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浙江考古“前浪”传说(上)

摘要:   「引子」  爸爸一天到晚在写东西。  “文物古迹”有什么好写的?当王群力还是“小王”的时候,对爸爸的工作一点不感兴趣。  爸爸名叫王士伦,去世22年了。他的墓里,放了一支笔,一副眼镜。代表笔耕和目光。  1984年到1993年,他曾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再往前,他是省考古所的前身——1950年成立的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里的第一批年轻 ...

  「引子」

  爸爸一天到晚在写东西。

  “文物古迹”有什么好写的?当王群力还是“小王”的时候,对爸爸的工作一点不感兴趣。

  爸爸名叫王士伦,去世22年了。他的墓里,放了一支笔,一副眼镜。代表笔耕和目光。

  1984年到1993年,他曾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再往前,他是省考古所的前身——1950年成立的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里的第一批年轻人,浙江第一代文物考古工作者。

  300字方格纸,46页,西湖、岳坟、胡庆余堂、飞来峰、白塔……熟悉的杭州字眼,那天下午,在阁楼的阳光里跳动。

  不久前,两个孩子在整理他的手稿。100篇论文,12本专著,发表和没发表的加起来约六七十万字。女儿王牧精选了47篇论文集结为《王士伦论文集》,今年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在整理手稿时,女儿发现了这叠稿纸,留下订书钉掉落的锈迹,第一页标题:业务自传。写于1982年,他当省考古所首任文保室主任的时候。

业务自传

  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作为一门近代科学传入中国,已有百年。浙江考古,如今已成为浙江文化的一张金名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的一举一动。考古、文物,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命体验密切有关,它的生命力在今天,越发凸显,我们熟知的良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IP。浙江考古代代相传,继续走着“前浪”的道路,担负起构建、保护、研究、传承浙江大历史的重任,从未止步。

2019年9月30日,搬家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全体在假山路大合影。201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40周年。

  没有什么前浪后浪,只有一浪接着一浪。传承在当下,是一件不易的事,也是正在发生的事。

  那么,但它的过去是怎么样的?

  时代呼啸着如火车滑向远方。

  什么是时代?不同行业的人,在各自的领域定下了坐标,让我们可以回头去寻找,他们曾经搭下的台阶,点亮的灯光,对照自己。

  如今,人们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已远远高于70年前。但是,在那个没有坐标的时代,他们曾在夜空中摸索,寻找那颗北斗星,用脚步丈量历史的脉络,甚至孤军奋战。

  这叠偶然发现的手稿,让我们找到了一个在搜索引擎中,在历史讲述中“消失”的所长,揭开了浙江文物保护开创期那些少为人知的往事。

  在看到这本自传前,孩子们对他跑了一生,写了一辈子的“文物古迹”,又近又远,有一点疏离。但他们知道,爸爸身上有一种极大的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来自哪里?

王士伦在河姆渡遗址。女儿说,这是1970年代后期爸爸冬天经常穿的老棉袄。

  (一)

  1953年5月初,24岁的小镇青年王士伦来到杭州,到一个新单位报到。

  他温岭师范毕业,此前在黄岩的小学做过老师,在华东革大当过政治教员。眼前这个爬满葡萄架的院子,芭蕉树、月季、蔷薇,完全是另一个审美天地。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前身)职员施昕更先生在良渚的试掘,1938年《良渚》报告的出版,成为浙江考古的发轫。但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田野考古活动几乎完全停滞。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开展,考古任务艰巨,急需补充新鲜血液。

  环城西路20号,如今的环城西路和龙游路交叉口,奥斯卡电影院那一带,离沙孟海故居不远,只有老杭州才知道,70年前,这里曾有一幢西式小楼,藏龙卧虎,文脉聚集。1950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文管会)在小楼里诞生。

“杭州三大地保”(还有两位是马一浮、张宗祥)、浙江大学第二任校长、文管会主任邵裴子在环城西路20号。照片来自故去的牟永抗先生。

  文管会主任邵裴子每周四下午上一堂课,主讲龙泉青瓷的知识。王士伦在文管会听了各种专题讲座:铜器、碑刻、版本、瓷器、中国近代史和太平天国史。讲述者:郦承铨、沙孟海、张任政(王国维的学生)、宋云彬、沈镜如等“大先生”。

  他的同龄人里,还有牟永抗、朱伯谦、周中夏、汪济英,后来,他们成为浙江第一代文物考古工作者。

环城西路20号,浙江省文管会成员合影。图片来自王群力。据“城市秘密”,照片右侧土墙为现在沙孟海故居的火墙。从小在院子里长大的王群力辨认:三排左一:牟永抗,左二,陈训慈,左六:沙孟海,左七:周中夏;中排左三:邵裴子、左四:郦承铨、左五:朱家济;前排左三:王士伦、左四:黄涌泉。

  1952年6月,由文化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一期考古培训班开班。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大学设考古专业,它被称为“考古黄埔班”。

  文管会的这些年轻人被分批送到北京,1954年,25岁的王士伦和21岁的牟永抗参加了第三期。

  王群力找到了一批父亲的旧照片,其中一张,父亲和牟永抗站在西湖边,“小鲜肉”级别的侧颜,凝视前方的人生。人生下半场的伏笔,似乎已在此埋下,他们对自己将要为之倾入一生的事业有前程锦绣的预感。

王士伦(左)和牟永抗在西湖边

  2013年,牟先生曾跟我讲过这三个月学了什么:一半室内讲学、一半野外实习。至于老师,研究原始社会考古的尹达,教封建社会史的是翦伯赞,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的裴文中,还有教奴隶社会史的郭沫若,堪称豪华导师阵容。

  在这份业务自传里,王士伦记录了更为详细的课程表,王牧还找到了他在培训班的听课笔记。

  

  【业务自传】

  内容有:文物政策法令、石器时代考古总论、脊椎动物化石的知识、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殷周考古、秦汉及其以后考古、古建筑、瓷器、石窑造像、考古资料的陈列、田野考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古调查与发掘、墓葬发掘、考古记录方法、照相、考古测量、器物绘图、修理文物、考古发掘报告的编纂方法、保存壁画的方法等等。讲授者均为国内著名专家教授。参加了西安半坡遗址和灞桥古墓葬发掘的实习。

  培训班的同学都是全国各省新组建的文物考古部门的新生力量骨干。此后几十年,中国文物考古事业,正由他们开创,其中很多人都担任了文物部门的负责人。

  牟先生曾给我看过一张培训班的老照片,他和同学们参加半坡遗址发掘工作,神采飞扬,笑得开怀。他搭着肩的年轻人叫高至喜,后来成为湖南省博物馆馆长,主持马王堆考古发掘。前排右一,便是王士伦。

  这个刚踏进门槛的年轻人有点小傲娇,学习总平均分数约95分,“中国通史基本上达到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生的同等水平。”

  (二)

  王士伦的听课笔记和业务自传,笔迹截然不同,像两个人写的。

  听课笔记上的字体,倾斜,花俏,极有个性,儿子称之为那个时代“典型的小知识份子流行款”。而业务自传的笔迹,不再耍花腔,端正,隶书味道重。

  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改变?

  王士伦对中国古代铜器和甲骨金文特别感兴趣。“在自学过程中,始终得到朱家济先生的指导和省文管会诸位专家的指教。”

  1953年11月,院子里来了一位重磅专家,从故宫博物院调来的朱家济,52岁。此时,浙江的文物保护工作,几乎还是一张白纸,他开始全面负责浙江地面文物的勘察、保护、维修工作,成为当时浙江省唯一的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

  培训班结束回到杭州后,王士伦先后分到了调查组、研究组。两个组的组长是谁?

  调查组组长沙孟海,负责地下文物的调查和发掘;研究组组长朱家济,负责地面文物的调查、保护和维修。此后,他一直跟着朱家济做地面文物的调查,也确定了人生主题:以浙江历史文物和古代铜镜为重点的研究课题。

朱家济

  一张白纸,除了用勤奋来追赶,别无他法。“我又用了12年多的时间,掌握了丰富的资料,打下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基本上达到了助研的水平。”

  文管会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是建立起新中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在当时,浙江省到底有多少文物家底,还是未知数,保存情况如何,哪些需要保护,怎么保护,还没有构建起基本理论和方法。

  朱家济几乎跑遍了整个浙江省,文物调查、文物维修,拯救各地面临消失的地面文物,其中以杭州的灵隐寺、六和塔、白塔、飞来峰、岳王庙,金华的天宁寺等为重点。

王士伦在杭州调查石窟造像

  王士伦跟着他,专题调查了杭州古代石窟造像。宋云彬后来回忆,为了了解西湖周围的石窟造像和摩崖龛像的情况,1955年,由朱家济委员同工作人员王士伦、黄涌泉到飞来峰、烟霞洞、石屋洞、南观音洞以及城隍山、凤凰山、葛岭、慈云岭和江干天龙寺后山、净慈寺后面的石佛洞等处实地查看。

  1956年12月,朱家济先生在绍兴旧书肆买到一本诗集,封面上留下三行字,自黑:“曾因还价而打架,其实不过一块二毛钱乎,打架何为乎?”

  王群力在旧相册里翻到一张照片,爸爸穿着时髦的卡其色风衣,背禄莱相机,朱家济先生穿着老棉袄,好像被摄影师叫了一声,转头,圆圆萌萌的脸。

  照片背后,还是王士伦早年的花俏体:1956年冬朱委员(注:朱家济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王士伦同志摄于绍兴下方桥石佛寺。

  打架那次,应是朱家济带着爸爸去绍兴考察古迹。

  跟着朱家济后,王士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开始跟着朱家济学书法,风格大变。更重要的是,关于学术的审美和格局——什么样的学术是有美感的,有了底子。

  这一点,陈梦家也觉得不可思议。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能选择铜镜作为学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