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召开 三项长城考古新发现公布

摘要: 6月8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获悉,北京市怀柔区箭扣长城、陕西省靖边县清平堡、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沙梁子古城遗址等3项长城考古取得重要发现,生动展现了长城作为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建筑遗产价值,以及长城沿线地区文化、民族的频繁交流与融合。  箭扣长城边修缮边考古的实践探索箭扣长城位于北京怀柔 ...


6月8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获悉,北京市怀柔区箭扣长城、陕西省靖边县清平堡、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沙梁子古城遗址等3项长城考古取得重要发现,生动展现了长城作为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建筑遗产价值,以及长城沿线地区文化、民族的频繁交流与融合。

  

箭扣长城边修缮边考古的实践探索

箭扣长城位于北京怀柔区八道河乡境内,距怀柔县城约30公里。2018年以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配合箭扣南段长城修缮工程,联合对箭扣长城151-154号敌台进行了考古发掘。

“结合修缮工程实际,我们编制了考古清理指导方案,划分了重点清理范围。其中151-154号敌台,以及151至152号敌台边墙作为重点清理范围。”北京大学教授张剑葳介绍,发掘团队充分考虑长城工作的特殊性,将敌台的台体内部和顶部各视为一个工作单位,将边墙每两个垛口间的范围视为一个工作单位,设置统一测量基点,使用电子全站仪与GPS-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测量每个工作单位的四界标识物在三维测绘坐标系统的坐标,进行文字、测绘和影像记录。应用团队自主开发的“源场景”数字化系统跟踪记录对长城本体的干预情况,对修缮过程中的现场信息加以可视化,实现考古清理和修缮工作的过程管理。

在清理和施工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记录手段,还采用了低空摄影测量和全景摄影等手段,对长城修缮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将每个清理单位的遗物出土情况在摄影测量模型中记录和表达,为后期施工提供依据。


采集的遗物标注所属工作单位编号,并分类收集、码放和统计
数字化手段记录长城本体改变过程

151号敌台为回字形结构,敌台平面、中心室平面呈长方形。152号敌台平面呈直角梯形,中心室平面呈长方形,敌台顶部四面残存垛口墙,垛口中间设瞭望孔,出土75枚石弹及数块建筑构件。153号敌台平面呈长方形,敌台平面为回字形结构,顶部残存部分铺房墙体,四面残存垛口墙,垛口中间设瞭望孔。154号敌台设在三段边墙交汇的地理位置,平面呈长方形,敌台为实心结构,顶部残存部分铺房墙体,四面残存垛口墙,垛口中间设瞭望孔。

“箭扣长城的发掘,为我们了解长城的建筑形制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为后续的长城考古研究提供详实的实物资料。箭扣南段长城考古工作体现了长城保护原则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实践探索意义。”专家表示。

“近年来,北京市配合市域内长城的规划、修缮、抢险加固和保护设施建设,积极进行长城考古及其研究工作,除箭扣长城外,开展了考古勘探工作1项、发掘工作4项,考古发掘面积共计3620平方米。”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张中华举例说,延庆区南寨坡城堡遗址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清理出城墙1周、城门1座、城内道路1条、房址4组、窖藏和壁龛各1座,比较重要的是,在城堡中发现了由4组房址构成的寺庙遗址,反映了从明代到清代社会文化面貌的变化,即从战争防御状态到多民族融合统一、安居乐业的状态。

陕西省清平堡遗址

国内罕见的明代长城营堡

清平堡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东门沟村,处在芦河支流—贾家沟南岸的梁峁沙地中,西距明长城约10公里,平面大致呈南北向长方形,长约600、宽约300米。

2020年5月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清平堡遗址进行调查测绘并对取土地点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


清平堡遗址及出土文物

陕西省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于春雷介绍,截至目前,遗址完整揭露出一座大型院落,呈南北向长方形,长约60、宽约25米,院落内的明代石碑自述其名,根据碑文,该院落是明代名为“显应宫”的城隍庙,嘉靖年间曾重修过,后于万历年间由延绥副总兵杜松集资重修。显应宫由院墙、照壁、门厅、戏台、东西侧殿、大殿及寝宫等部分组成,布局规整、保存较好,尤为重要的是,殿屋和寝宫内发现了30余尊彩绘泥塑造像,形象可辨有城隍、判官、夜叉等。

清平堡是明延绥地区“三十六营堡”之一。根据相关文献,清平堡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康熙时期平定噶尔丹之后废弃。

专家认为,清平堡废弃后即被黄沙掩埋,城内遗迹保存较好、建筑格局非常清晰,是国内罕有保原貌存的明代长城营堡,建筑格局清晰,出土文物丰富,生动再现了明代边防守备、建筑营造、文化与民族融合等历史场景。


内蒙古自治区沙梁子古城遗址

首次发掘的北方长城沿线粮仓遗址


沙梁子古城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镇沙梁子村西北,北距大青山约11公里,南距大黑河130米,面积约11万平方米,属西汉云中郡属县城。

2019-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山大学联合对该城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

“目前基本确认其平面形态和布局,并揭露一座大型单体夯台建筑基址。建筑基址位于城址中部,平面长方形,略呈西北东南向,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21米。残存面阔16间、进深2间,初步计算其使用面积近1800平方米。”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平介绍,从塌落瓦片的分布和埋藏状态以及瓦当的分布和数量来看,建筑屋顶为重檐四面坡式。对建筑基址进行解剖时,发现一排被夯土台基叠压的储存粮食的窖穴,里面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粟、黍颗粒。对沟槽内堆积所做的浮选工作,也发现有粟和黍样本。结合出土的“萬石”陶盆、陶量等器物,该建筑最有可能是一座粮仓。


沙梁子古城遗址及出土文物


沙梁子古城为汉代最靠近长城的一座边城,具有十分突出的军事色彩,粮仓为长城防务提供粮草及武器补给。“这是我国首次在北方长城沿线地区发掘的粮仓建筑遗址,为研究边城该类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也为研究边城的布局及内涵提供了全新资料。”专家表示。


“从几年来北京长城保护和研究工作来看,考古工作在长城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中华认为,长城考古工作对探明长城本体的隐蔽部位或地下埋藏部分的结构和分布范围有重要作用,为长城规划、保护、修缮工程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撑。

同时,注重边考古、边研究,通过田野考古学方法能够更加明晰其营建技术、营建过程和维护过程,尤其是能够发现与长城营建、维护、防御等过程和活动有关的更多信息。

另外,通过综合运用田野考古、古建筑考古、环境考古、考古信息系统、三维重建等多学科研究手段,长城考古中采集到的信息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而且使长城的预防性保护、修缮工作更有针对性。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组织长城沿线各地和专业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第一批83个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公布,进一步梳理了长城历史内涵、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明确了秦汉长城、明长城作为重点的保护思路。集中批复了一批2021年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涉及12个省(区、市)近20个项目。在甘肃省启动了长城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和省段试点工作,长城精细化管理试点积极开展。同时,长城价值发掘和长城保护理念得到进一步传播。

“国家文物局将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紧实施《长城保护总体规划》《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持续推进长城保护利用,传播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信息来源:国家文物局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