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考古札记】路方红 :亦贫亦病与坡宜——吴愙斋石銚墨景图背后的故事

摘要: 在一幅《紫砂壶拓片清供图》立轴上,有全形拓的紫砂提梁壶,还有苏东坡画像,画幅周围有大段的题跋及古朴画作。紫砂壶原来的主人是清代金石学家、书画家吴大澂先生(1835-1902),根据近现代学者王献唐先生的题跋可以看出,该紫砂壶上的画像是依据宋本东坡画像的模写纸本而作,该纸本当时藏于吴湖帆处。王献唐先生于1947年得到这把紫砂壶后非常喜爱,后请人 ...

在一幅《紫砂壶拓片清供图》立轴上,有全形拓的紫砂提梁壶,还有苏东坡画像,画幅周围有大段的题跋及古朴画作。

紫砂壶原来的主人是清代金石学家、书画家吴大澂先生(1835-1902),根据近现代学者王献唐先生的题跋可以看出,该紫砂壶上的画像是依据宋本东坡画像的模写纸本而作,该纸本当时藏于吴湖帆处。

王献唐先生于1947年得到这把紫砂壶后非常喜爱,后请人将此壶拓片,并题了大段题跋送与蒲松龄研究专家路大荒先生。1960年,在王献唐先生病情加重,昏迷不醒之际,路大荒在这幅拓片上画出一枝苍劲的白梅,给他的挚友送去了祝福。

▲ 《紫砂壶拓片清供图》

2020年的春天,注定与往年迥然不同,一场新冠疫情,将人们隔离在家。虽然骤然清闲起来有点不适应,但也终于有大段的时间整理文献,探寻一些古董字画背后的故事了。前不久浏览字画时,整理了一幅《紫砂壶拓片清供图》。

在这幅立轴上,中间用全形拓完美地拓了一把紫砂提梁壶,围绕着这件紫砂壶拓片,有局部的拓片、大段的题跋及古朴的画作。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幅有故事的立轴,围绕着这些拓片、题跋和画作,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 《紫砂壶拓片清供图》局部

▲ 《紫砂壶拓片清供图》局部

这把紫砂壶拓片居于立轴中央,在壶的左上下方分别拓出了紫砂壶前后两面的图案及题铭。左上方的图案是一高雅的人像,线条清晰流利,人像右侧刻有“东坡先生像 宜兴蜀山书院石刻宋本”,左方偏下脚处刻有“瑞廷撫东溪刻”。左下方拓出提梁壶的铭文,上面清晰地刻有“石銚”二字,落款为“愙斋为子康孝亷做”,并有“吴”、“大澂”两枚印章。

在立轴的上方,有大段的题跋,上面写道:“吴愙斋石銚墨景东坡试院煎茶诗:我今贫病常苦饥,砖炉石铫行相随。尤水村有石铫图诗本,此囊见水村图。远逊愙斋此壶,壶今归我,适在病中感赋二十八字。方子才为大荒道兄搨图漫录于左:曼翁妙意旧无匹,越世吴匋突过之。老我一铫随去住,亦贫亦病与坡宜。三十六年十月王献唐并记。”

▲ 《紫砂壶拓片清供图》局部

在提梁壶拓片的右侧,仍有王献唐先生题跋:壶后有宜兴蜀山书院宋本东坡画像,抚刻甚精,愙斋别有模写纸本,现藏吴湖帆处。越日又记。”

▲ 《紫砂壶拓片清供图》局部 王献唐先生题跋

在提梁壶拓片的左侧,一枝古意苍劲的梅枝向右侧伸展而去,枝头上绽开了数点白梅,将画面装点得古朴典雅。紧依梅枝左侧,题有“庚子重九大荒补梅一枝”。这真是一幅有故事的立轴。

▲ 《紫砂壶拓片清供图》局部

紫砂壶上镌刻着苏东坡先生的画像。苏东坡先生(1037- 1101)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在“试院煎茶”诗中写道:“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峨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该紫砂壶上苏东坡先生画像就是依据宜兴蜀山书院宋本东坡画像镌刻而成。

▲ 《紫砂壶拓片清供图》局部 紫砂壶上镌刻的苏东坡先生的画像

王献唐先生(1896-1960)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学者,1920-1960年代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人物。

他是我国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金石学家及考古学家,亦在音律、书画等领域有着骄人的贡献。他是我祖父路大荒先生(1895-1972)的密友,他们之间的友谊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一直持续终生,并将这友谊在两个家族几代人中持续发扬、连绵不断。

▲ 年轻时的王献唐(1896-1960)

我将这幅立轴图片发给了王献唐先生长孙王福来大哥。当福来哥哥看到这幅七十多年前的作品时,也是激动不已。经过福来哥哥识别其祖父的题跋,一个动人的故事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是一把不同寻常的紫砂壶,它原来的主人是清代官员、著名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吴大澂先生(1835-1902)。吴大澂,字清卿,晚号愙斋,为清同治七年进士,精于书画与金石鉴赏,亦喜欢紫砂壶,曾请制壶名家来自己家造壶。

这把东坡紫砂壶应该是吴大澂先生请制壶名家为“子康孝亷”精心制做,并且他也是非常中意这把紫砂壶的。根据王献唐先生的题跋可以看出,该紫砂壶上的画像是依据宋本东坡画像的模写纸本而作,该纸本仍藏于吴湖帆处。

王献唐先生于1947年得到这把紫砂壶后亦非常喜爱,此时先生因患有脑疾,身体较为虚弱,联想到紫砂壶上镌刻的东坡先生试院煎茶诗:“我今贫病常苦饥,砖炉石铫行相随”,亦有同感。浮想联翩,感赋二十八字:“曼翁妙意旧无匹,越世吴匋突过之。老我一铫随去住,亦贫亦病与坡宜。”,将彼时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 王献唐日记(局部)

作为路大荒先生的好朋友,王献唐先生请人将此壶拓片,并题了大段题跋后送与路大荒先生。

时间流逝而过,转眼间迈入六十年代。在饱受了疾病的折磨后,王献唐先生在庚子年(1960年)秋季病情加重,昏迷不醒。我想,路大荒先生是心如刀绞的,那种欲挽救好友生命但又无能为力的绝望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路大荒先生是蒲松龄著作研究专家,但他亦善绘画,尤善画梅。此时他找出王献唐先生送与他的这幅“吴愙斋石銚墨景”,欣然提笔。他在这幅拓片上画出一枝苍劲的白梅。这枝白梅画出了王献唐先生的高洁品格,也寄希望傲雪的梅花能够抵御凌厉的寒冬,给他的挚友送去诚挚的祈福。在我祖父画梅之后的十八天,王献唐先生与世长辞。

▲ 《紫砂壶拓片清供图》局部

两位先生早已先后走进了历史,但他们在那个年代里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相互之间至纯至真的友谊,还是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这些晚辈。

来源:澎湃新闻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