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万里茶道申遗”学术研讨!为什么说山西祁县是万里茶道的中心路段?

摘要: 万里茶道,是一条始于17世纪,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北延至俄罗斯彼得堡,全长1.3万公里,繁荣了两个世纪的著名国际商道。它是中国连通世界的“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就是由这条商道传到俄罗斯和欧洲各国的。文博山西相关文章▼万里茶道申遗│从山西出发 我们已经走过7月8日,首届“万里茶道申遗”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北京、山 ...


万里茶道,

是一条始于17世纪,

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北延至俄罗斯彼得堡,

全长1.3万公里,

繁荣了两个世纪的著名国际商道。

它是中国连通世界的“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叶和茶文化

就是由这条商道传到俄罗斯和欧洲各国的。


文博山西相关文章

万里茶道申遗│从山西出发 我们已经走过

7月8日,

首届“万里茶道申遗”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来自北京、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

湖北、湖南和江西八省(直辖市、自治区)

44位万里茶道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上,

大家就“万里茶道”展开深入研究讨论,

致力于共同推进

“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本次会议,

由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

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联合主办。

  会议现场

北师大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王宏新院长在致辞中表示,300年晋商万里茶道,形成的晋商精神是山西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13000多公里的万里茶道蕴含的商业文明,更是世界的,属于全人类,它早已经是人类文化遗产,也必将因我们的推动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王宏新院长致辞

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张肖红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总书记在2013年访问俄罗斯时高度评价“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在2016年访问蒙古国时,又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与复兴“万里茶道”有机结合。万里茶道对于落实总书记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指示,对促进中蒙俄三国民间文化交流、加强三国多渠道合作、推动经贸及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们,围绕万里茶道申遗及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主任张维东认为,应当把“万里茶道研究系列丛书”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推进,从经济、文化、民俗、遗产等方面,分若干个专题出版专著和画册。比如,万里茶道上的茶产业、万里茶道上的茶贸易、万里茶道上的茶文化、万里茶道碑刻选辑、万里茶道诗词歌谣汇编、万里茶道上的会馆、万里茶道上的商帮、万里茶道上的著名商贾、万里茶道上商人的经营谋略研究、万里茶道与民族融合交流、万里茶道上的文化遗产、万里茶道上的民间故事与传说、万里茶道上的美食、万里茶道上的特产、万里茶道与“一带一路”的当代价值研究等等。

  张维东

“万里茶路申遗现实意义重大,目前,山西省列入万里茶路申遗名录的文物有8处20多个文物点段。期待通过此次整合8个省申遗力量,共同推动万里茶路申遗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政府工作、成为中国文化遗产国际化的典范。”山西省财政厅文化处副处长姚强在发言中表示,在项目设计上,建议推动国家发改、文物、文旅等部门规划国家中北部大通道(8省中部六省占5省)建设,或万里茶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这个框架思路下努力公布一批文物名录、实施一批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设计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一批标志性工程,增加万里茶路申遗的分量。目前,国家部署的黄河、长城、长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拉动作用已初具规模、初现成效,希望抓住契机。万里茶路申遗工作必须建立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有位有为。学术和项目是一体两翼,学术支撑项目,项目反作用于学术。

  姚强

在圆满完成既定议程之后,与会专家就万里茶道申遗和学术研究工作,联合发出“北京倡议”:


成立“万里茶道沿线学术共同体”,推动万里茶道国际联合申遗和沿线商业文明复兴;加强申遗工作与科学文化研究工作相融合,发挥科技申遗和绿色申遗的支撑作用;促进万里茶道领域政产学研互动和跨学科研究,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万里茶道沿线城市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互鉴,扩大万里茶道文化价值宣传;设立万里茶道科学研究成果专项出版基金,深入挖掘和整理相关研究成果。

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在这一届研讨会议之后,主办方将联系各主要节点省份、节点城市举办一系列的城市会议,将研讨会工作与申遗工作相结合,常态化推动起来,实现整个申遗节点省份和城市链条团结协作起来,取得扎实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成果转化,推动全社会更加重视申遗工作,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申遗行列,燃起万里茶道申遗和商业文明复兴的“星星之火”。

晋商的万里“茶叶之路”,

由采茶到开发基地种植、加工;

由水运到驮运、车运再驮运到欧亚大陆,

是一项庞大的茶叶物流工程。

祁县的古茶道路

是晋商万里茶路上最重要的中心路段,

祁县茶商是开辟“茶叶之路”的主力军。

接下来推出的是,

祁县晋商文化研究所张江

撰写的文章:

山西祁县古茶路及茶叶物流考证

在中华民族浩瀚灿烂的文明史上,一条闻名全球的“丝绸之路”把东方文明推向了西方。明清时期,我们晋商前辈又开辟了一条把中国江南和欧亚大陆连起来的“茶叶之路”。这条“茶叶之路”和“丝绸之路”一样,同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南北文化、商业的交流之路,也是促进民族和睦的友谊之路。在这条“茶叶之路”的开发和形成方面,祁县茶商堪为主力军。

祁县不产茶,但茶庄是祁县人外出经商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行业。长裕川、大德诚、大德兴、大玉川、巨盛川、永聚祥等都曾是当年盛极一时的茶庄。祁县茶庄的采茶地区,原在福建武夷山,茶市在福建省崇安市下梅镇。茶由产地陆运至江西铅山县老河口,再水运经信江、鄱阳湖入长江至汉口。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采茶地区改到湖北、湖南的羊楼洞、羊楼司、聂市、安化和咸宁等处。加工后的茶叶先集中于汉口,由汉口至襄樊,转唐河北上至河南省赊旗镇。在赊旗改驮运继续北上,经洛阳,过黄河,入太行山越晋城,过长治,出祁县子洪口,在鲁村换畜力车经太原至张家口或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伦、恰克图,全程近一万华里。这就是晋商的万里茶叶之路的梗概。

为了重温茶商的历史,笔者参阅了一些有关茶叶贸易的资料,拜访了数十位老前辈,在当年的祁县古茶路上反复调查、寻踪、采访,初步了解了不少史料,现予以整理以供研究参考。

  长裕川茶庄院子里的贩茶人雕像

  

祁县茶商南下的路线

据在祁县民间发现的手抄本《行商遗要》记载:每年春季,祁县的茶庄领东就起身进山采茶,要求在立夏前到达湖南安化;由祁县城出发,向东南方向,经鲁村、入子洪口,经沁县到汜水。过黄河,经荥阳到郑州;再经新郑、襄县、旧县、裕州到赊旗镇。祁县到赊旗镇陆路共19站,计1355华里。

  《行商遗要》抄本 1917年

  祁县晋商文化博物馆藏

  2019年1月山西博物院《万里茶道》特展展品

赊旗以南主要是水路,即经唐河到樊城,计水路345华里。由樊城走水路经宜城、安陆、仙桃、汉川到汉口,计水路1215华里,再由汉口经嘉鱼、城林矾到岳阳,过洞庭湖到益阳,计水路840华里。由益阳再走水路255华里,即到达目的地安化的边江。祁县到安化水陆路程共计4010华里,共需两个月时间。

如在交通发达的今日,从祁县到安化,乘汽车、飞机、轮船,大不过一天的行程。但那时的条件太艰苦了,一过鲁村,就没有官道了,崎岖的太行山羊肠小道,只能走驮运。茶庄的人员大都骑骡子行走,即使是领东,也只能坐“架窝子”,也叫“骡驮轿”(就是两个骡子架驮着一个轿子,由车夫赶着)。

据老年人回忆,当年南下采茶的祁县茶商,不管是伙计还是掌柜,出祁县经过鲁村时,人人都要深情地用一块布包一把黄土珍藏随身。带着家乡的土,到了南方,喝水、喝茶时抓上一点,就能换水土,以防初至南方时的水土不服。此法虽无科学依据,但也充分说明了祁县茶商南下采茶时的思乡之情。

  

晋商万里茶路在祁县的路段

祁县是晋商万里茶路的必经之地。运茶的驼队,由北关进入祁县,经来远镇、过盘陀村、经子洪口出太行山,到鲁村转换车运、走“官道”,经南团柏、团柏铺、官道庄到白圭镇,由白圭镇北出祁县,走西怀远到徐沟,取道太原。这是一条运茶的主干线,在祁县境内全长88华里。还有一条支线,就是驼队经子洪镇过郜北、梁村,由元台沟“石牌楼”,往北经下古县、大韩村、到祁城,过五里疙瘩、到祁县城。在祁县,换乘车运走“官道”,过“川陕通衢”的贾令镇,取道徐沟上太原。这条支线,在祁县境内全长120华里。据史料记载,1925年前,鲁村以南没有“官道”,只有崎岖山路,从赊旗到鲁村,只能驮运,到鲁村后,才能换大车(铁轮马车)走“官道”北上。后来由于正太铁路通车,茶商才改用铁路和水路运输,这条古老的“茶叶之路”才逐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中国长裕川监制”茶砖 民国

  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藏

  2019年1月山西博物院《万里茶道》特展展品

  

盛极一时的鲁村中转站

在晋商万里茶路上,祁县鲁村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茶路的运输,由水路沿唐河北上,到赊旗镇就改驮运继续北上了。经洛阳、过黄河、入太行山,越晋城、过长治,出子洪口至鲁村,一路上,都是太行山崎岖的山路,只能用骆驼、骡子驮运,不能行车。只有到了鲁村,这个太行山边缘的丘陵村庄,才能换乘畜力大车,由驮运改为车运。祁县的茶商在鲁村就地把茶货从骆驼、骡子背上卸下改装大车。因此,鲁村既是由驮运到车运的转换点,也是茶叶物流的集散地。

  曾经的茶叶中转站鲁村

鲁村是个典型的黄土丘陵村庄。人们常说:“傍河挟官道”,鲁村就属这样的一个村庄,它既紧傍昌源河,又有一条石块铺成的“官道”穿村而过。官道两旁都是店铺,光是货栈车马大店就有十几家。比较有名的大货栈有万顺店、长胜店、浑元店、东太店四家。这些货栈既是车马大店,也是物流中转站。老百姓形象地叫“倒货店”。祁县城的大茶庄各有各的联系店,相当于现在的办事处。比如说万顺店(今鲁村村委院)就是渠家长裕川茶庄的办事处。繁忙的茶叶运输,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服务行业,除了货栈外,官道两旁,有卖饼子的、卖面食的、剃头的、钉掌的、卖杂货的铺子一家挨一家。

秋天,是茶叶运输的旺季。当时每天凌晨,从村南鲁村坡上传来了“嘎嘎”的鞭子声和“叮咚、叮咚”的驼铃声,全村都能听见。鲁村的人就知道,驼队开始进村了。驼队进村后,鲁村的人们纷纷帮着饮牲口卸货,招呼客人洗脸吃饭打点休息。茶庄的人员忙着清点货物,交接手续,一派繁忙景象。据说万顺店院子大,可容纳几百骆驼休息。驼队的领东给村里人赏些烟酒钱来感谢。鲁村人本是热情好客的,但遇上吝啬的驼队老板,不给酒钱,也难免刁难一下,就往牲口群里放个铁筒(鞭炮),把牲口惊一惊。因此,每次是驼队尚未进村,驼队掌柜就派人先和村里的头儿取得联系,以求万事通顺。

当年鲁村临官道的人家,家家都开着铺子,做着服务生意;不临官道的人家,家家都养着骡子、牛马车,做着运输生意。比较有名气的一家掌柜叫王派,是个驮运“专业户”,王派养着近百头骡子,专门跑赊旗驮货。

关于王派养骡子,鲁村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王派跑赊旗运货,在太行山深处丢失了一头自己心爱的青色骡子,怎么也找不到。时过一个多月,一天深夜,王派夫妇正在睡觉,忽然觉得有人在顶大门,起身一看,原来是自己心爱的青色骡子回来了,背上还驮着一搭子白花花的银子,足有三千两。王派等了两年没人认领,就用这银子在鲁村西崖盖起了楼院,至今此楼尚在。据王派的孙女王花英老人讲,王派养的骡子个个膘肥体壮、每个骡子背驮老秤240斤货物跑长途。王派老掌柜酷爱骡子,发誓要养够一百头骡子,他说够了一百头壮骡子,就要唱大戏。但是,太行山崎岖的山路和千里负重,每趟买卖跑下来总要伤损十来八头骡子,可惜到王派老掌柜去世时,他的骡子也没有达到一百头。这也算是他老人家一生最大的遗憾了吧。

鲁村村南,就是茶路的进口,有一个大门。进大门后是一个戏场,座南朝北盖有戏台,可惜毁于日寇侵略的战火,现已荡然无存了。既然有戏台,就要唱大戏,唱得最多的就是“人马平安戏”。运茶客商出资唱戏,是为了让经过长途跋涉的驼队人员看看家乡戏,解解乏,并请鲁村人看看戏,以求“人马平安,万事通顺”。鲁村村北有个大门,出此门过太平桥,就正式上了万里茶路的车运官道了。村北大门旁有个老爷庙,供奉着关老爷的塑像。庙前有铁制的旗杆,上面的铜铃一刮风就“叮叮当当”地响起来了。运茶的客商在临上官道前,都要去参拜关老爷,以求保佑一路平安。

据鲁村上年纪的人讲,鲁村的官道都是用石条石块砌的坡道,走的牲口多了,石缝就被土埋起来了。一下雨,雨水冲刷了石缝的土,鲁村的孩子们争相去抠石缝,寻找马掌铁和铜钱,每次下过雨,都能找到很多的马掌铁和铜子儿,成了多少年来鲁村孩子们的传统游戏了,可见当年茶道驮运之繁忙。鲁村的繁荣一直延续到1925年后,修通了晋东南的官道和正太铁路通车后,茶路转移了,鲁村中转站才逐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祁县古茶路上的遗迹

繁忙的茶叶生意,给祁县带来了繁华。从上世纪初到本世纪,浩大的茶帮踏遍了祁县的山山水水。运茶生意拉动了祁县的物流业、服务业、养殖业等行业发展。虽时过境迁,世事沧桑,大部分文物损坏不堪,但也还留下了些宝贵的茶路遗迹。

(一)北关来远镇的货栈歇马店遗迹

从沁县武乡出来,一进祁县就是北关和来远镇。北关和来远镇当时是驼队经过的重要的村镇,共开着几十家歇马货栈。北关村是茶路进入祁县的第一个村庄,村南有门,进门后是戏台和一个三眼窑洞的庙,茶道穿村而过,两旁都是店铺。现尚保存着几家货栈旧貌。村北有一个麓台庙遗址,当地人称“一块石头上的庙”。庙旁,一段古茶道的遗迹保存完好。

来远镇是晋商万里茶路进入祁县之第一镇,古茶道穿镇而过,茶路两旁一家挨一家都是货栈、服务业店铺,现仍存有当年店铺的大量遗址。那石砌的清代商铺的墙壁历经百年沧桑,风化脱落,似乎在诉说着当年茶道的艰辛;临茶道的清代店铺,虽人去屋空,但仍鳞次栉比,排列路旁,向后人倾述着上世纪当地茶道的繁华。当时来远镇最大的一家货栈叫“信和店”,是来远人渠八儿(大名渠安义)所开,店址在今来远医院和敬老院,而今尚有一排货栈旧窑洞存在。渠安义既开店,又养骆驼,很有名气,曾任国民党军169师参谋长,后去了台湾。

  北关村歇马店左侧有日军建的碉堡,

  背后河道里是阎锡山建的铁路桥墩。

  由此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刘家垴三眼窑遗址

来远镇刘家垴村有个叫“三眼窑”的货栈,当地百姓形象地叫“歇马店”,目前遗址尚保存完好。半坡上的石砌窑洞式的建筑虽然简陋却相当神秘。“三眼窑”虽然简陋,但在当时茶路驮道上是非常有名气的,是驼队人员必歇的地方,因为那里是茶道上的一段高山路。“三眼窑”的主家叫许庆川,绰号叫“排场人”,他既开货栈又养骆驼,人们又称他为“骆驼财主”。在“排场人”带动下,只有40来户人家百十号人的刘家垴只有三家不养骆驼,全村养骆驼最多时达一千多峰。

  为躲避河谷易发的洪水,

  刘家垴村依山坡而建,

  是当时有名的骆驼村。

  刘家垴村一隅

(三)盘陀驿站的遗迹

盘陀村在当年不仅是茶道上的重要歇脚点,还是官方的驿站。村南进村的大门目前尚在,当时是茶路的必经之门。此门石块砌成,精致壮观。圆形门两边刻有花纹,朝南门楣刻有“迎祥”两个大字,右方刻有“道光七年立”的字样。据盘陀村90岁老人原羽鹏讲,盘陀村当年的店铺一家挨一家,都是给过路骆驼队服务的歇马店、饼子店、饭铺、理发店、杂货店等。进村南门路西有明代的戏台,当年经常唱戏,据说驼队进村后,骆驼、骡子一听见唱戏就不想走了,倒不是这些牲灵想听戏,而是想趁主人看戏歇脚觅食,久而久之,已成习惯。传说出村有个北门叫永固门,进门不远去有庙,现已无痕迹了。

  千年古盘陀村里的驿站,

  这里整村曾被日军烧毁,只留下石头墙基。

  盘陀村的古驿站商铺

(四)鲁村中转站之遗迹

鲁村是大型中转站、茶叶的集散地,受战火毁坏最严重。现尚可依稀辨出当年的鲁村坡官道、几个货栈的院落遗迹和门前破损雨搭和万顺店(现在村委会)歇牲口的场地等。

(五)南团柏、团柏铺、官道庄的官道遗迹

祁县古茶路的遗迹完整留存下来的不多,现尚清晰可见的官道遗迹主要有南团柏的走马老爷庙、茶壶庙官道、铺上的官道。特别是从团柏铺到官道庄的二公里旧官道,还是上世纪的老样子,这是非常珍贵的茶叶之路原迹。

官道庄(现叫加乐),是旧官道边的一个村庄,官道沿村边而过,官道边尚有一个走马老爷庙,三间房大的庙址,虽已破损,但还是个宝贵的遗迹,据说当年茶商一遇老爷庙,必然参拜。因此,官道上不出几十里总有走马老爷庙。官道庄走马老爷庙旁有个大庙,房子现尚完好,只是没有了塑像。有人说这是茶壶庙,笔者认为是关老爷庙。南团柏官道上也是这样,老爷庙和茶壶庙并存。据推断,一般老爷庙是百姓给过往客商、军队的供水点,放着很多茶壶供茶水喝,因此人们叫茶壶庙。现在官道庄庄门依旧存在,砖砌的大门雄伟高大,上书“聚理庄”“嘉庆三年花月立”字样。

  加乐村的关帝庙(前)与茶壶庙(后),

  关帝庙前就是曾经的茶路。

(六)白圭镇官道遗迹

白圭镇南有一块地,现在地名还叫茶壶地,那是官道旁的一个大型供水店的遗址。官道上,石牌坊高大雄壮,保存完好,堪称一景。白圭镇内,旧字号的房址尚有几家,贾四儿家有个雨楼是旧店,现供销社原是“兴盛隆”货栈。从官道出白圭就奔西怀远,取道徐沟北上了。

(七)贾令镇的官道遗址

贾令镇是“川陕通衢”的重要官道,是从祁县城到太原的必经之路。过了雄伟壮观的“镇河楼”,从贾令到东阳羽,五里长街上都是店铺。现尚存不少旧店遗址。繁盛的茶路运输,促成了贾令镇的一度繁华。贾令镇五里长街上,当时开着各种店铺二百多家。据统计,其中与“茶叶之路”直接相关的店铺有:车马大店6家、骆驼店3家、修车铺8家、钉马掌铺5家、剃头铺7家、饼面铺16家、饭铺8家、杂货铺15家。

(八)茶路上的文化遗址

笔者发现:古茶道上的每一个村镇,都是进村有门,门旁有庙,然后是戏台、戏场。北关、来远、盘陀、鲁村都是这种格局,这充分显示了古茶道与文化的联系。庙宇大部分是关老爷庙,关公精神是当年茶商的精神支柱;而戏台、戏场,则是茶道上重要的文化设施。看戏,就是疲惫的驮队人员重要的文化生活。据老年人讲,当年唱的戏都是晋剧,而且经常请名角名家演出,好多晋剧戏班子活跃在茶道上。茶路的繁荣促进了晋剧的繁荣,而晋剧文化也成了晋商万里茶路的组成部分。

  祁县晓义村关帝庙保存相当完整

  

祁县茶叶物流之考证

当年“茶叶之路”的流通分工科学,层次分明。就当年祁县的茶叶物流来说,可分为指挥部、驮运队、车运队、集散店四大板块,现分述如下:

(一)指挥部

祁县城内有专业茶庄和茶叶兼营茶庄共计约三十家(见表1),堪称全国之最。这些茶庄都在城里设庄。人们说,祁县城的好房子不是茶庄就是票号。茶庄的东家和大掌柜们,就在这古朴典雅的宅院中谋算、策划、经营着茶路的运作,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翻开《行商遗要》可以看出:从茶山收茶、加工,到水陆路运输,到运往各洋庄、口庄的诸多繁杂工序,每道工序应注意的事项、每一工种需付的费用都有详细的规定,真是细致入微。祁商有句谚语:“胆逾大而心逾小。”就是说祁县商帮既敢“胆大包天”地策划指挥这场跨越欧亚大陆的万里茶叶之路大运作,就得“谨小慎微”地科学对待每项工序,真是“东家得一利,掌柜献百计”,祁县商帮堪称:一代商业精英!

(二)驮运

从赊旗镇到鲁村只能驮运,而当时一头骡子一般驮老秤二百多斤,一峰骆驼驮四百多斤。因此,要想完成数以万斤计的茶叶生意,需要大量的骆驼、骡子。骆驼本是沙漠上的牲畜,但在那特定的时代和运茶的岁月里,竟奇迹般地在祁县大地繁衍发展起来。当年祁县茶道附近的村子,大部分有养骆驼的“专业户”,一般至少养一槽(每槽12头)。如刘家垴村许庆川,外号“排场人”,又称“骆驼财主”,养有骆驼八百多峰。

许庆川为什么叫“排场人”呢?据老人们讲,许庆川人长得魁梧体面,穿着袍子马褂,留着背头,上衣袋中常装着梳子,时不时地掏出来梳一下头。许庆川其人长得“排场”,所做的事业更“排场”,他养的骆驼最多时达八百七十峰。每当驼队从河南回来,满山谷都是“叮咚、叮咚”的驼铃声,人们站在山头向南望去,但见“排场人”骑着大骡子打头,率领近千峰骆驼满载而归。崎岖蜿蜒的山路上,都是骆驼。打头的已到来远,队尾还在北关,前后绵延十来里。那场面真是“排场”。来远渠安义,开着货栈旅店还养着四十多峰骆驼;东团城吕世富养骆驼十二槽,共144峰,也是个“骆驼财主”;吕敦书养骆驼4槽,48峰;集林坪“三先生”养骆驼四十余峰,来远镇刘独功养骆驼4槽,48峰,每到伏天是运茶淡季,骆驼就到沁源山隰州“下场”(即放牧)。每夜,几千峰骆驼的驼铃响起,“叮咚、叮咚”的驼铃声连成一片在山谷回荡。

  货驮子 民国

  太原晋商博物馆藏

  2019年1月山西博物院《万里茶道》特展展品

平川地区养骆驼的也很多,如洛阳村养骆驼上百峰、高村马三育家养骆驼四十余峰、北谷丰村养骆驼上百峰、下古县镇范家养骆驼四十余峰、东观镇有好几家养骆驼达二百余峰……直至1953年合作化入社时,北谷丰村养骆驼户还带着三头骆驼加入了农业合作社。解放后,骆驼也不驮货了,没大用场,洛阳村人曾试着用骆驼在田间耕地,人们围而观之,但终因不灵便而退役。

骡子也是驮运的主要工具。养骡子的“专业户” 很多,如来远有骡子队、西团城有骡子队、鲁村王派的百头骡子队、南团柏村张守晋的“牛房院”骡子队、东观骡子队、炮守堡骡子队、张庄的骡子队、祁城的骡子队等等,那个时代祁县的骆驼、骡子足有万头以上。

既有牲口,就要有拉骆驼、赶骡子的人。因此, 当时祁县的穷人们,很大一部分加入了运茶的队伍,当了拉骆驼的伙计。如店儿上的任继贵,半辈子给乔家大院拉骆驼,77 岁逝去,像这样的人差不多每村都有很多。在漫长的跋涉中,他们牵着骆驼低头迈大步赶路,已成职业习惯。至今,祁县还有句土话:“看你那两步走,就像拉骆驼的。”祁县人把低着头迈着大步走叫拉骆驼走,实在是事出有因的。

  行进在大漠中的运茶驼队

(三)车运

从鲁村以北上官道,驮运改作车运。因此,牛、马车是这一段的主要运输工具了。当时各村养车户几乎普遍,农民养车农忙拉庄稼,农闲跑脚挣钱。乔家堡王掌柜号称六百辆牛车走西口,现在推断他可能是运输头头或经济人。农民叫“揽头”。手下有六百辆牛车可调遣。

(四)货栈即倒货店

大规模的茶叶运销,需要很多的货栈即集散店来完成由验收货、分装货、驮运改车运、发货等物流作业。除鲁村中转站外,祁县城亦是一个极重要的集散地。一部分茶货从子洪镇驮运到祁县,据老年人回忆,祁县东门外,即现在酒厂一带,开着几家大货栈,骆驼满院都是。两关外、南门外,货栈更是一家挨一家。各大茶庄大都在城里,城里的茶庄是指挥机关。各茶庄都有自己的定点货栈,茶货的验收、过秤、分装、发货作业都在货栈进行。由祁县城装好车,车队走官道直奔贾令镇,过贾令取道徐沟上太原。

晋商的万里“茶叶之路”,由采茶到开发基地种植、加工;由水运到驮运、车运、再驮运到欧亚大陆,是一个庞大的茶叶物流工程。祁县茶帮的精英们,坐镇祁县大本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挥了这场历史性的大运作。祁县人民齐出动,骆驼、骡马齐上阵,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取得了“茶叶之路”的成功,为祁县赚回了财富,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商业史增添了亮丽的风采,这是祁县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19世纪至20世纪初,祁县只有四个大镇,即来远镇、子洪镇、白圭镇、贾令镇。这四个大镇都在晋商的“茶叶之路”上,是“茶叶之路”促成了这四个大镇的繁荣,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这四个大镇保障了“茶叶之路”的畅通与供应。祁县人民为“茶叶之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裕川老字号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