄狮子座香炉

琥珀抚琴人物像

莲瓣形铜镜

白瓷狻猊炉

那吒太子故事石函

滑石方瓶

木塔

三燕 人面纹陶构件

隋唐 石刻莲座 高20、直径60厘米

北魏泥塑佛头像 残高8、宽5厘米

北魏 泥塑菩萨头像 残高10厘米

北魏泥塑菩萨立像残件 残高16.7、宽12.2 厘米

北魏 石刻佛坐像 残高35、残宽47、残厚21 厘米

唐代 石雕天王像 残高58、宽47、厚21厘米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