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工作专家咨询会纪要

摘要:  2020年6月14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协办的“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工作专家咨询会”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青海省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武威市文物 ...

 2020年6月14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协办的“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工作专家咨询会”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青海省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国科主持,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仇健致欢迎辞。

▲专家咨询会现场

▲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仇健致辞

  会议听取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刘兵兵关于武威地区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工作的汇报,并对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出土文物及实验室保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慕容智墓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为研究吐谷浑王族历史及唐吐、唐蕃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并且对唐代高等级墓葬研究、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复原唐代丧葬制度的重要实物依据。咨询会上,专家们就该项目的重点、难点进行了预判分析,并对今后的考古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陈国科副所长主持发言

▲刘兵兵作项目汇报

▲专家现场考察慕容智墓出土文物及实验室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许新国研究员发言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许新国研究员指出,一直以来人们对都兰古墓的一些问题存有较大争议,此次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的发现,对于都兰地区墓葬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该墓出土丝绸上的纹饰,能够为都兰地区出土丝绸的断代工作提供坚实依据,出土的金银器也与都兰地区出土金银器,在捶揲技术上存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是都兰热水墓葬群更多地表现出强烈的吐蕃风格,而慕容智墓多文化交融的倾向则更加明显,两者似乎在文化内涵上存在分歧,因此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地区吐谷浑墓葬所表现出的内在差异。

▲葛承雍教授发言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葛承雍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从最新发现的慕容智墓中能够看出,吐谷浑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吐谷浑文化的发达程度和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人们之前对它的认知。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吐蕃文明很可能是在继承吐谷浑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慕容智墓葬的发现,也为人们重新认识吐谷浑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吐谷浑王族已经是武则天统治下的一个附属政权,所以当时的人们可能会在墓志侧面添刻武周新字,以表示对武周政权的忠心,慕容智墓整体的仿唐风格,也是对这一背景的具体表现之一。

▲张建林研究员发言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张建林教授在发言中提到,由于其他地区高等级唐墓的保存状况较差,且多数被盗,所以保存相对完整的慕容智墓,对于高等级唐墓墓葬形制、明器制度等专题的深入研究,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墓中出土的毛笔,是中国境内出土唐笔的唯一实例,出土的木质栅栏模型,则是对中古时期列戟制度的实物表达。张教授还指出在下一步的田野考古工作中,要注意对墓葬整体结构,包括陵园、寝殿、神道等配套遗址的调查、勘探。资料整理方面,要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一项一项完成,也可以将现有的资料先汇总起来,出一个资料集,以供学界参考。

▲霍巍教授发言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霍巍教授指出,吐谷浑王族墓葬的形制或许是仿照了唐代皇族的做法,有依山为陵的可能。此次慕容智墓葬中出土的覆面、腰带等器物保存相对完整,可以与之前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进行比较,以讨论其具体的用法和功能。在对出土文物进行修复保护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易损文物细节信息的采集,包括丝织品的色彩、剪裁、穿系;铁器的形状、排布;彩绘陶的色彩、形制等,收集信息的细致与否将关系到未来考古报告质量的高低。

▲罗丰教授发言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罗丰教授认为,慕容智墓虽然从墓葬形制上来说是一座唐墓,但是其等级较低,并非依山为陵。墓葬中出土的六曲屏风、铁铠甲、弓箭、毛笔、丝织覆面、银胡瓶等文物,保存完整,非常难得,为同类器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墓志侧面所刻的不知名文字,一定是在汉字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可以从文字造字系统的角度去挖掘其中价值。总之,慕容智墓出土文物丰富,保存相对完整,且具有一定的政治内涵,可以将其作为唐代墓葬的标杆进行研究。这为唐代墓葬等级规格、明器摆放、墓葬形制等方面的研究,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要尽快将发掘成果分批公布,并同步推进相关研究。

▲韦正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韦正教授指出,目前已发掘出的唐墓很多,但像慕容智墓保存完整,特别是里面随葬的木质、丝绸等有机质文物能保存得如此之好,难能可贵。慕容智墓中包括马具、铠甲、弓箭等物品的随葬,以及墓道殉牲,棺内放置胡瓶、大银盘等丧葬形式,可能和吐谷浑民族的特殊文化有关,要利用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墓葬中所反映出的不同文化因素进行仔细甄别。墓室中在棺木旁边放置有床榻,床榻东边又放置有六曲屏风,这样的组合可能具有某种特殊的内在含义,需要深入挖掘。同时该墓木棺头大尾小、头高尾低的形状,可能和鲜卑族的丧葬传统有关,也可能是受到了舍利棺的影响。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出现在凉州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一方面离青海较近,一方面又在唐的控制之中,应考虑唐朝的战略规划问题。

▲李梅田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李梅田教授认为,慕容智墓为进一步了解唐代的丧葬系统

,特别是关中地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在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将来的研究过程中,要多与关中地区的唐墓进行对比,包括地面上的神道、陵园等遗迹,也要注意观察。李教授还特别提醒,吐谷浑墓葬中类似马匹殉葬、马具、银丝网络等随葬品和遗迹所体现出得情况,不仅仅能够代表吐谷浑或者鲜卑族的特点,也可能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的整体特点,要注意区分。

▲仝涛研究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研究员指出,武威地区这批墓葬所体现的别建陵垣、马匹殉葬、仰身直肢葬式、粮食祭祀等特征,可能是吐谷浑民族所独有的特色。在之后的研究过程中,要进行通盘考虑,多与同时期其他区域的墓葬进行比较,将吐谷浑墓葬的特点更加明显的凸显出来。田野调查过程中,也可以利用风水学的相关知识,为大可汗陵的寻找提供依据。

▲黎大祥研究员发言

  武威市博物馆黎大祥副研究员对吐谷浑王族一支的历史进行了介绍,并强调要大力宣传武威地区吐谷浑王族墓葬的考古发现,大力弘扬吐谷浑文化,建设吐谷浑文化展览馆。

▲才让教授发言

  西北民族大学才让教授指出,最新发现的慕容智墓规模宏大、保存完整、随葬品丰富,为重构吐谷浑历史,主要是吐谷浑王族一支迁往凉州以后的后吐谷浑史,提供了可能。同时吐谷浑王族墓葬群选址凉州及一系列的考古发现,也能够为大背景下的唐蕃军政关系研究,都兰墓葬群的族属研究,提供实物支撑。

▲张德芳研究员发言

  甘肃简牍博物馆原馆长张德芳认为,慕容智墓葬的发现以及武威南山地区大可汗陵的考古调查,对于甘肃省的历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之后的工作中要制定详细计划,多咨询业内专家,分阶段、多批次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众,把武威地区的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打造成甘肃又一张灿烂的历史文化名片。

▲沙武田教授发言

  陕西师范大学沙武田教授提出,墓志侧面文字现无法释读,可考虑类似一部分墓葬中出现的专为墓主解脱一切罪孽而设置的梵文陀罗尼咒的情况,也很像当时敦煌的一种乐谱。在慕容智墓的研究过程中,要将视野放宽,和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发现的唐墓进行对比,并且与敦煌壁画资料相互印证,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多突破性的进展。同时,慕容智墓保存完整,墓葬未被盗扰,随葬品丰富,器物摆放位置明确,可以深入挖掘墓葬中明器摆放位置和所表达出的含义,为唐墓研究树立一个标杆。

▲孙征总工程师发言

  十月科技文物保护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征表示,公司会利用现有的地理信息技术,收集吐谷浑王族墓葬相关影像信息、墓葬地理位置信息、水文信息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和信息预判,提高考古调查的效率和准确度,为大可汗陵的寻找提供支撑。同时,可以依据文物本身的材质、密度、形态等信息,还原其在墓葬中的本来位置,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仇健指示,项目组需要审慎斟酌,制定出周密的研究计划,尽快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将这个项目做好、做精、做深,省文物局会对此项目给予最大的支持。在文物保护的过程中,要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尽早干预、详细记录,为随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同时也要做好宣传,及时向社会大众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为甘肃的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工作项目组在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后,对参会专家的精心指导表示感谢,并表态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工作计划,及时开展相关工作,力求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尽快形成学术成果。

  来源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整理/刘兵兵、沙深乔)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