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Silkroads Heritage!
中文 (CHN)
  • English (ENG)
  • Русский(RUS)
    登陆 注册
img
所有分类
  • 热点资讯
  • 深度阅读
  • 图片库
  • 地理信息库
  • 专家库
  • 遗产库
  • 申遗简报
  • 微信公众号
  • 主页
    • 图书馆主页
    • 交流主页
    • 中心主页
  • 资讯
    • 丝路资讯
    • 文博信息
    • 会议信息
      • 会议预告
      • 会议资讯
      • 会议议程
  • 遗产地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

    •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 汉魏洛阳城遗址
    •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
    • 高昌故城
    • 交河故城
    • 北庭故城遗址
    • 碎叶城(阿克贝希姆遗址)
    • 巴拉沙衮城(布拉纳遗址)
    • 新城(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
    • 开阿利克遗址
    • 塔尔加尔遗址
    • 阿克托贝遗址
    • 库兰遗址
    • 奥尔内克遗址
    • 阿克亚塔斯遗址
    • 科斯托比遗址
    •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 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 锁阳城遗址
    • 悬泉置遗址
    • 玉门关遗址
    • 克孜尔尕哈烽燧
    • 卡拉摩尔根遗址
    • 克孜尔石窟
    • 苏巴什佛寺遗址
    • 炳灵寺石窟
    • 麦积山石窟
    • 彬县大佛寺石窟
    • 大雁塔
    • 小雁塔
    • 兴教寺塔
    • 张骞墓

    相关世界遗产

    • 约旦之库塞尔阿姆拉城堡
    • 约旦之佩特拉Petra
    • 五台山
    • 柬埔寨吴哥窟
    • 伊朗波斯波利斯
    • 伊拉克埃尔比勒城堡
    • 土耳其艾米索斯Ephesus
    • 土耳其迪亚巴克尔堡与哈维塞尔花园文化景观
    • 土耳其阿尼考古遗址
    • 柬埔寨 古伊奢那补罗考古遗址的三波坡雷古寺庙区
    • 巴勒斯坦 希伯伦和哈里尔老城
    • 土耳其阿弗罗狄西亚
    • 阿曼苏丹国卡尔哈特古城
    • 伊朗法尔斯地区的萨珊王朝考古遗址
    • 伊拉克巴比伦
    • 缅甸蒲甘古城
    • 意大利罗马历史中心区、城内教庭管辖区和圣保罗大教堂
    • 沙特阿拉伯吉达古城
    • 阿塞拜疆之城墙围绕的巴库城及其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
    • 丽江古城
    • 孟加拉国帕哈尔普尔的佛教毗诃罗遗址
    •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含罗布林卡和大昭寺)
    • 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历史中心Bukhara
    • 乌兹别克斯坦沙赫利苏伯兹历史中心(Shahrisabz乞史城)
    • 阿富汗查姆回教寺院尖塔和考古遗址

    预备遗产点

    • Cultural Landscape of Safid Bulan
    •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Manas Ordo
    • 吉尔吉斯斯坦的丝绸之路遗产点Nomadic Monuments of Inner Tien Shan
    • 乌兹别克斯坦的丝绸之路遗产点Silk Roads Sites in Uzbekistan
    • 卡扎拉普城Khazarasp
    • Sheikh Mukhtor-Vali
    • Qosim Sheikh
    • Raboti Malik
    • 巴胡丁建筑群Bahoutdin Complex
    • 乔巴克尔纪念建筑群Chor-Bakr
    • 查什玛阿尤布陵墓Chashma-Ayub Mausoleum
    • 瓦拉赫沙Varakhsha
    • 派肯特Poykent
    • 安集延Andijon
    • 帕普遗址Pap
    • 塔吉克斯坦的丝绸之路遗产点Silk Roads Sites in Tajikistan
    • Yamchun Castle(Yamtuch)
    • 呼布克古城遗址Ancient Town Khulbuk
    • Khoja-Mashad
    • Takhti-Sangin
    • 希萨尔城堡Hissar Castle
    • 片治肯特古城Ancient Penjikent
    • 阿吉纳特佩(Ajina Tepa)佛教寺院遗址
    • 唐帝陵
    • 西汉帝陵

    遗产数据库

    • 石佛殿
    • 松树沟大佛
    • 富县观音殿
    • 马渠寺石窟
    • 阁子头石窟
    • 富县大佛寺
    • 甘沟大佛
    • 川庄石窟(王母洞)
    • 三川县城遗址
    • 乍比得历史古城
    • Besshatyr
    • 伊塞克Issyk
    • Boralday
    • 扎伊克Zhayik
    • Saraychik
    • Bozok
    • Zhuan tobe
    • Chirik-Rabat
    • Borizhary
    • 巴兰迪Balandy
    • 景洪哈衣景哈遗址
    • 陇川景允城遗址
    • 绥江南岸墓地
    • 耿马芒等佛寺遗址
    • 土耳其斯坦Turkestan
    • Sygnak
    • 西达克Sidak
    • 索兰Sauran
    • Otrar Oasis
    • Kesken-Kuyuk kala
  • 研究
    • 资料库
      • 推荐书籍
      • 研究论文
      • 域外案例
    • 研究进展
      • 研究前沿
      • 专家观点
  • 关于
img
Currency
  • English (USD)
  • French (EUR)
  • Japanese (JPY)
  • 首页
  • 中文
  • 资讯
  • 文博信息
  • 查看内容

在重庆三峡博物馆读“溪山清赏”:桃源、幽居与渔隐

2020-4-24 16:59| 发布者: 文心雕龙| 查看: 893| 评论: 0

4月25日起,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展出“溪山清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山水画系列展之三 寄情山水”。2019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策划以馆藏中国山水画为主题,推出山水画系列展,分三期从实景山水、摹古山水和寄情山水的角度让观众欣赏到中国传统山水画“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独特魅力。作为本次系列展的收官之作,寄情山水精选了馆藏元至近代书 ...

4月25日起,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展出“溪山清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山水画系列展之三 寄情山水”。2019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策划以馆藏中国山水画为主题,推出山水画系列展,分三期从实景山水、摹古山水和寄情山水的角度让观众欣赏到中国传统山水画“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独特魅力。作为本次系列展的收官之作,寄情山水精选了馆藏元至近代书画精品75件,其中一级文物19件,二级文物21件。

“溪山清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山水画系列展之三寄情山水”展览海报
如果说实景山水更多得自于画家“师造化”,摹古山水更多得自于画家“师古人”,那么第三期寄情山水则更多地指向画家内心,他们笔端描绘的无论是代表遁世与逍遥的隐逸山水,还是超然象外直抒胸意的诗意山水,回复往还其中的都满载着无尽悠远的念想,泰然自得的坦荡,理性的精神与诗意的情感。
中国传统文人笔下的山水画,可以是公务闲暇时的精神港湾,也可以是仕途失意后的心灵慰藉,呈现了士大夫阶层“儒道互补”的内在需求和人生选择。画中的点景人物或品茗读书、雅集抒怀,或临流独坐、策杖山行,或幽居会客、抚琴长啸,或垂钓放艇、观瀑话别,画家借其寓意自身,表达旨趣,画中亦有杳寂旷谧的“无人之境”,以空寂容纳情感,给人以思绪的空间。
山水渔樵之乐实为隐居理想世界的畅悦与自适,本次展览将结合馆藏从“仙山”、“桃源”、“幽居”、“渔隐”、“策杖”、“行旅”、“送别”、“典故”、“诗意”九个方面展示映照文人性情的“心灵山水”的雅趣。
仙山
人依山而居即为“仙”,遥远的海上三山、昆仑山,甚至胜景名山如泰山、华山、嵩山等均成为了神仙们存形的空间,是人们附加想象的绝佳场所,仙人们在这里清虚常乐,自在逍遥,契合了文人高士寻求避世隐居的内在需求。图中多绘缥缈的云烟、蒸腾的雾气萦绕山间,阻隔视线,显得神秘莫测,偶有祥瑞如仙鹤相伴,如梦如幻,令人悠然神往。
元 仙山楼阁图团扇面
桃源
“桃花源”的概念一般认为出自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传诵千古而不衰。文中假借渔人的奇遇,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超现实的理想世界,人人安居乐业,处处富足平和而美好,是中国人心中理想世界的极致典型。桃源可被视为在人间的仙境,无论画家以叙事情节还是单个场景再现桃源的绝美,桃林与流水都是不可替代的视觉元素,村居的世俗风情被放入理想的隐逸世界里,充满了诗性的表达。
明 宋旭 桃花源图卷
幽居
寄寓自然,离群索居的幽居生活为文人雅士所向往,他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嘈杂,更愿意置身于清旷涤神的闲野之地,借山而居,不问世事,淡泊无为。明中期以后,士大夫卜居筑园成为一时风尚,以求足不出户便能饱览自然风光,享受山野佳趣,实现精神的暂时放松和超脱。人们在斋居中读书、吟咏、会客、品茗、饮酒、操琴、弈棋、观水、看云、听瀑,安享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惬意,在随心所欲中获得身心最大的自由和解放。
明 沈周 临水宴坐图轴
渔隐
“渔樵耕读”所代表的四种生活方式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向往的理想境界,他们常以此作画,暗喻情感,使画面富有深意,回味无穷。“渔隐”主题更是常被用来表现恬淡从容、忘却机心的闲适之趣与烟波之乐,以及天地间俯仰自得的襟怀。高士的渔隐处不出江河、湖泽、潭池、溪涧、钓矶,或是风景幽邃秀丽之地,有的画面亦有对世俗生活中渔乐场景的描绘,洋溢着清新盎然的生命力。
明 陈洪绶 停舟对话图轴
策杖
自古以来,士大夫们无论选择弃绝尘迹、避世归隐,还是积极入世,治国平天下,清幽怡人的自然山水都是他们精神的归依处。对山水的爱促使他们寻幽览胜,策杖山行,只有远离尘嚣闹市,宠辱皆忘,才能暂时抛弃世俗的价值观,让满怀的思绪直指内心。曲斜山路悠且长,振衣策杖欣然往,高士持仗漫行,看山、观云、望瀑、听雨、寻故、访友,旷达而无畏,眼前山色悦目,路虽遥,然行则将至,内心自是充满无限畅悦与欢愉。
明 曹羲 曳杖逍遥图轴
行旅
山水中的行旅者形象,或独身骑行、乘轿,或几人结伙相伴,其间或有骡马负重,或有仆人随从鞍前马后奔跑、挑担、抱琴,行色匆匆,画中人物不仅隐约传达着旅途的凄辛和客行的孤寂,也为画面平添了几丝世俗生活气息。行旅图中鲜少描绘居所,远行的文人是出游还是晚归,并不明朗,如果把山路的崎岖视为仕途的险峻,前路终点是出世的隐居还是入世的功名?引人深思。
明 张风 灞桥风雪图扇面
送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对于珍视友谊看重情感的中国人来说,离别产生的惆怅、忧伤,最让人感怀。随着书画在文人雅士的社交活动中占据愈发重要的位置,当友人调任他职、离乡致仕、戍征边关或远游四方时,他们往往以书画作为临别的赠物,寄托离思与不舍。拱手道别、依依话别、凝望告别等场景是送别图惯于表现的,也有图画以彼此共同体味过的某个景致来唤起友人的思念,而更为经典的送别图式则是人们在江岸拱手揖别,水天辽阔,泊岸的小舟正待扬帆,寓意客行将去的路线。
清 王原祁 扁舟图卷
典故
历代流传下来的典故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先贤名流的风神和情操是文人心仪追慕的理想状态。他们借助山水画让这些邈远的历史人物再现于笔端,也有“比德”的意味,画家仿佛化身为其中的高士,以此表达心绪与立场;另一方面,迤逦秀美的山川因为贤哲雅儒的出现更具超凡脱俗的美感。
清 龚有融 跋兰亭修禊图卷(部分赏析)
诗意
诗画相融的意境是衡量山水画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画中有诗意、诗韵、诗情自然会让意境更加超然象外。山水画中的诗意普遍存在,这是绘画主体即文人雅士先天决定的,主题高远、精神超逸的绘画传统与文以载道的儒士理想完美契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涤除尘嚣的诗情画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切皆在诗中,一切皆在画里。
清 戴思望 雨晴滌翠图轴
至此,馆藏山水画系列展落下帷幕。
今人艳羡古人,只因他们被世俗凡务搅扰,感到厌倦的时候,被社会抛弃疏离,感到失望的时候,可以回归山水田园,在一笔一画中与静谧秀美的山川、溪石、云烟融为一体;在明月清风的抚慰中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在涧谷垂钓、茅屋高卧、临水长歌、松风抚琴、云岭对月、幽径策杖的时候,于宁静闲适中归复自我。其实今古亦然,一个人如果精神足够富有,便更愿意选择一种安宁祥和少受打扰的生活,自身拥有越丰富,对身外之物的寻求就越少,越能得到内心的虚净澄明。
展览名称:溪山清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山水画系列展之三寄情山水
展览时间:2020.4.25-2020.6.28
展出地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4楼历代书画厅

附:重点展品清单
元仙山楼阁图团扇面
明沈周 临水宴坐图
明宋旭 桃源图卷
明张复 山涧古藤轴
明魏克 天江远行图扇面
明张宏 海上三山图卷  
明陈洪绶 停舟对话图轴
明张风 灞桥风雪图扇面  
明蓝瑛 湖芜高逸图轴
明蒋蔼 仙岩春色图轴
明曹羲 曳杖逍遥图轴
明杨忠 青绿桃源图轴
清萧云从 关山行旅图卷
清龚贤 翠嶂飞泉图轴
清王原祁 扁舟图卷
清査士标 斜阳穿树图轴
清查士标 赤城图轴
清方士庶 寒潭画舸图轴
清冯湜 鸣泉翠深图轴
清戴思望 雨晴滌翠图轴
清强国忠孙岳颁 合璧山水图册
清龚旭斋 桃花源图卷
清蔡嘉 层崖石屋图轴
清拜都瑛宝 云笈山房图卷

相关分类

热门

图片

img
  •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 (+86)029-85246378
  • secretariat#iicc.org.cn

友情链接

  • 国家文物局
  • 陕西省文物局
  • 河南省文物局
  • 甘肃省文物局
  • 新疆文物局

相关站点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 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建筑师协会
Copyright © 2020.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 陕ICP备0701106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