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唐塑的绝响——佛光寺东大殿造像巡礼

摘要:   佛光寺坐落在山西五台县豆村东北的佛光山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创建于北魏,隋、唐时处于鼎盛时期,为五台山名刹。寺内东大殿重建于唐懿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为佛光寺主殿,气势宏伟,古朴壮观,结构精巧,技法纯熟,是中国唐代佛寺建筑的典型代表,有中国古建第一国宝之誉。  殿内佛坛上置彩塑35尊,与大殿同期塑造。其中主像5尊, ...

  佛光寺坐落在山西五台县豆村东北的佛光山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创建于北魏,隋、唐时处于鼎盛时期,为五台山名刹。寺内东大殿重建于唐懿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为佛光寺主殿,气势宏伟,古朴壮观,结构精巧,技法纯熟,是中国唐代佛寺建筑的典型代表,有中国古建第一国宝之誉。

  殿内佛坛上置彩塑35尊,与大殿同期塑造。其中主像5尊,高度达7米之多,分别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各有胁侍立于左右。中间主像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长方形须弥座上,手作触地印,面相庄严,头顶螺旋发式,衣褶自然垂于身旁。左次间为弥勒佛,双足下垂,脚踏莲蒂。右次间为阿弥陀佛,也作结跏趺坐势,神态怡然自得。这种将释迦、弥勒、阿弥陀佛一字排列、供奉于一起的形式,是中国净土宗所遵从的规制。5尊主像两侧,分别有胁侍五、六尊,高度不一,造型生动。释迦牟尼佛左右所塑二弟子像为阿难和迦叶,一老一少,神态生动自然。弥勒佛与阿弥陀佛两侧皆为胁侍菩萨像,高约4米,身体微向前倾,上身半裸,面相丰满圆润,修眉弯曲,眼睑低垂,半闭半睁,腰肢向侧面扭曲,腹部微隆,肌肤细腻,姿态柔和,系典型的唐代女性化菩萨形象。

  正中主佛释加牟尼佛一铺7尊,一佛、二弟子,二立菩萨、二供养菩萨。位于东大殿当心间。释迦牟尼佛通高5.3米,螺髻,额上有毫光,双耳垂肩,面颊丰满,眉毛弧弯,唇厚颐丰,姿态静穆自若。右手垂置于右膝上,作“触地印”,左手捧钵放于胸前。袒右肩,胸隆起, 两肩宽大有厚重之感,外着袈裟式偏衫,结跏趺坐在叠涩须弥方形座上,衣褶层层有序,线条流畅有致,纹饰虽经近代重绘, 仍不失其古拙的风韵。座上另铺一幅台布,与长庆以前各期塑像外衣或裙褶下垂于台座上的形式不一。台座束腰部分镂塑二侏儒承托。为了突出地表现主像,古代匠师们全力塑造释迦牟尼佛, 运用造型的手段,雕塑艺术的语言,并且采取对比、夸张的艺术手法,对主像进行烘托和渲染,使主像达到理想化的效果。对主像的头、面部进行精心细雕,以形写神,与腹部衣褶的概括洗练,刻划轻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像后面庞大而繁褥的大小圆形联结的火焰头光和背光,又起到了衬托主像的作用,从而使主像的形象更加饱满丰富,栩栩如生。

  左次间弥勒佛像一铺7尊:一佛、四胁侍菩萨、二供养菩萨。弥勒,是佛教所说的“未来佛”,是“兜率天宫”的主宰。佛经里宣扬:“弥勒之世,一种七收。树上生衣,随意取用。山喷香气,地涌甜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明珠宝柱,照耀通明”。只要信奉弥勒,忍辱苦修,“来世” 就可以上升“兜率天宫”,享受“天国”之乐。弥勒佛与释迦佛像同高。螺髻,面相刚毅沉着,眼若纤月,眉作半弧,鼻翼丰满,威严肃穆,躯体魁岸,两肩宽厚,内着僧衹支,外著敷搭双肩式袈裟,双手“施无畏印”,跣足,踏在莲台上,善跏跌座,方形叠涩须弥座。镂孔圆形头光和背光。

  右次间主像阿弥陀佛一铺7尊。一佛、四菩萨、二供养菩萨。净土三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及《观无量寿经》,描绘了一个西方净土境界,即西方极乐世界。如果避苦求乐,厌浊欣净,一心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到西方的净土安乐世界。该世界的教主,就是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寿或无量光佛。又因他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这尊阿弥陀佛与释迦佛、弥勒佛同高。发髻为直束髻,面相方圆,嘴角微向上翘,露出含蓄的微笑,颈部有两道蚕节纹,头略作俯视状,与虔诚的信徒和礼佛者在仰视时的目光交汇在一条斜线上,令人觉得可敬可亲,同时也表现出阿弥陀佛的庄严与仁慈。其服饰与弥勒佛相同,仅不同的是袈裟衣褶下垂规范化,双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六角形束腰须弥座上。

  左梢间普贤菩萨一铺5尊。普贤一胁侍二、“獠蛮”一、童子一。其次在普贤菩萨前右侧塑一韦驮坐像和东大殿施主宁公遇像。

  普贤菩萨通高4.8米。头饰繁密华丽的蔓冠,长发披肩,面庞丰腴,秀眉凤眼,端庄慈祥。颈饰璎珞,腕有宝钏,裸胸见膊,神态隽逸超塵,目光下视,好像俯瞰大千世界。手持梵箧,曲左腿,垂右足踏莲台,“游戏座”于白象背上,而“獠蛮”作牵象的姿态。童子拱手立于莲台上。两胁侍菩萨与其前胁侍菩萨服饰、造型一般,只是手势变化莫测,纤巧细致,恰到好处。

  右梢间文殊菩萨一铺5尊:文殊一、胁侍立菩萨二、“拂林”一、童子一。文殊菩萨是佛门中博学广闻,多才善辩,象征智慧的菩萨。脸型丰圆适中,舒眉展眼,神情安祥,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凝睇平视,充满了自信的神情。文殊菩萨的服饰比较特殊,花蔓冠正中有一尊小化佛。衣褶在胸前作如意头,衣纹至两乳处作螺旋状,云头覆在肩上,两袖翻卷作火焰形,与其它寺院中文殊菩萨不同。“拂林”的装束与南禅寺大殿拂林像相同,完全是西域胡人的形象。二胁侍的服饰与其它胁侍相同。

  

东大殿造像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佛前的胁侍菩萨,菩萨姿态均为立式,身材健挺高挑,大部分菩萨的腰围缩回,使体态呈现修长、窈窕之特征。这些女身菩萨所著服装也十分华丽、多彩而浪漫,她们头上都戴着镶有珠宝玉石和精美图饰的花冠,大部分菩萨的上身袒胸、露腹和裸臂,仅用披帛、斜巾等饰物将上身一小部分遮盖;下身均穿贴身窄裤,呈“曹衣出水”状,愈显腿部和身材挺健;大多数菩萨胯部系有质地轻柔的短款罗裙,在上面再扎后宽前窄并绣有精美图饰的围带。

  菩萨均为立式,身材健挺高挑,大部分菩萨的腰围缩回,使体态呈现修长、窈窕之特征。这些女身菩萨所著服装也十分华丽、多彩而浪漫,她们头上都戴着镶有珠宝玉石和精美图饰的花冠,大部分菩萨的上身袒胸、露腹和裸臂,仅用披帛、斜巾等饰物将上身一小部分遮盖;下身均穿贴身窄裤,呈“曹衣出水”状,愈显腿部和身材挺健;大多数菩萨胯部系有质地轻柔的短款罗裙,在上面再扎后宽前窄并绣有精美图饰的围带。

  东大殿的两梢间佛坛的两个前角,各立一尊护法天王像,高4.1米。两像遥立对峙,披甲执剑,瞑目怒视,威而不恶,壮而不怖,具有我国唐代武将的风度。另一方面使人感到道场森严,佛法不可侵犯。

  此外,大殿内还有女弟子宁公遇及愿诚和尚像,这是两尊真人肖像作品,一是主持建庙的高僧,一是捐钱修殿的施主。愿诚和尚像是国内现存最古的高僧写真像,面部结构轮廓分明,斜披袈裟,拱手端坐,性格深沉。泥塑艺术大师用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位老成持重,学识渊博的高僧形象。宁公遇结跏而坐,顶披云肩,双手置于腹前,面目慈祥端庄,泰然自若,显露出潜心事佛的决心,表现了唐代贵族妇女雍容华贵、养尊处优、诚心供佛的形像特征。

  佛光寺唐塑是晚唐艺术风格乃至审美潮流在佛教造像中的典型反映,是佛教造像艺术由隋唐向宋明过渡的重要标志。在这些塑像之上,庄严与世俗、崇高与平凡、端重与柔弱、佛性与人性的微妙结合和和谐统一,在现存中国古代佛教彩塑中很难见到,是我们难以重新登顶的一座艺术高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文章已于修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