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案例

域外观察 | 阿维尼翁:青山依旧繁华尽

摘要: 阿维尼翁是法国普罗旺斯大区沃克吕兹省的首府,从1309年到1377年将近七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欧洲教廷所在地,历经7位教皇。1995年,阿维尼翁以其在西方基督教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被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时意大利很多文学艺术大师云集服务于教廷,阿维尼翁于是成为意大利文学艺术向法国辐射的重要枢纽。夜色如银“阿维尼翁之囚”  教俗之争一直 ...

阿维尼翁是法国普罗旺斯大区沃克吕兹省的首府,从1309年到1377年将近七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欧洲教廷所在地,历经7位教皇。1995年,阿维尼翁以其在西方基督教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被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时意大利很多文学艺术大师云集服务于教廷,阿维尼翁于是成为意大利文学艺术向法国辐射的重要枢纽。

夜色如银

“阿维尼翁之囚”

  

教俗之争一直贯穿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当“天国之城”与“尘世之城”在同一个现实世界中并存时,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激烈的权力之争。在中世纪前半期,罗马天主教会在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较量中,教会权力不断加强,到十三四世纪时达到了巅峰。然而从14世纪开始,随着法兰西、英格兰等民族国家的逐渐崛起,罗马教会就开始从权力的巅峰滑落下来,“阿维尼翁之囚”见证了罗马教会的由盛转衰。

事情的起因在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和法王腓力四世的冲突。强势的腓力四世在法国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平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反对罗马教皇充当法国的太上皇。在双方剑拔弩张的对峙中,勇者腓力四世胜出。腓力四世推选出一位法国波尔多大主教继任教皇,即克莱门特五世,并且把教廷从罗马迁至法国的飞地阿维尼翁。自克莱门特五世以后的连续七任教皇,都是法国人,都以阿维尼翁作为教廷所在地。“文艺复兴之父”意大利人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首次将阿维尼翁称作“巴比伦”,把这段时期概括为“阿维尼翁之囚”。

“阿维尼翁之囚”是罗马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所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和最难堪的羞辱,在长达70多年的时间里,教廷处于法国国王的控制之下,成为法国与西欧其他国家进行政治交易的一个重要筹码。1377年教廷迁回罗马;1792年法国大革命后,阿维尼翁与尼斯公国被纳入法国领土,教廷财产被法国没收。“阿维尼翁之囚”标志着罗马教会的普世权威开始受到世人的质疑,罗马教会权力从此由盛转衰,阿维尼翁是历史的见证者。

市政厅

“文艺复兴之父”


意大利人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被世人尊称为“文艺复兴之父”、“诗圣”,与但丁、薄伽丘并称为文学史上的“三颗巨星”。为期17年的阿维尼翁教廷供职促成了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形成,由此在文艺复兴的舞台上捷足先登。

彼特拉克尚在幼年就随父亲流亡到阿维尼翁——当时的教皇驻跸所在地。彼特拉克自幼酷爱文学,尤其喜欢古典文学。然而父命难违,他不得已远赴他乡学习法律,直到父亲去世他才放弃法律的学习,专心从事文学创作活动。随后不久,已过弱冠之年的彼特拉克返回阿维尼翁,进入宗教界,成为一名教士。

漫长的教会生活使他亲眼目睹了教会的黑暗、腐败、贪婪和虚伪,他在其《歌集》中大胆抨击教会。

“以前是伟大的罗马城,

现在是万恶的巴比伦,

这里是野蛮凶狠的庙堂,

这里是邪教徒的寺院,

这里是眼泪的发源地,

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

在这里,善良被扼杀,

凶恶却在滋长。

这里是死前的黑夜和地狱,——

难道上帝不将惩治你?”

彼特拉克鞭挞教廷,又长期在教廷担任要职;大胆追求爱情和幸福,但又视之为邪恶。处于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他是纠结的。他和一位名叫劳拉的妇人邂逅并一见钟情,岁月流逝爱却有增无减,直到劳拉在席卷欧洲的黑死病中离世,他依然一往情深。也许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终身携带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吧。圣奥古斯丁在改信基督教前的百转千回、内心挣扎的苦痛彼特拉克感同身受。

彼特拉克性格豪放不羁,喜欢探奇览胜、游赏山川湖海,攀登阿维尼翁附近的文图克斯山峰是彼特拉克多年以来的心愿。即使知道这种行为是与中世纪的清规戒律相悖的,因为基督教蔑视世俗生活,认为山川湖海为恶魔所造,会将人们引向歧途。即使圣奥古斯丁的教诲言犹在耳,因为圣奥古斯丁批评人们沉溺大自然美景时忘却了神性:彼特拉克依然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渴望,“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最后历尽千辛万苦登顶成功。彼特拉克被后人称作“第一位现代登山者”。

彼特拉克在一生中用了大量时间研究古典文化,他说:“在我感兴趣的事物中,我总是着意于古典,因为当今时代对于我常常是难以忍受的。”他把自己的文艺思想和学术思想称之为“人学”或“人文学”,以此和“神学”相对立。他大声疾呼,要来“一个古代学术——它的语言、文学风格和道德思想的复兴”。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的发起者,阿维尼翁于他是爱恨苦痛交织之地,更是挣扎反抗觉醒之处。

教宗冕Logo

“田园牧歌之湿壁画”


阿维尼翁历史中心是一组中世纪建筑群,其中的教皇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宫殿,教皇宫的建筑设计和壁画创作是由意大利锡耶纳画派西蒙内·马蒂尼和马泰奥·乔万尼蒂师徒主导完成的。马蒂尼是锡耶纳画派创始人杜乔的得意门生,他在阿维尼翁度过了自己的晚年;马蒂尼的弟子乔万尼蒂用一生中大多数的时光服务于教廷,被册封为“教皇御用画师”。缪斯的慧命一代代薪尽火传。

教皇宫一角

教皇墙

  

教皇宫由新宫和旧宫两部分组成,目前有25个房间开放,其中教皇寝室和雄鹿室(曾作为教皇的书房)的湿壁画是最具有自然主义气息的田园牧歌式湿壁画。教皇寝室四周墙壁星空蓝背景上点缀着葡萄藤和橡树枝,鸟儿、松鼠好不惬意;窗户处可见哥特式尖拱,几处鸟笼或空或实。雄鹿室内所呈现的场景是森林背景中的捕鱼、捕鸟、狩猎等母题,各类不同的花草树木布满了整个画面。

在西方艺术史上,锡耶纳画派的作用不可小觑。随着蒙元帝国的四处扩张,东西方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在向蒙古世界传教的过程中,很可能将来自波斯和东方的建筑技术和绘画母题带回到基督教世界中,锡耶纳乃至整个意大利都直接接受了来自遥远东方的影响。锡耶纳画派笔下的农耕场面和田园风景很可能来自古代中国的绘画传统。

彼特拉克《歌集》中,草地、树林、河水、阳光、彩云、曙光、动物、鸟鸣、风声、水声、春光、夜色仿佛在描绘一幅“千朵繁花”主题挂毯。彼特拉克与西蒙内和乔万尼蒂师徒既有同乡之谊更有人文主义的惺惺相惜。我们可以看到彼特拉克的田园诗和锡耶纳画派的风景画同处于一种风景描绘的传统中。

我们不知长期在阿维尼翁教廷担任要职的彼特拉克是否将其“去国怀乡”之情寄托于其田园诗中,我们也不知教皇回到田园风景般的私密空间是否终于“不与世相逐”尽可“任天然”了,我们确知的是教皇宫的湿壁画是意大利锡耶纳画派的杰出作品。因着彼特拉克、因着锡耶纳画派,阿维尼翁成为意大利文学艺术向法国辐射的重要枢纽。

站在有八百年历史的圣贝内泽断桥上,阿维尼翁曾经繁华竞逐,曾经悲恨相续,此时只有注入地中海的罗纳河空自流。毕加索的画作《阿维尼翁的姑娘们》被誉为抽象主义的开山之作,画面整体色彩阴暗,五个形状怪异的裸体女人搔首弄姿,形容或残或缺。曾有人建议毕加索将画作命名为《哲学妓院》,毕加索坦言之所以命名为“阿维尼翁的姑娘们”,是因为他因此画想到了巴塞罗那“阿维尼翁”街的妓院。此阿维尼翁非彼阿维尼翁,不知是地名的巧合还是毕加索有意为之,“尘世”再次揶揄了“天国”。每年七月享誉世界的阿维尼翁艺术节上取材于彼特拉克与劳拉爱情故事的各种剧目常演常新,我想是因为“尘世”中的我们亘古不变地被各种欲望驱使着、苦痛着、纠结着,渴望被救赎着吧。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编辑:郭晓蓉

审核:李 政

本文刊登于2021年1月22日《中国文物报》文旅专刊第5版文旅专刊投稿邮箱:

wwbwenlv@163.com


  

分类: 中文 研究 域外案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