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讲座纪要丨赵辉教授《谈谈“古国时代”》

摘要:   2021年4月17日下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教授应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之邀,在吉林大学匡亚明楼第二报告厅做了题为《谈谈“古国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名家讲座。讲座由王立新教授主持。参加此次讲座的有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朱永刚、李伊萍、杨建华、蔡大伟、井中伟、段天璟、邵会秋、刘爽等老师及近百名学生。  赵辉教授现 ...

  2021年4月17日下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教授应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之邀,在吉林大学匡亚明楼第二报告厅做了题为《谈谈“古国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名家讲座。讲座由王立新教授主持。参加此次讲座的有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朱永刚、李伊萍、杨建华、蔡大伟、井中伟、段天璟、邵会秋、刘爽等老师及近百名学生。

  赵辉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田野考古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中国史前文化与社会、文明起源、早期国家形态、田野考古技术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代表作有《关于考古学文化和对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考古》1993年第7期)、《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的形成》(《文物》2000年第1期)、《中国的史前基础——再论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文物》2006年第8期)、《当今考古学的陶器研究》(《江汉考古》2019年第1期)等。

  赵辉教授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古国时代”。第一,“古国时代”的概念。文献中关于禹以前的记述也有“万国”或“万邦”的说法。表明传说时代有“国”或“邦”这样的社会组织形态。“古国时代”的年代范围大致为公元前3300-前1800年,即新石器时代的最后1500年,以公元前2300年为界可分为早晚两期。从文献来看,三代之中仍保留着大量上古延续下来的古国,其主要特征包括:有人口、武备、疆域、城郭;各有自己的信仰、礼仪、制度;“小国寡民”。第二,“古国”的形态。龙山时代,在山东、豫西、晋南、长江中游、河套等地区都存在着一种以大型城址为中心的聚落群。每一聚落群都是有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实体,进而形成了“天下万国”的形势。第三,“古国”的演进过程。在仰韶中期(公元前3800-前3300年),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有些区域出现了由中心聚落和从属性聚落组成的聚落群,内部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以西坡和凌家滩遗址为代表的聚落群,可能已属最初的“古国”。各地古国的产生具有多样性,发展程度和时间早晚也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古国时代”早期(公元前3300-前2200年),相较前一阶段,此期以复杂的社会分工为表征的社会复杂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与此相伴的是更大范围内的区域社会整合,即国与国之间的整合,可以良渚的崛起为代表。“古国时代”晚期(公元前2300-前1800年),由于以冶金术、农作物和家畜等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要素的传入,社会复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各地区的文明进程此起彼伏,如石峁和陶寺的崛起。史前时期超大规模的、匀质的农业社会孕育出了各地相同本质的古国,并进而导致了家长式集权治理的政治方向并影响至近代,此即中国历史的特点。第四,“从古国时代”走向“王国时代”。进入二里头时期,二里头文化在海纳百川的基础上成功步入了王国时代,将以牙璋为代表的礼制四散传播,从而结束了史前波澜壮阔的“政治试验”,把“以中原为中心”的文化现象推进到政治层面。最后,赵辉教授指出,正是有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才导致了我国显著区别于西方世界民族国家、具有东方特色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讲座结束后,赵辉教授对师生提问进行了回答,并与师生就城墙与城的关系、良渚与二里头区域整合的异同、二里头时期文化整合加速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王立新教授最后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对赵辉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

  (图文转自:“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公众号)

责编:荼荼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