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新发现 | 秦咸阳城遗址——基于城市手工业考古视野下的工作成果

摘要: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今西安市主城区以北18公里,现属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辖地。城址以渭水为界分为南、北两区,渭河以北遗址区考古工作已开展逾60年,取得了众多成果。2014年以来,新时期的考古工作立足大遗址全局观,结合渭河北岸自然地貌,以沟、路、水系等线性遗存为框架划分遗址功能区,逐年择点发掘以确定典型遗存时代与性质,剔除晚期 ...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今西安市主城区以北18公里,现属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辖地。城址以渭水为界分为南、北两区,渭河以北遗址区考古工作已开展逾60年,取得了众多成果。2014年以来,新时期的考古工作立足大遗址全局观,结合渭河北岸自然地貌,以沟、路、水系等线性遗存为框架划分遗址功能区,逐年择点发掘以确定典型遗存时代与性质,剔除晚期遗存。最终以城市手工业考古视角为研究突破点,取得了城市整体布局和功能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秦咸阳城遗址总平面图

  

秦咸阳城遗址所在渭河北岸自然地貌呈向北渐高的台塬状,自南向北分别是渭河北岸滩地、一级阶地、二级阶地。根据近年来工作成果,确认郭区分布于滩地,宫殿官署区分布于一级阶地之上,郭区东北部;王陵与国人墓地分布于一、二级阶地之上,位于整个遗址的西北部。

宫殿官署区内建筑分布密集,现存面积约500万平方米。区域北部为东西长4.5公里的人工壕沟,通过解剖试掘确认壕沟修建与主要使用年代与秦咸阳城同期,南部为高差达20余米的自然台塬,二者共同构成了防卫系统,也形成区域的划分界限。在台塬以下以往发现的建筑遗址经试掘确认为西汉早期建筑,与汉鲁元公主、宣平侯张敖墓园相关,进一步证明了秦代宫殿官署区不曾分布于台塬阶地之下。

12号地点 宫殿官署区北部壕沟试掘剖面三维影像

14号地点 汉宣平侯、鲁元公主家族铜器铭文

宫殿官署区内的西部、北部、南部各发现50米宽的道路,两横一纵分布,构成干道路网。西部道路为南北向,探明长度1公里,向北延伸通往望夷宫遗址;北部道路为东西向,已探明长度近6公里,向西通往城址外的王陵与国人墓葬区;南部道路为南北向,已探明长度0.8公里,经试掘发现叠压厚达1米的多层路土与路基垫土,时代自战国晚期至秦代沿用至西汉晚期,南北延伸方向分别连接厨城门桥与6号宫殿建筑遗址。

宫殿官署区西部、北部为面积达230万平方米的官署手工业制作、管理及府库区。通过调查、试掘确认其中存在高等级骨器制作、金属冶铸、铸币、石甲胄制作等手工业遗存。其中包括皇室日常用器与丧葬专用明器制作两种类型,其产品精致化、等级高、不见原料初级处理环节。2016年至2018年完整发掘曲尺形府库建筑一座,出土大量刻文为“北宫乐府”、数字编号及音律的石编磬,获得了府库修建及使用、消防、损毁等各环节的资料,明确了秦咸阳城渭河以北宫殿或宫区的指称。

4号地点 官署区骨料、骨器堆积坑试掘

4号地点 官署区试掘出土部分骨器

5号地点 官署区调查采集凤鸟纹陶范

6号地点 官署区调查采集“半两”钱模

7号地点 官署区石甲胄作坊出土甲片

7号地点 官署区石甲胄作坊出土铁工具、铜条

7号地点 官署区石甲胄作坊发现灰坑内堆积石料、甲片

2号地点 官署区秦府库建筑出土石磬现场

2号地点 官署区秦府库建筑出土石磬部分铭文

  

东部是以6号高台建筑基址为中心的建筑群,早年发掘的1号宫殿遗址即位于建筑群落的最西部。持续进行至2020年的6号建筑遗址发掘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6号高台建筑在现地表以上仍残留夯土台基,自秦代地面至现存台基顶部高度达11.3米,顶部结构完全揭露,发现曲尺形墙体与壁柱、台阶与斜坡通道、涂朱地面等,顶部复原面积约1000平方米,具备政务大殿的条件。高台底部夯土台基范围近方形,面积达1.6万平方米。6号高台建筑西北部发现附属建筑一组,为曲尺形高台建筑围合“四合院”式地面建筑的组合形式。曲尺形高台建筑整体面积近3000平方米,北部残留倒塌堆积与房间结构,发现砖铺廊道、陶片散水等,南部暴露大面积夯土基础,建筑结构不存。“四合院式”建筑中部为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长方形庭院,四面分布房址,夯墙均厚约0.7米。北部目前暴露东西向长方形房址2间;东部为联排房址5间,总面积260平方米;南部对称分布面积15平方米的近方形房址2间;西南部发现密集础石南北共6排,东西共13列,应为搭建架板式房间所用;西部房址待发掘。

13号地点 宫区6号高台建筑发掘区整体航拍

13号地点 宫区6号高台建筑顶部航拍

  

13号地点 宫区6号建筑西北附属建筑发掘区航拍

13号地点 宫区6号建筑西北附属建筑础石

13号地点 宫区6号建筑西北附属建筑排水管道

13号地点 宫区6号建筑西北附属建筑铺砖廊道

以往认为在秦咸阳城西南部有面积约75万平方米的制陶手工业作坊区。现根据厨城门桥发掘成果判断秦汉时期渭河应更加偏南,结合近年工作成果,确定该区范围北至第一级阶地南缘,南至今渭河南岸,面积近960万平方米,超过原定范围的近12倍,约为宫殿官署区的2倍,性质为秦咸阳城郭区。

区域内勘探已发现南北向道路4条,宽度小于宫殿官署区,证明二者的道路规格等级分明。北部靠近一级阶地之下发现一条东西断续分布长达9公里的水系遗存,沿线有3处类似湖泊的不规则大面积静水淤泥堆积。2020年对最东部堆积进行勘探和试掘,其面积达36万平方米,淤泥堆积平均厚度为3.5~4米,两处试掘点中均发现汉代或稍晚遗存打破淤泥堆积的现象,证明水域形成时代不晚于汉代。结合周边考古资料,判断东部水域即为文献记载的兰池。而这条整体东西向的断续水系应为局部人工沟渠联结自然湖沼形成,可能对应于汉代文献所记载的长池。其为秦咸阳城内一处重要的水利设施,同时也作为宫殿官署区与郭区之间另一道重要的分隔线。

15号地点 兰池水淤泥堆积点试掘

在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该区域存在制石、制骨、制陶等多门类手工业,多生产平民用具,同时为官署区手工业提供初级原料或承担初级加工工作,二者形成原料供应及产业链条协作关系。同时发现有平民半地穴式房址、大量灰坑、窖藏坑、水井等生活类遗存。以往大量六国货币的发现则证明该区域也可能存在商业贸易区域。以上证据均指向该区域具备都城郭区所需的各类要素,推测也为咸阳内史郡治所在。

11号地点 郭区发掘含制骨废料灰坑

通过近年的工作,秦咸阳城遗址北区的整体布局面貌逐渐明朗,其宫、署、郭各区分列,利用人工壕沟结合水系、台塬等自然环境,区分各功能区界域并形成防卫设施。府库建筑所在官署区的确认,解决了咸阳城“北宫”中宫、署关系;宫区6号建筑的发掘结合南部中轴道路的位置确认了宫区核心位置所在;而官署区高等级手工业如石甲胄制作点,郭区综合功能性质的确定,有助于了解咸阳城与秦始皇陵之间的内在关系,亦说明在秦统一后,渭北区的城市功能整体从政治中心开始转变,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少府、内史等机构的经济管理功能。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编辑:郭晓蓉

  审核:李 政

  考古新发现投稿邮箱

  kaogufaxian@vip.sina.com

  中国文物报《考古专刊》投稿邮箱

  wwbkaogu@163.com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