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敦煌“掌门人”王旭东:敦煌石窟数字化 网上一点,全球共享

摘要: 王旭东在演讲。台下座无虚席。精美绝伦的敦煌壁画也会生病,也需要“御医”望闻问切?2月18日,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王旭东先生做客成都博物馆,带来讲座《当现代科技遇上古代文明——敦煌石窟的保护与传承》,深度解读敦煌专家如何变身现实版“哆啦A梦”,利用最新数字化手段保护敦煌。王旭东结合在敦煌从事科技保护研究与文化遗产地管理的丰富经验,介绍敦煌在“保护、研究、弘扬”方针指导下,在敦煌石窟开展科技保护修复工 ...

王旭东在演讲。

台下座无虚席。

精美绝伦的敦煌壁画也会生病,也需要“御医”望闻问切?

2月18日,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王旭东先生做客成都博物馆,带来讲座《当现代科技遇上古代文明——敦煌石窟的保护与传承》,深度解读敦煌专家如何变身现实版“哆啦A梦”,利用最新数字化手段保护敦煌。

王旭东结合在敦煌从事科技保护研究与文化遗产地管理的丰富经验,介绍敦煌在“保护、研究、弘扬”方针指导下,在敦煌石窟开展科技保护修复工作、建立预防性监测系统、建设数字化保护与多元弘扬系统,及传承发展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等内容。

称赞

孩子来了敦煌 回去容易“感染”家长

讲座现场,有学生家长透露,孩子在读五年级,前几天发新书,语文课本上就有九色鹿的故事,九色鹿壁画临摹本刚好在成博展出。“孩子参观了敦煌壁画之后,对语文课文更有兴趣了,希望有更多敦煌故事画制作成动漫。”

2月15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联合成都博物馆组织了“开学第一课”活动,跟着“一带一路”看春天,讲解员给300多个中小学生讲述了九色鹿的故事。远在敦煌的王旭东,从网上看到了华西都市报的报道,赞不绝口,“这个活动办得太好了。”

他说,发挥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重大使命,博物馆不是等观众,而是要推荐好展览以吸引观众,用丰富的活动吸引中小学生。

以往敦煌组织社教活动,都是把孩子请到博物馆,让讲解员来讲一些他们能听懂的故事,每次组织的演讲、绘画、征文比赛都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如今,敦煌人在思索怎样提炼出社教成果,送去不同的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开发社教项目。去年,敦煌联合北大策划亲子体验活动,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参与,效果非常好。在王旭东看来,让孩子们了解敦煌非常有必要,因为孩子来了敦煌,回去很容易感染家长,带动一家人走进敦煌。

共享

流落法国图书馆 5000卷经文“回归”敦煌

不少人曾有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疑惑,担忧流散在外的敦煌文物让国外的研究者抢先钻研。王旭东不止一次引用国学大师季羡林那句“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他认为,不能狭隘地把敦煌学理解成中国自己的,它是世界的,是人类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国际学术界共同来研究敦煌,把敦煌放在丝绸之路文化交融大背景下,放在不同文明交融互鉴的大背景,放在当今世界现实背景下来研究。”

现在,敦煌研究院不仅自己在做研究,还在建立国际化的平台,用国际合作的项目,来吸引甚至培养更多的国内外年轻学者研究敦煌。用他们的语言、视角和文化背景来讲敦煌的故事,讲中国的故事,实现文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数字敦煌的项目蕴藏着“全球共享”的智慧。王旭东介绍,数字敦煌项目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把洞窟内的壁画、彩塑的形态数字化,目前已经完成了150个洞窟采集,约占洞窟总数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是和国际上的敦煌文物收藏机构合作,整合流散出去的文物。目前,他们已经和英国、法国的国家图书馆达成合作,法国图书馆的5000卷经文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回归敦煌。

“我们的出发点是共享,比如我们可能没办法跑遍全世界的博物馆,但可以整合成一个资源库,全世界的观众都可以来研究、欣赏敦煌。”王旭东透露,敦煌石窟的数字化也是如此,目前已经实现了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共享,大家搜索“数字敦煌”就可以在网上进行免费浏览,高清版的。

打动

留下不是人品好而是与敦煌融为了一体

王旭东是敦煌的第四代“掌门人”,在他之前,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都将一生心血奉献给敦煌。1990年代初,理工科出身的他,第一次去敦煌,被雪后安静之极的环境所打动,看了一天的洞窟之后,他决定留下,一待就是26年。

此前,王旭东对敦煌一无所知,唯一的印象来自父亲去敦煌参观时的一张照片。当时,奔赴敦煌的决定在家里只得到父亲的允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那时的我,少有历史积累,对艺术一窍不通,完全看不懂那些佛教壁画。在我这个工科生眼中,那些泥塑和壁画往往只是土、矿物,以及满眼的病害。”身处敦煌,他才开始慢慢受到熏陶,了解不同时代的彩塑、壁画,风格以及技法。

“敦煌永远在那里,不近不远,是敦煌改变了我们。”这是所有敦煌人的心声。他挨个参观洞窟,用半年时间将492个有彩塑的洞窟挨个走了一遭。最喜欢的洞窟是中唐158窟,窟内卧佛呈现出涅槃重生之时的静谧之美,让他忘却了纷争和烦恼。王旭东坦言,夫妻两地分居的时候,他也曾动摇想离开,最终是敦煌把他留下,“这里每天都有挑战,是值得奋斗一辈子的地方。”

有年轻观众询问如何去敦煌工作,王旭东笑言,欢迎研究生毕业之后来敦煌参与文保工作。“如果你能用5年喜欢上敦煌,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留下不是因为人品好,不是崇高,而是与敦煌融为一体。”

数字敦煌

■洞窟内的壁画、彩塑形态数字化,已完成

150个

洞窟采集

■法国图书馆的

5000卷

经文通过数字化方式回归敦煌

■整合成一个资源库全世界共享,30个洞窟高清图像可免费浏览

融入敦煌

■王旭东第一次去敦煌,被雪后安静之极的环境打动,他决定留下,一待就是26年

■如果你能用5年喜欢上敦煌,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不是因为崇高,而是

与敦煌融为一体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实习生陈虹伊摄影吕甲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