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画佛】张掖西夏大佛寺古壁画欣赏

摘要: 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得名,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张掖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美誉。大佛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 ...

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得名,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张掖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美誉。

大佛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

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西夏时期,以佛教为国教,1098年,国师嵬咩思能在“迦叶如来寺”故址掘的古涅槃佛像,并在原址重修寺院,建大雄宝殿,塑涅槃佛像,并得到西夏崇宗皇帝的支持,经5年于1103年建成寺院,西夏国王赐名为“卧佛寺”,也称“甘州圣宫”。

公元1103年,西夏乾顺帝赐“卧佛”之额,公元1419年,明成祖赐“弘仁寺”之额,公元1427年,明宣宗赐“宝觉”之名,公元1678年,清康熙帝赐“宏仁寺”之名。

张掖大佛寺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大佛寺规模宏大,据记载当时的建筑又前山门、牌楼、钟楼、东阳楼、西阳楼、金刚天王殿、卧佛殿、大乘殿、轮藏殿、弥陀千佛塔、后山门、内外圆殿、北庑、南庑及原迦叶如来寺遗址等,仅东西中轴线上就有9座建筑,体现了“九五之尊”的皇家气势。

明英宗时期,英宗朱祁镇将《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共收经1621部,6361卷)颁赐大佛寺,《北藏》经于正统五年刊印完工,第二年初首部《大般若经》便辗转运到甘州卧佛寺,钦差讲经兼赐宝藏的道深法师也随经到达,负责培训当地僧人。

历经五年,到正统十年(1445)才将6361卷《北藏》全部运至甘州,英宗皇帝的赐经圣旨随即颁布。

时任钦差镇守甘肃等处总兵、御马监兼尚宝监太监、鲁安公王贵依名贵绀青纸和金银粉书写600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并入藏大佛寺,至此,大佛、大殿、大藏经闻名天下。

大佛寺占地约23000平方米,坐东朝西,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大佛殿、藏经阁、土塔等建筑。

山门

原山门已毁,现在山门是原明代肃王府大门,建于明洪武28年(1395)后迁建为大佛寺山门。面阔3间,进深2间,悬山顶,,左右两侧各以影壁墙连接一座角门,角门外侧另有八字影壁左右相拱。中柱间设三座大门,后檐柱明间还有一圆洞门。

大佛寺三字由赵朴初题写。

大佛寺山门两侧有楹联:“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意为寺院蕴涵的秘密,令人疑问百世不解。


大佛殿

大佛殿面阔九间(48.3米),进深七间(24.5米),高20.2米,二层,重檐歇山顶。

殿前有当代彭尔笃撰写的对联“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

“入三摩地”砖雕

“登极乐天”砖雕

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左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入三摩地”、“袛园演法”。

大佛殿雕塑

殿内有彩绘泥塑佛像31尊,为西夏所遗,金装彩绘,形态逼真,视之若醒,呼之则寐。

其中卧佛长34.5米,为亚洲现存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像,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佛的涅槃像。

建造时,用方木套成骨架,上中下三层,前后共11间;在骨架的外围钉木板木条,作为内胎,木胎之上用草泥塑成外肤,用毛泥打面,金装彩绘,又在佛像腹内填充宝物,下建有通风孔,保持内部干燥,以便长期保存。

佛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了。


卧佛身后塑十大弟子,两侧廊房有优婆夷、优婆塞及十八罗汉等塑像。

十八罗汉

大佛殿壁画


大佛殿门前有凤凰图案,殿内壁画约有530平方米,题材丰富,整个壁画成就中又以《诸天礼佛图》、《圆觉菩萨图》、《西游记故事》和《观音救难故事》为高。

壁画中,在大殿西壁南北两侧,共绘诸天人物25尊,其中南侧12尊、北侧13尊;东壁南北两侧圆觉菩萨12尊,南北各6尊。



卧佛塑像身后的扇面墙上,以连环画形式绘有《西游记》故事壁画1幅和《观音救难》2幅,绘于明末清初,是时代较早、艺术价值较高的壁画。



























《西游记》中有十个故事情节,包括大战红孩儿和偷吃人参果等。

《观音救难》左侧和右侧各一幅,残高约2.9米,残长3.8-3.9米,绘有“持花二菩萨”、“持花两观音”等。

大成殿

原为大佛寺万圣殿遗址,后迁张掖文庙大成殿到此。现为佛教艺术精品陈列馆,主要展出大佛寺遗藏和出土的文物。

大殿建于明洪武年间,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3间,门口匾额“法宝敷传”。

其中1966年从卧佛腹内出土明成化十三年(1477)重建卧佛铜记事牌。紫铜铸造,长方形,高49厘米,宽44厘米,薄铜板上沿饰覆莲花瓣状,下沿为仰、覆莲台形,纹饰皆摧揲而成;正面刻239个汉文楷体字,中雕刻铭文151自,落款处有僧职名单。

记载了大佛寺创建的年代、历史和维修经过,以及佛首倾颓、修复佛首的情况,还记载了明成化十三年四月初一申时发生在张掖的一次地震。

藏经阁

藏经阁面阔21.3米,进深10.5米,单檐歇山顶。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经文保存完好,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

藏经阁横匾

大佛寺手抄金字经


御赐北藏

《永乐北藏》全名《大明三藏圣教北藏》,明永

乐十九年开雕于北京,共收经1621部,计6361卷,分作631函,千字文编

次,自“天”至“石”。每版分五半页,每半页为五行,每行十七字,折装成

卷。


土塔

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为张掖五行塔之一,原名弥陀千佛塔,为砖土混筑密宗覆钵式塔,主塔高33.37米,建在边长23米的方形台基之上。

塔基之上为三层须弥座,塔身四面开龛,上为十三相轮,顶之铜质宝瓶形塔刹。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风格独特,为国内罕见。


大佛寺历史

张掖大佛寺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

历史上,大佛寺和皇家源远流长。

西夏崇宗帝李乾顺的母亲梁太后信奉佛教,其去世后,崇宗又敕建大佛寺,供奉佛像为母祈福,尊定了大佛寺皇家寺院的地位。

宋元之际,宋恭帝赵显降元后曾避祸大佛寺。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懁贴睦尔据说都降生在大佛寺,忽必烈母亲别吉太后死后,曾奉安大佛寺。《元史》载:顺帝至元年三月,“中书省臣言甘肃甘州路十字寺奉安世祖皇帝母别吉太后于内,请定祭礼,从之。”


元代,马可·波罗曾在甘州居留一段时间。他的游记中记载:甘州城中的佛寺“甚多”.寺庙中有佛像的“不少”,有木雕的、泥塑的、石刻的,“制作皆佳,外傅以金”。其中最大的佛像“高有十步”, “周围有数像极大,其势似向诸像作礼”,这是国内外对大佛寺的最早记载,距西夏亡国又只有五十年。


    分类: 中文 图片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