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长江文化|| 吴桂兵、季海群:长江流域龙山时代玉器概述

摘要: 长江流域龙山时代玉器概述吴桂兵 季海群本文刊登于《长江文化论丛》第二辑,2002年10版。    “龙山时代”的概念是严文明先生在80年代初提出的,严先生分析其时间大体落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100年间①。一段时间以来,龙山时代成为学者研究文明起源、国家产生等问题的重要时间段。初始研究的重点以黄河流域为主,近 ...

长江流域龙山时代玉器概述

吴桂兵 季海群

本文刊登于《长江文化论丛》第二辑,2002年10版。

    “龙山时代”的概念是严文明先生在80年代初提出的,严先生分析其时间大体落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100年间①。一段时间以来,龙山时代成为学者研究文明起源、国家产生等问题的重要时间段。初始研究的重点以黄河流域为主,近年来,随着文明进程诸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长江流域的文明进程与黄河流域一样,越来越受到古史研究者的重视。长江流域究竟何时形成文明、开始进入文明阶段?龙山时代是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研究者观点也最为分歧的阶段②。如何着手进行长江流域龙山时代文明进程的系统研究?在长江流域出现的龙山时代的玉器无疑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契机,本文从区域特征、时代背景、文明演进历程三方面概述长江流域的玉器,希望有助于探讨长江流域文明进程诸问题。

    长江流域龙山时代玉器主要发现于下游的良渚文化和中游的石家河文化。

    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江苏、上海等地。主要遗存有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墓地、江苏吴县张陵山东山、苏州草鞋山、武进寺墩、昆山少卿山、赵陵山等良渚文化墓葬③。上述两省市良渚文化遗存中,玉器基本上属于墓内随葬器,极少见于遗址地层及灰坑等遗迹单位中。总体上讲,江苏、上海等地的良渚文化墓葬中的玉器,其种类及制玉风格基本上能够反映良渚文化玉器状况,种类大致有玉斧、玉钺、玉璧、玉琮、玉锥形器、玉冠饰、玉杖首、玉杖端、玉镯、玉璜以及玉管等,另有少量玉料。

良渚文化遗址


良渚文化玉琮

    石家河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的两湖地区。其早期遗存基本不见玉器。石家河文化玉器基本发现于石家河文化晚期的墓葬。张绪球先生曾把其发现分列为五批。1955年发掘的罗家柏岭遗址;1981年荆州博物馆发掘的钟祥六合遗址;1988一1989年由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湖北省考古所、荆州博物馆联合发掘的肖家屋脊。以上出土玉器的三地大体位于江汉平原的中北部,除罗家柏岭遗址玉器出土于地表层之下外,钟祥六合和肖家屋脊的玉器发现于瓮棺葬中。除此之外尚有荆州博物馆在市郊枣林岗发掘的40余座瓮棺葬中出土的玉器和湖南省考古所在澧县孙家岗的发现④。其中,澧县孙家岗的石家河文化玉器发现于土坑竖穴墓中。上述数批材料的发现,充分展示了石家河文化玉器的风貌。但一段时间以来,因部分材料未公开发表,一些材料仅在一些文章中提及,这给深入研究石家河文化玉器造成了不便。1999年《肖家屋脊》的出版发行,较全面地把该地发现的石家河文化玉器首次公布于世⑤,这给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可能。综观上述石家河文化诸遗存,其出土玉器种类有:人头像、虎头像、蝉、飞鹰、盘龙、玉䈂、柄形饰、璧、琮、璜、纺轮、锛、刀及坠、珠、管等,还有少量碎块、半成品、边角废料等。

石家河文化遗址


石家河文化玉器

    上述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反映了目前材料能及的长江流域龙山时代人们用玉的状况。在玉器种类上,良渚文化的玉器属于礼玉和装饰用玉,特别是礼玉较丰富;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属于装饰玉、礼玉以及工具类,其多件人头像的发现充分表现了长江中游地区的玉器特色。随葬良渚文化玉器的墓葬的形制有土坑竖穴和平地堆土掩埋两种,与其伴出的有陶器、石器等;石家河文化玉器多数发现于瓮棺葬墓和土坑竖穴墓中。

    上述两地玉器中,良渚文化玉器以其数量之多、雕刻之精、种类之丰富、使用之规范尤其引人注目。自70年代以来,良渚文化玉器的研究成为中国古玉考古学研究的重点,也是史前考古研究的热点。从初始探究其质地、纹饰、命名等进而发展到分析其期别、研究其在整个社会生活结构中的地位等。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存是经多年发掘的良渚文化墓地。根据1986年公布的材料,10座墓中有3座(T2M1, T3M2, T3M3)位于良渚文化早期的文化层中,属于良渚文化早期的墓葬;有7座属于晚期的大型墓葬。3座早期墓的随葬品仅有6件,而晚期墓中的T22M5,其随葬品总数达126件,除陶器外,便是玉璧、玉琮、玉斧、玉杖首、玉锥形器等大量玉器,同属晚期的T27M2的随葬品总数达170件。这种早晚的差异是明显的,此或说明良渚文化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的阶段性。同时,在上海马桥和松江广富林也发现许多良渚文化墓葬,无论是墓葬的规模,还是随葬品的多寡,都与良渚文化晚期墓有相当大的差别。报告撰写者认为:“福泉山良渚文化墓地是一个良渚文化时期的特殊墓地”⑥。这是很有道理的。同样的情况在江苏草鞋山、赵陵山等良渚文化墓地中亦有发现。据此,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良渚文化中玉器的重要;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较多使用玉器,特别是琮、璧类玉器在良渚文化大墓中属于普遍的现象。许多学者认为这与礼制以及巫术与政治有着密切关系⑦,这说明玉器在良渚文化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玉器以其数量之多、制作之精体现出它在良渚文化遗物中拥有崇高地位;另一方面,又显示出它在文化深层结构中起着承载作用。苏秉琦先生特别指出,良渚文化随葬玉礼器大墓、人工堆筑坛台和大规模的遗址群的相继发现,使这一地区的史前文化研究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良渚文化可能已进入方国时代的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⑧。

    张光直先生曾经提出一个假说,就是无论是华南还是华北,从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始,有土著起源和自己特色的10个区域性的文化互相连锁成为一个更大的文化相互作用圈⑨。此种作用圈到了龙山时代其完整性显然进二步加强,一如良渚文化属于东南地区的相互作用圈一样,石家河文化属于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石家河文化相互作用圈。”依目前的考古发掘情况,石家河文化玉器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制作规模等方面,均不及良渚文化玉器。但石家河文化玉器在其文化体系中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地位。现以肖家屋脊为例作一说明。据发掘报告,石家河文化玉器主要出在晚期的77座瓮棺葬中,其中16座瓮棺有随葬器物。除W49随葬铜矿石1块,W6随葬有玉器、陶斜腹杯及兽牙,其余的瓮棺均只随葬玉器。随葬玉器的瓮棺容量一般较大,腹径都在40厘米以上,推测所葬均为成人;容量较小的瓮棺一般不随葬玉器。在随葬玉器的数量上也有一定的差距。最多的随葬玉器有56件,如W6,计有玉人头像6件、虎头像5件、圆片2件、䈂2件、盘龙1件、玉蝉11件、飞鹰1件、璜2件、管10件、坠1件、珠5件、柄形饰5件、碎块5件。除玉器外尚有陶斜腹杯1件、猪牙1件、石珠1件。瓮棺葬中随葬有玉器的最少仅有1件⑩。上述情况可以说明如下几点:1.肖家屋脊石家河文化玉器基本见于瓮棺葬中;2.石家河文化晚期地层和遗迹中也发现许多陶器,如平底器、圜底器、三足器等,但在晚期瓮棺中随葬极少的陶器,随葬品主要是玉器;3.石家河文化瓮棺中随葬玉器已有明显的差异;4.石家河文化瓮棺中随葬的玉器,个体相对较小,多有穿孔,故一般认为多数属于装饰用品。

肖家屋脊遗址石家河文化玉器

    自从石家河文化玉器被认识以后,已成为人们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重要器物。关于其产地,根据肖家屋脊玉器中有一部分是半成品和边角废料,因此推测这些玉器为本地产品。关于石家河文化玉器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头像、虎头像以及鹰、蝉等动物玉雕上。张绪球先生认为,史前时代的玉器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品,而是原始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并进而指出,石家河文化的玉人头像“不应是普通的凡人。从其整齐的穿戴、庄重的表情,不难看出,它们同样属于神灵的范畴。只是地位和身份都不及撩牙的神灵高贵而已。”⑪至于各种动物的形象,大抵属于神兽、神鸟和神虫的范畴,所有这些解释均着落到“巫”上,神鸟、神兽是帮助巫者行使巫术的。这样我们可以认为,石家河文化玉器是处于一个巫术世界中的。肯定石家河文化玉器在巫术中的作用,联系到肖家屋脊中石家河晚期瓮棺中随葬此类玉器的差异,是否可以说,石家河文化晚期的巫术已经与某种体制结构相结合呢?如前述,张光直先生认为,长江中游应该存在一个文化的相互作用圈。该地区发展到石家河文化时期,是否也像辽西红山文化、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一样极有可能存在着国家政权呢?1990年、1991年的两个春季,石家河考古队在石家河遗址中心部发现了一座大型土垣、环濠以及配套的若干大台遗迹。这些都为我们系统全面地分析石家河文化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基础。该中心大型土垣建筑于屈家岭文化时期,延用于石家河文化⑫。

    良渚文化玉器、石家河文化玉器基本上代表了长江流域龙山时代各地玉器的发展状况。在详细地分析了它们的出土单位、种类以及在本地文化中的地位后,我们可以看出,于中国古玉的发展的整个脉络而言,长江流域龙山时代两地的玉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良渚文化玉器已经处在国家政治、宗教、生活等多重结构体系之中,种类较丰富;石家河文化玉器与原始宗教巫术有着很大的关联,成为人们表达内心愿望的途径。严文明先生曾假定认为,中原文化区属于第一层次,其周围的长江中游区、江浙文化区等五大文化区为第二个层次。在第二层次文化周围的为第三层次⑬。据此,本文论述的长江流域龙山时代的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属于第二个层次。严先生的三个层次旨在强调区域文化间的相互联系。从上文玉器差异的论述,似也可以显示这种层次的不同。同时,上述两地玉器在自身文化谱系中均有自己的地位和特征。无论是从制作工艺,还是文化因素等方面考虑,两地玉器也都有着较强的地域特征,这是与其自身所在的文化相一致的,实际上也说明龙山时代仍处在一个多文化并存的时代。此点我们也可以从有关传说时代的相关文献得到参证。《史记·五帝本纪》载帝尧“其仁如天……百姓昭明,合和万国”⑭。尧舜禹时代基本处在夏建国前的龙山时代,其合和万国,恰恰向我们说明龙山时代曾有“万国”的状况。参照上文论述的龙山时代长江流域两地玉器各有特色之分析,似可与此“万国”之状相映证。

 注释:

    ①严文明:《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史前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

    ②李伯谦:《长江流城文明的进程》,《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4期。

    ③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墓地》,《文物》1986年第10期;南京博物院:《1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发掘》,《考古》1984年第2期;南京博物院等《江苏吴县张陵山东山遗址》,《考古》1986年第10期;苏州博物馆等《江苏昆山县少卿山遗址》,《文物》1988年第1期;南京博物院:《苏州草鞋山良渚文化墓葬),《东方文明之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江苏省赵陵山考古队;《江苏昆山赵陵山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东方文明之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④张绪球:《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玉器》,《东亚玉器》1,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

    ⑤湖北省荆州博物馆等《肖家屋脊》,文物出版社,1999年6月。

    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墓地》,《文物》1986年第10期。

    ⑦张光直:《谈“琮”及其在中国史上的意义》,《中国青铜器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9月;王明达:《良渚文化玉器研究》,《东亚玉器》1,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1998年。

    ⑧苏秉琦:《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东南文化》1993年第1期。

    ⑨张光直:《中国相互作用圈与文明的形成》,《中国考古学论文集》,三联书店,1999年9月。

    ⑩同⑤。

    ⑪同④。

    ⑫北京大学考古系等:《石家河遗址调查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五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12月。

    ⑬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史前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

    ⑭《史记》第1册第15页,中华书局,1959年9月。

欢迎订阅2021年《大众考古》 每期20元

邮发代号:28—448

官方淘宝店:populararchaeology.taobao.com/

● 扫码关注我们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文章已于修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