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新发现 | 湖北孝感发现明清时期古码头遗址

摘要: 2020年3月底,孝感老澴河综合治理工程复工,施工单位在对城隍潭段东岸施工过程中发现排列较为规整的长条形石块,经孝感市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初步确认,可能是当地居民提到的古代码头,随即向上级文物行政部门进行了汇报。2020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孝感市博物馆联合对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本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 ...


2020年3月底,孝感老澴河综合治理工程复工,施工单位在对城隍潭段东岸施工过程中发现排列较为规整的长条形石块,经孝感市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初步确认,可能是当地居民提到的古代码头,随即向上级文物行政部门进行了汇报。2020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孝感市博物馆联合对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施工前航拍照

本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为2000平方米,取得重要收获。目前进行的考古工作已将码头主体基本清理出来,但北端受道路影响,无法全部揭露。码头本体大部分为红砂岩堆砌,局部以少量青石或青砖堆砌,石块缝隙间以石灰砂浆填充。码头现残长约160米,宽2.4-8米,最高落差约6.5米。北部、中部、南部各有一平台做货场上下货使用,中部有倒八字形台阶以利于上下船或做生活码头使用。码头遗址整体保存较好,局部有裂缝现象。结合“三合土”工艺的广泛应用、孝感修建砖城始于明万历年间的记载,以及老码头驳岸出土的最早遗物为明代,综合判断古码头的修建年代为明,并在其后的清代经历过多次维修和加固。

▲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前方伸出的石头

码头整体外侧墙体上均有向外凸出约30厘米的横置条形石块,且上下错落有致,应具备特殊用途。码头中段底部可见十分密集的木桩,应是修建码头前打入河底淤泥内,以增强底部稳固性,再在木桩之上逐层垒砌条形石块而修建码头,这是我国古代修建大规模水上建筑的活字典,对研究古代码头遗址、古建筑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孝感澴河码头遗址底部发现的木桩

码头中南段西侧倒塌进河床内的墙体上采集到少量明、清、民国时期钱币类文物。有明“万历通宝”、始铸于1626年的日本铸“宽永通宝”、清晚期“光绪元宝”,晚清和北洋时期四川省地方政权铸造的货币“四川铜币”、民国时期的“湖南省造当制钱二十文”双旗币、中华民国当二十铜元双旗币等。另外还有数枚形制小、厚度薄、无法辨认的钱币。这些钱币的发现,以及大量瓷片的出土,结合码头北端平台上发现的独轮车长期运输货物而留下的车辙印痕,证明了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在历史上是一处重要的货物集散、交易中心。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地方馆藏文物,填补了藏品空白。

▲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北段车辙印痕

据了解,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是目前整个长江流域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内河古码头遗址,也是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座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古码头遗址。码头主体保存完整,结构及工艺复杂,客运、货运功能齐全。码头本体及泊岸水体堆积丰富,出土文物种类繁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孝感县志记载的清光绪二年修建石矶

老码头在《光绪孝感县志》中的县城图及文字均有记载,是孝感城区真正摸得到看得到的历史的一部分。《光绪孝感县志》记载:“光绪二年,蔡公炳荣接篆即修城隍潭䃗岸城墙一大段,又修南门外上游石磯一座、西门外对河石矶一座,其上有要害处擬修石矶一大座,因交却急而未果焉。”

▲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周边环境航拍照(南向北)

澴河水运是孝感和武汉两个城市的重要商业命脉。码头遗址是孝感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对于湖北宋代、明清、近现代的经济文化发展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将为我国在城市发展史、码头建筑史、内河航运及商业贸易史、民间瓷器发展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提供珍贵的考古学材料。

▲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全貌(西南向东北)

因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位于孝感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对该遗址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孝感市委市政府拟依托城隍潭码头遗址建设一座以文物保护为核心、城市历史文化观赏及旅游为配套的市民公共文化休闲空间——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公园。该公园将为孝感和湖北建立一个全新的文化地标,大大提升孝感在城市旅游方面的综合潜能。

(作者单位:孝感市博物馆)

  编辑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宋奕璇

复审郭晓蓉

终审|李 政

本文刊登于《中国文物报》

5月14日第8版

考古新发现投稿邮箱

kaogufaxian@vip.sin.com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 转载文章 请在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