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张掖大佛寺 《西游记》故事壁画

摘要: 来源:中国甘肃网文图/唐国增  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甘州城区县府街东侧,与中心广场相邻,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也是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据考证,寺院所在地最初是建于西晋惠帝永康元年(300)的迦叶如来寺,北魏时期,梁武帝下令灭佛杀僧,寺院被毁,成为废墟。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嵬咩国师在迦叶如来寺废墟下挖出了古卧佛像,随即产生了在此处修建寺院和塑造佛像的愿望。当时,嵬咩国师一方面在 ...
来源:中国甘肃网

文图/唐国增

  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甘州城区县府街东侧,与中心广场相邻,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也是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据考证,寺院所在地最初是建于西晋惠帝永康元年(300)的迦叶如来寺,北魏时期,梁武帝下令灭佛杀僧,寺院被毁,成为废墟。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嵬咩国师在迦叶如来寺废墟下挖出了古卧佛像,随即产生了在此处修建寺院和塑造佛像的愿望。当时,嵬咩国师一方面在张掖本地募集资金和物资,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朝廷的支持。公元1103年,西夏崇宗李乾顺颁旨建卧佛寺,并赐额“卧佛”。初建的卧佛寺,雄伟壮观,由此奠定了皇家寺院的基础,此后,该寺就成了西夏至元代诸朝的皇家寺院。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张掖大佛寺几易其名,明清时期曾称“弘仁寺”、“宝觉寺”、“宏仁寺”,民间称作“甘州卧佛寺”、“大寺”等,近年来亦称“西夏国寺”。不少政界要人和社会名流曾来此参观,影响深远。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专门题写了“大佛寺”匾名。1995年,大佛寺被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1月20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被国内外游客誉为“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张掖大佛寺是一座集建筑、砖雕、塑像、彩绘、书法、佛经、雕版等于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古建筑布局严谨,雄浑庄严,独具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是西夏建筑艺术的瑰宝。这里保存了全国仅有的由西夏党项民族修建的佛教殿堂,有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万计的馆藏精品文物。该寺作为历代皇室家寺院,与西夏、元、明、清王室关系密切,具有典型的宫廷建筑风格。寺院建筑群贯穿于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左右配殿呈对称式排列,整组建筑造型别致、布局严谨、主题突出、基调鲜明,它所承载的历史、艺术价值是研究张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多民族融合的鲜活史书。主体建筑大佛殿是西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殿身由两层楼阁组成,平面构架工整规范,空间组合变换多端,给人以既潇洒自然又庄重深邃,既鲜明真切又朦胧空灵之感,真正体现了皇家“九五至尊”的气概。据说,元世祖忽必烈曾在这里诞生,其母别吉太后也与这里有着扑朔迷离的关系,死后还被安葬于此。相传,南宋末代皇帝赵显在此出家,“遗腹子”风传朝野,并有“元朝天下,南宋皇帝”的说法。

  张掖大佛寺还保存了几处与《西游记》相关的精美壁画,价值深远,现分别对其作以介绍。

  《西游记》故事壁画

  《西游记》故事壁画绘于大佛殿内卧佛身后的墙壁上,是该寺壁画中的经典之作。这幅壁画色彩斑驳,面积约15平方米,由若干个独立的故事组成,画面上有险山怪石、参天古木、奔流溪水、云雾缠绕、高山火海,反映的是“取水子母河”、“道昧放心猿”、“婴儿戏禅心”、“大战红孩儿”、“活人参果树”、“路阻火焰山”、“大圣拜观音”、“大圣闹天宫”、“观音收怪犼”、“大闹金兜洞”等故事情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观音菩萨、红孩儿等人物形象刻画细致。壁画采取“通景散点式”构图法,用人、神、魔、兽、树、云、水、火、山、石等点缀其间,或动或静,或隐或现,或明或暗,极其传神。有人认为,此壁画所绘内容与吴承恩小说《西游记》的描写多有悬殊,特别是猪八戒的形象与书中大不相同。在小说《西游记》中,猪八戒是一个又懒又馋的笨拙角色,常令人哭笑不得;而在这幅壁画中,猪八戒却是一副勤劳、拙朴的可爱形象,在艰苦的取经路上,他不仅要挑着沉甸甸的行李担子,还要于深涧取水,与妖魔奋战。有人说,猪八戒之所以如此勤劳勇敢,是为了讨好他心爱的高小姐,因为高老庄就在张掖。

  经过仔细对比,我们发现,大佛殿内《西游记》故事壁画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中的11幅插图有许多相似之处。明代刊本袁幔亭提辞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国内失传久已,我国学者早年曾在日本见到此书。新中国成立后,藏书单位先后从民间购得两部,分别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河南省图书馆。全书共一百回,卷首有幔亭过客的题辞,卷中有点评,回后有总评,各回文前附插图两幅,为徽派著名刻工刘君裕、郭卓然所雕刻。

  现将中州古籍出版社于2012年3月9日出版的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影印本插图与张掖大佛寺大佛殿《西游记》故事壁画的10个场景进行对比,以兹说明。


  取水子母河

  子母河在崇山峻岭中缓缓流过,河边柳枝低垂,随风摇摆,山清水秀,生机盎然,景色宜人。唐僧师徒四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子母河边,非常口渴。唐僧站在树下,伸出右手准备接水,催促猪八戒要水喝。猪八戒蹲在河边,一边手拿钵伸向子母河舀水准备让唐僧饮用,一边回头与唐僧对话。孙悟空拄着金箍棒,倚靠在树丫间似乎在打盹休息。沙僧蹲在地上,身子稍微向前倾斜,观望猪八戒打水,表现出悠闲的神态。此壁画中人物的动作与所处的位置均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中的插图相似。

  道昧放心猿

  唐僧念罢紧箍咒要赶走孙悟空,孙悟空双膝跪地,双手作揖求饶,非常可怜。唐僧骑在白龙马上,抬头看着前方,左手握马缰,右手向后摆,做出驱赶的姿势,表现出不理会孙悟空的样子。沙僧右手拿月牙禅杖朝前大步走,想尽快走开,又回头看着唐僧。猪八戒迈着稳健的步伐,挑着两担沉重的行李,偏过头同情地看着孙悟空。这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中的插图相似。



  婴儿戏禅心

  唐僧双手握缰骑在奔跑的白龙马上,沙僧肩扛金环锡杖在前面引路,孙悟空拄着金箍棒护在白龙马右侧,好像在思考着什么,猪八戒在左侧用月牙禅杖挑着两个大行李,非常卖力。唐僧师徒正在快速赶路,抬头看到四肢被捆吊在前面大树枝上的红孩儿。这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中的插图极为相似。因壁画残损和褪色,红孩儿画面已不是很明显。


  大战红孩儿

  红孩儿随着一团火焰呼啸而来,站在一个妖怪推着的五行战车上,一手持火尖枪,一手平举。孙悟空边架棒抵挡,边闪身撤退,猪八戒挥舞着狼牙棒在一座桥上冲杀。沙僧双臂抱头掩着面部,猫腰躲在石头后面,非常惊恐。这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插图相似,而沙僧的动作则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相似。


  活人参果树

  猪八戒使出全身力气双手抱着树干,扶正被孙悟空拔倒的人参果树。孙悟空蹲下身子,双手放在地上做出捧土的动作,准备为人参果树培土。沙僧弯着腰,双手抱着红色的水桶,为人参果树浇水。唐僧双手合十,站在众徒弟的旁边,望着正在齐心协力栽人参果树的孙悟空、猪八戒与沙僧。观音菩萨乘着祥云前来相助,停在人参果树的左上方,手托净瓶,洒下甘露,人参果树枝繁叶茂。福星、寿星、禄星与镇元大仙站在树的一侧。这幅壁画的构图和人参果树的树形都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中的插图极为相似。明刊本插图右下角绘有两位道童,而壁画中看不清是否绘有道童。

  路阻火焰山

  火焰山烟雾缭绕,火势熊熊,热气不停地向上冒。面对火海,孙悟空奋不顾身去灭火,他身体前倾,试图靠近火焰,右手拿着近似圆形的芭蕉扇,左手举起使力,但火焰的炙烤使他不得靠近。唐僧、沙僧与猪八戒则在一桥边躲避,其中猪八戒望着大火并用左手挡护面部,做逃跑状。沙僧护着唐僧与白龙马站在原地,表现出急切的心情。这幅壁画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当时唐僧师徒路过火焰山的紧张形势与火势的凶猛。构图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中的插图相近,但壁画中主要突出的是火,而明刊本则突出的是水,桥梁的样式也明显不同。

  大圣拜观音

  南海观世音菩萨处于鸟语花香的环境当中,身后青山环抱,树木茂盛,面前的南海水波荡漾,海水掀起层层波浪,涛声近在耳边。南海观世音菩萨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望着跪于面前的孙悟空。孙悟空双手合十,双膝着地,跪拜南海观世音菩萨。展开双翅的白鹦哥扭头望着孙悟空,好像在说着什么。此壁画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中的插图极为相近。在明刊本中图的右下方画着一只龟驮着净瓶从海中浮起,但壁画中看不清这一内容,有可能是因壁画残损或者当初未绘。

  大圣闹天宫

  在腾起的云端里,孙悟空一手握狼牙棒,一手握拳,与右上方迎面杀来的天兵天将对打,身旁二位身材魁梧的天兵天将挡住他的去路,身后一位瘦弱的天兵天将紧追而上,表现出异常激烈的打斗场面。此壁画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插图中的局部相似。在此壁画中,孙悟空手持的兵器是狼牙棒,而不是金箍棒。

  观音收怪犼

  观世音菩萨骑在金毛犼上,处在云端,她手托杨柳净瓶,望着孙悟空。孙悟空奔跑着,正在将金铃递与观世音菩萨。金毛犼全身闪着金光,迈着大步,回头望着孙悟空与金铃。此壁画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观音现象伏妖王”中的插图极为相近。明刊本中的金毛犼四足踩着莲花,而壁画中却看不清是否绘有莲花。

  大闹金兜洞

  孙悟空骑在口吐火焰、疾速飞驰的火龙身上,双手横握金箍棒。火龙之前是三只奔跑的猴子,其中两只持棒,一只持弓。紧随火龙之后的是面目狰狞的三个妖怪,头上长角的兕大王(青牛怪)手执钢叉,带领两个手执长矛和大刀的妖怪,向孙悟空追杀。此壁画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闹金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插图有相似之处,但妖怪的画法与明刊本大不相同。在小说《西游记》中,兕大王的武器是长枪,而壁画上却是钢叉。

  近年来,张掖文博部门的研究人员曾先后与北京、南京、淮阴、兰州等地的一些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合作,就壁画的时间问题进行过多次探讨,大致形成两种意见。一是元末明初说,有的专家根据张掖大佛寺建筑的沿革变迁以及取经壁画剥落、残缺的程度,特别是壁画的风格特点,推测该壁画应是元末明初的作品,绘制时间要早于吴承恩小说《西游记》成书的200多年。这说明,《西游记》的故事在民间早就广为流传。二是清代说,有专家根据卧佛体态臃肿,后世数次修葺时加覆泥层及佛坛屏壁质地与大殿墙壁质地的细微差异等方面,认为壁画绘制于清代,应是小说《西游记》的衍生物。理由是这些壁画太像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在元代不可能出现如此精细的取经故事,壁画中的某些内容只能出自于吴承恩的《西游记》。至于大佛殿取经壁画内容与《西游记》的少许不同,并不构成实质性的差别。《西游记》毕竟是故事,没有谁规定就不可改动,绘画的人在细节部分做一些即兴发挥也是有可能的。《西游记》第三十六回“猪八戒挑着行李,沙和尚拢着马头”,与壁画内容是完全一致的。猪八戒在《西游记》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同样有勤劳、勇敢的一面。

  诸天礼佛壁画与供养菩萨壁画

  在张掖大佛寺大佛殿中有两幅诸天礼佛壁画和两幅供养菩萨壁画,均绘于清代。诸天礼佛壁画又称诸天神将图,位于大佛殿西壁殿门南北两侧,共绘神像27尊,其中南侧13尊,北侧14尊,还有犬1只,主要包括以四大天王为代表的二十四诸天神、齐天大圣、二郎杨戬。供养菩萨壁画位于大佛殿东壁殿门南北两侧,紧靠门的两侧绘哼哈二将各一尊、供养菩萨各六尊。这些诸天神将和供养菩萨衣冠服饰朴素、端庄,白壁为底,流畅的线描细而不腻、繁而不乱,造型简赅生动,色彩清淡雅丽,人物神态生动。

  齐天大圣壁画

  壁画位于大佛殿西门以北诸天礼佛壁画左侧第一位,绘于清代,约3平方米。齐天大圣尖嘴猴腮,机灵顽皮,猴性毕露,腰系兽裙,右手持金箍棒,左手叉于腰间,怒目圆睁,威猛勇敢。一般,在佛教寺院的入口处塑有或绘有哼哈二将或四大天王保护寺院。据说,将齐天大圣绘于大佛殿门侧是扮演门神角色,用以震慑龙王,保护当地百姓。其原因是张掖当地的黑河过去时常有水患,其为龙王所为,龙王又害怕齐天大圣,所以,将孙悟空绘于此后,龙王不敢兴风作浪了,张掖因此也没有了大的水灾。

  二郎杨戬壁画

  壁画位于大佛殿西门以南诸天礼佛壁画右侧第一位,绘于清代,约3平方米。二郎杨戬又名二郎神,身着黄衣,右手所持三尖两刃刀(三叶戟),斜放于身侧,左手捋髯,身材魁梧,衣带飘扬,富有动感。在二郎杨戬的左脚旁绘有一只白色的细犬(哮天犬),脖子上系有铃铛,迈开四足,作回头状。据说,将二郎杨戬绘于此,可与门北侧的齐天大圣图相呼应,一并充当门神角色。齐天大圣虽然武艺高强,二郎杨戬却能够降服他,将二郎杨戬绘于此来管住齐天大圣,体现了一物降一物的道理。

  猴子戏鹰壁画

  在大佛殿西侧降龙罗汉塑像身后的隙间绘有一只猴子,似与一只巨鹰相戏。猴子伸出右手看着一只蹲在弯曲树干上的鹰,而鹰也看着猴子,鹰猴嬉戏,极具情趣。此壁画具有水墨画的效果,构图自然,可能绘于清代,面积约3平方米。

  《取经图》大型壁画

  该壁画绘于张掖大佛寺山门北侧步行街旁外墙上,由徐全熙于1998年绘制,现已严重风化,面积为30多平方米,场景有“唐僧别太宗”、“收徒两界山”、“悟空战八戒”、“告别高老庄”、“收服沙悟净”、“三打白骨精”、“观音收红孩”、“路阻火焰山”、“三调芭蕉扇”、“大战牛魔王”、“途经通天河”、“师徒成正果”等。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