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物候当芒种,书画岁月长

摘要: 今日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此“芒种”又叫“忙种”,所以这也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种一到,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 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与芒种相关的书画名迹也颇多。宋米芾有《焚香帖》,芒种焚香既可以驱虫, ...
今日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此“芒种”又叫“忙种”,所以这也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种一到,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 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
与芒种相关的书画名迹也颇多。宋米芾有《焚香帖》,芒种焚香既可以驱虫,也可以增加必不可少的仪式感,以告别花神。农民出生的齐白石,绘画题材质朴的《稻雀图》,则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衬托了芒种时的场景。

宋代王之望有一首关于芒种的诗,题为《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其中有句:“芒种嗟无日,来牟失有年。”不独于此,王之望还有硕果仅存的《致季思通判学士》书札传世:“漆器见买,近得十五哥书报,……六月间作札子禀庙堂。七月间札下田侯施行,李侯已差百人于桂阳,二百人屯郴矣。……未间保重,不宣”,笔法近米芾,行云流水,清雅秀逸,可以领略真正的文人字。说到本质,宋代文人、诗人、书人,都是“二合一”或“多合一”。宋  王之望《致季思通判学士》

宋  王之望《致季思通判学士》

有人曾说,如果可以回到古代,最想去的是哪个朝代?答案是宋朝。宋代文人生活极其讲究,焚香、点茶、插花、挂画被誉为四般闲事,是文人自我艺术修养的体现,也是评判文人生活品位高低的标准。丰富细腻的精神世界,使得宋人更喜欢追求能够解脱凡俗世界的事物,香正好充当了这一角色。黄庭坚有《婴香帖》传世。米芾则有《焚香帖》:“雨三日未解,海岱只尺不能到,焚香而已。日短不能昼眠,又人少往还,惘惘!足下比何所乐?”用在芒种时节,十分妥帖。夏天到了,蚊虫多了起来,焚香既可以驱虫,也可以增加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可以告别花神。宋  米芾《焚香帖》

宋  米芾《焚香帖》

夏天酷热,很多人饭量会减少,谓之“苦夏”。苦夏并不是病。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胃口下降而已。此时,多吃些“苦”的食物,更利于健康,按照中医的说法,肝脏气休,心正旺,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黄庭坚的《苦笋帖》,不可不读:“余酷嗜苦笋”,“甘脆惬当,小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啗而不疾人”。有意思的是,唐代怀素也有《苦笋帖》。苦笋不可不尝,入口清香微苦,回口爽甜,口感与喝茶相似。要知道,书法家群体中,很多人既是美食家,也是养生好手。宋 黄庭坚 《苦笋帖》

宋 黄庭坚 《苦笋帖》

夏日漫长,分为初夏、仲夏、季夏。说到仲夏,不禁想到《仲夏夜之梦》这本书。将“Midsummer Night's Dream”翻译成“仲夏”,堪称点睛之笔。芒种正是仲夏之始,注定书画家挥汗如雨。伊秉绶特别喜欢在夏天写字。准确地说,他就是一个极其勤奋的人,每个季节都会留下很多作品。现在能够看到伊秉绶和芒种时节相关的作品有三件。两件款字中有“仲夏”字样。其一是临蔡邕《十字碑》:“定册帷幕,有安社稷之勋”。说是临,其实是自我发挥,以《张迁碑》笔意为统摄。伊秉绶的隶书和行书题款往往形成强烈反差,但这种“混搭”组合又非常协调,说到本质,乃是一种“后现代意识”。其二是“崇情精理”对联,“书为诒园九兄世讲正”和“乙亥仲夏”行书款字在对联中,好似随意洒落,所营造出的细弱和强壮,动态和静穆等多重对比,即便是放在时下的展厅里,也很时髦。这是伊秉绶的高明之处。这类具有“现代情趣”的作品,在当下仍不觉得落伍,说明超越了时空。真正的经典才能超越时空。伊秉绶的隶书,是张迁和颜楷的融合,行草书学李东阳,独辟蹊径。伊秉绶将李东阳和颜真卿的行草书加以夸张,经过巧妙融合,妙笔生花。伊秉绶  临蔡邕《十字碑》

伊秉绶  临蔡邕《十字碑》

伊秉绶 “崇情精理”对联

伊秉绶 “崇情精理”对联

伊秉绶还有一件行书陆游诗《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这件行书作品,不再是不同书体之间的对比,而是用笔和结字的夸张对比,强烈的书卷气,令观者赏心悦目。从中可以悟到一点:对于书法家来说,个性要以共性为前提,以个人心性为基础,取法要正而忌,无需猎奇,平中见奇、正中见奇。如是,方可称为大家。伊秉绶 行书陆游诗《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

伊秉绶 行书陆游诗《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

古人没有空调,消夏全凭自然条件,利用自身的优势,关键是,心静自然凉。
读书写字以消夏的方式,人人可试而能绵延不绝。即便是现在,科技条件好了,有空调暖气,也必须坚持。人与自然相处,人才是主角。王铎 《奉介心翁张老伯》四言诗轴

王铎 《奉介心翁张老伯》四言诗轴

王铎也有一件竖幅作品:“时当仲夏,燕衎毕午。皤然黄发,苍松竺瑞。眉寿届邵,锡矣纯嘏。既萃群哲,爰命虎仆。箜篌翕播,饛醑是楚。惟祝遐龄,永祘灵辅。肇哉胄勋,谋翼衍庑。己卯年侄王铎即席走笔奉介心翁张老伯百有余岁。”难得一见的四言诗。综合来看,应该是现场挥毫,即兴发挥。王铎临池功夫惊人,当时才23岁,正学米芾,用笔放纵,风格早熟。清 萧退庵书法作品

清 萧退庵书法作品

萧退庵有两件作品,一件篆书,一件行书。篆书款字很有意思,“顽伯篆不尽合六书,以己意抚之。七十二,壬午芒种。”时1942年,66岁。行书内容是元结欸乃曲二首:“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写于丁亥芒种,时71岁,无丝毫老态。萧退庵平生以篆书极为自负,对吴昌硕很不服气:“退于书无不工,篆尤精,初学完白,上窥周、秦、汉代金石遗文,而折中于石鼓,能融大小二篆为一,不知者谓拟缶庐,其实自有造也。”自视甚高。言其个人风格,当然是自成一家,正如他自己所说:“学书如参禅,过一关又一关,必至虚空粉碎、如桶脱底、万法圆融、一法不立,乃为成就。”但就开拓性而言,和吴昌硕不能相提并论。萧虽然批评吴昌硕,其实是学过吴的篆书。对于吴昌硕的篆刻,也是一通批评:“天下篆刻之坏,始于吴昌硕”。其实,这种尖锐的批评无损于吴昌硕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地位,反倒见证了吴昌硕开创之功。书法史中这种“保守”和“进取”的对立,并不少见,清民两代以翁方纲和赵时棡的保守最具代表性,翁是针对邓石如,赵则杠上了吴昌硕。但前后者各自相比,孰是孰非,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谭泽闿与其兄谭延闿是近代写颜大家,兼学苏米,也直接学翁同龢,故成此面目。兄弟相比,延闿用笔劲健,气势外露奔放,泽闿气势内敛温和,用笔含蓄,以此联“报衙鸟唤添香吏,迎槛花招放鹤人”为例,书如其人,当不是虚言。近代  谭泽闓报衙 迎槛对联

近代  谭泽闓报衙 迎槛对联

童大年是近代“海派”最有名的职业书家印人之一,也是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功夫扎实。“承志园”款字“乙酉芒种”,书于1945年,当时童已72岁,还非常勤奋,十分难得。童大年书印个性稍有欠缺。然而不能不说,过了近百年时间,那么多人粉墨登场,亮了又暗,童大年最终还能留下来,说明有一定的实力。近代  童大年  承志园

近代  童大年  承志园

中国的很多节日和节气,可能会不断地“融合”,比如上巳、寒食和清明。芒种和菖蒲节、端午节时间靠近。端午节有很多别名,其中一个就叫“蒲节”。农历五月被称为蒲月,来自于民间端午时节门窗挂菖蒲的风俗。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亦有“无菖蒲,不文人”之说。明清文人喜欢种菖蒲,其中的书画家,更是喜欢画菖蒲,借其“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来自喻和喻人。清  金农《菖蒲图》

清  金农《菖蒲图》

菖蒲的生日在“四月十六”,这是金农《菖蒲图》款字中有记,另写道:“蒲郎蒲郎鬓发古,四月楚天青可数。红兰遮户尚吐花,紫桐翻阶正垂乳。写真特为祝长生,一崆迦?鼻艴?!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