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莫高窟-兵马俑”强强联手举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青年论坛 :青年学者就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光和亮

摘要: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 6月9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与研究机构,敦煌研究院携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西安举办“携手共进 多维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青年论坛。来自敦煌研究院、中国丝绸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秦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数十家文博机构和高校,从事文物保护研究的青年学者围绕 ...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 6月9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与研究机构,敦煌研究院携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西安举办“携手共进 多维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青年论坛。来自敦煌研究院、中国丝绸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秦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数十家文博机构和高校,从事文物保护研究的青年学者围绕“文物保护研究”“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古代科技研究”以及新理念、新方法在考古及文化遗产利用、展示中的应用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交流。论坛还发布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放课题指南》,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发起青年委员会组建倡议。

“大咖与青年”面对面: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更好的环境
6月9日上午,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青年论坛在别开生面的“大咖与青年”面对面访谈中拉开序幕。
“人才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也是我们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特别对于青年人才来讲,更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和希望。陕西是文物大省,文物资源非常丰富,在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方面不但需求大,而且潜力也非常大。”在回应青年学者关心的人才培养、职业规划等热点问题时,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说,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帮助和支持下,陕西在文物保护方面开展了很多课题和研究,解决了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建设了一批有关文物保护、国际交流、科技创新的科研平台。此外,全省布局有三秦学者岗位、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创新基地以及实验室、修复室、工作站等40多个文博人才培养平台。


关于人才培养,陕西文物系统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聚合效应,将更多青年人才吸引到平台上来,利用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整合资源,打造团队,更好地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突出科研课题和项目带动作用,让青年人才在文物保护课题研究、文物保护工程实施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加强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继续提高学历教育、岗位技能等方面的素养,“十四五”期间,陕西省文物局计划和相关高校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开展多个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的培训,提升青年人才的专业技能;深化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遴选优秀的青年人才能够进入国内外一流的高校、研究机构进行深造。罗文利表示,未来,陕西将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更好的环境!
“敦煌研究院是我国文物保护界的翘楚,多年来做了很多出色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信念,让文物工作者在大漠坚守了几十年?”青年学者黄希的提问让在莫高窟工作了近30年的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感慨良多。记录着古丝绸之路上灿烂文明的莫高窟曾数经磨难,濒临毁灭,为了让莫高窟这颗丝绸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重放光彩,七十多年来,以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敦煌莫高窟文物工作者坚持不懈奋斗,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事业中取得了卓越成绩,并凝练形成了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莫高精神”,其核心内涵就是“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正是前辈们这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了我们前行的力量!
在面对面访谈中,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时伟研究员、国家博物馆铁付德研究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研究员等文博大咖还与青年学者代表马仁杰、童永东、刘瀚文、武发思、王超翔,就“文物保护传统工艺传承”“如何处理好个人发展和单位发展的关系”“文物保护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对话与讨论。

重磅发布:秦陵博物院开放10项课题基金资助

为了促进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蓬勃发展,深入挖掘秦始皇帝陵及其相关文化遗产的历史、科技信息,鼓励多学科研究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应用,并为从事相关研究的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技术创新,在“携手共进 多维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青年论坛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秦始皇兵马俑文物保护基金会发布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放课题。
“此次开放的课题基金资助方向有兵马俑大型彩绘陶质文物原位保护技术、土遗址劣化和病害机理研究、东西方雕塑艺术与技术比较研究、大遗址保护监测预警技术及综合研究、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器(兵器)研究、战国秦汉军事技术研究、考古发掘现场保护技术研究、考古遗址出土木质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文物预防性保护信息化智能监测及风险预警技术研究、文物保存环境微生物和综合控制技术研究。”据秦陵博物院副院长王原茵介绍,开放课题优先支持意义重大、创新性强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学科前沿研究和此次论坛投稿的青年学者;重点资助在秦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已有明确研究思路,且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青年文博工作者、高校或研究机构学者的申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确保开放课题取得实效,鼓励申请者在秦陵博物院联合一位青年研究人员合作申请,每项课题资助金额一般为5—10万元,执行期限为2年以内。课题申请者按照公布的资助方向及相关研究内容选立课题并填写秦陵博物院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申请书可来函或电子邮件索取,也可从秦陵博物院官网下载。

倡议成立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青年委员会

“为了加强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把握青年人才的发展动态与需求,我代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在此倡议:成立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青年委员会。”在当天举行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青年论坛上,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周旸说,作为我国文物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近年来不断加大青年人才培养的工作力度。举办“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学者论坛”,积极参与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年人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青年人最富有朝气和理想,是最具有创造力的群体。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的结果。”周旸表示,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后,将把团结、引导、服务青年人才作为重要责任,开展咨询、规划、议事、培训、协调、宣传等工作;广泛联合各文博单位、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培养并托举优秀青年学者,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欢迎所有致力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学术机构和团体参与并支持青年人才的培养,群策群力,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青年学者就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光和亮

在当天的论坛上,游战洪、丁兴华、殷耀鹏、连蕙茹、杨莹等10位青年学者分别以《汉代弩机技术复原试验研究》《柬埔寨吴哥窟砂岩遗迹上硝酸盐累积与微生物介导的氮循环研究》《LIBS技术在敦煌壁画颜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土遗址的地质考古学研究——以良渚古城的台地营建技术为例》《成分、制作痕迹与生产组织模式关系初探——以秦始皇帝陵78LYL.3陪葬坑出土彩绘木车银质车马器为例》为题进行学术报告。赵金丽、罗强、鲁晓珂等50多位青年学者参与了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组、文物保护研究组和古代科技组的分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真诚交流,收获满满。


“举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青年论坛,旨在为青年学者搭建互动平台,以学术报告、实地考察、圆桌会谈等形式,开展考古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等方面的交流互动,促进技术交流、理念融汇,希望青年学者早日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主力军与创新者。”据此次论坛主持人、秦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介绍,从2021年年初发起倡议到今天,此次论坛共收到131位文博青年人才的投稿。今天在论坛上发言的,以及参会的每一位青年学者,用青春、热情,让我们看到未来文化遗产保护的光和亮!
(作者:赵争耀)
(来源:三秦都市报——三秦网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