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关中书院

摘要: 关中书院位于西安市南门内东侧宝庆寺之 东,是明清以来享有盛名的学术机构,它所在的 街道——书院门街也由此得名。据《咸宁县志》载,书院创建于明万历三十 七年(1609年),为陕甘四大书院之首,后经万 历四十年(1611年)增建,清康熙三年(1664年) 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提到关中书院,自然就使人联想到明代陕 西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冯从吾。冯从吾,人称少墟先生,陕 ...

关中书院,清,西安,西安碑林区书院门街,古建筑,第三批

关中书院位于西安市南门内东侧宝庆寺之 东,是明清以来享有盛名的学术机构,它所在的 街道——书院门街也由此得名。
据《咸宁县志》载,书院创建于明万历三十 七年(1609年),为陕甘四大书院之首,后经万 历四十年(1611年)增建,清康熙三年(1664年) 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
提到关中书院,自然就使人联想到明代陕 西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冯从吾。
冯从吾,人称少墟先生,陕西长安人。在明 神宗万历年间中了进士,后担任了朝廷中负责监 察工作的御史。他关心朝政,为人刚正不阿,面 对昏庸的朝政,明王朝的政治、经济危机,冯从 吾十分焦虑,上书皇帝谏言,结果龙颜大怒,结 束了他短暂的官宦生涯。冯从吾的后半生,基本 上是居于长安家中,专心致志地从事学术活动。
冯从吾受关中地区关学传统影响,十分注 重理论在实际中的推广应用。他认为要解救明王 朝的危机,就应该大力开展讲学活动。官员、士 大夫都应该参加像他这样的学者举办的讲学活 动,只有通过讲学搞清了有关国家兴亡的大道 理,才会采取明智的统治措施,从而使明王朝保 持强盛,亡国的危险也就不复存在。在京城,他 曾与人一起创立了首善书院,但仅办了很短时 间。


关中书院允执堂


冯从吾退居家乡后,为了宣传他的学术观 点和政治主张,也十分热衷讲学。讲学之初,他 借用了西安南门内东边的宝庆寺。由于他学问品 行受人仰慕,又曾位居高官,一时从学者很多, 常来听讲学的达几千人,甚至连明朝陕西的一些 地方长官也慕名而来。万历三十七年 (1609年) 十月某日,陕西布政使汪可受、按察使李天麟等 一批官员来到这里,与冯从吾谈学论道,十分投 机。临别时他们看到几行人都聚集在狭小的宝庆 寺中,实在拥挤不堪,就向冯从吾表示,需要另 外开辟一个宽敞的场所。第二天,他们就把宝庆 寺东边一块叫“小悉园”的地方拨出来,又命令 下属动工兴建,很快就建成了这所名为“关中书 院”的学校。当时这里学子徜徉,书声朗朗,洋 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成为当时西北地区的一个 讲学议政和培养士人的中心。
明末书院被毁,冯从吾抑郁而终。清乾隆年 间毕沅做陕西巡抚时又大事修建书院,并请名士 主持讲席,又在全省生徒中选拔优秀学生来这里 深造。一时关中乡试考中者多半都出自关中书 院,使这所书院再次出现了兴盛的局面。清末, 西学传入,面临西方科技和教育制度的严重冲 击,传统的旧式书院教育已难以为继了。1901 年,清廷宣布新政,废科举,兴办学校,通令全 国各地改书院为学堂。1903年,关中书院改为陕 西师范学堂,这所延续近300年的著名书院从此 成为一所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学校。
书院现基本保持原貌,坐北面南。主建筑为 面阔五间的讲学堂——“允执堂”,由两座硬山 和一座歇山顶建筑勾搭而成,后檐加歇山抱厦, 平面呈“凸”字形。其两侧为廊庑。院内并建有 钟鼓楼、东西号房及学生书斋。清代扩建时,在 南面建牌坊一座,题额 “关中书院”。内凿丰圆 水池,池上架桥,北立小坊一座,上题“继往开 来”。东设东��, 西设西圃, 中建“精一堂”, 面 阔五间,其左右有为胁堂及两庑各五间,东西列 号房各50间。
现为西安师范学校的校址。
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 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 围。其重点保护区为允执堂,精一堂,一、二道 门厅。一般保护区为沿中轴线东至东长廊,南至 一门,西至西长廊,北至精一堂。建设控制地带 为西安师范学校围墙内。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