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中国考古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八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北京召开

摘要: 中国考古学会第六届八次常务理事会于12月22日下午在科学出版社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主持,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李季,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陈星灿,常务理事白云翔、朱泓、乔梁、焦南峰、孙英民、张弛、高大伦、赵志军等,以及中国考古学会14个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或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主持会议会议现场  根据本次常务理事会的议程安排,首先由14个专业委员会的代表向常务理事会汇报了《 ...
中国考古学会第六届八次常务理事会于12月22日下午在科学出版社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主持,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李季,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陈星灿,常务理事白云翔、朱泓、乔梁、焦南峰、孙英民、张弛、高大伦、赵志军等,以及中国考古学会14个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或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根据本次常务理事会的议程安排,首先由14个专业委员会的代表向常务理事会汇报了《2016年工作总结》,回顾了这一年各专业委员会取得的重要收获,并对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工作思路进行了汇报。每个专业委员会汇报结束后,王巍理事长都会进行简短的评议,鼓励各专业委员会不断开拓创新、互相借鉴,以期不断推进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

各专业委员会代表进行汇报
 
  按照研究专业的时代先后顺序,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社江研究员进行汇报。首先回顾了2016年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组织或参加了多项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重点强调了旧石器专委会2017年将分别在沈阳和郑州举办两次学术研讨会,同时对一些重要的、新发掘的旧石器遗址组织专家论证。此外,为配合世界文化遗产日活动,还将在著名古人类化石发现地或旧石器遗址所在地组织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新伟研究员对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汇报,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2016年参与组织了多次专业会议。特别是在筹办并参与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期间,组织中国考古学大会新石器专业委员会分组学术研讨活动,还有很多学者积极参加了公众考古的活动,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在新的一年将加强学者们的沟通,更好地服务,组织更多的学术活动,促进新石器研究的发展。

  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先生介绍了夏商专委会的各项工作。计划2017年召开第三次学术会议,地点拟定在河南省商丘市,议题以二里头文化与岳石文化为主举办相关学术研讨活动,扩大学术影响范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代表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汇报了2016年的主要工作。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有:筹办并参与了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组织中国考古学大会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组的学术研讨活动;在陕西扶风召开“周原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周原遗址与周文化研究、周原遗址的规划与保护、西周青铜器、铭文等问题展开讨论。还参与主办“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暨纪念苏家垄出土曾国青铜器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徐良高研究员代表两周专委会向常务理事会申请专委会增补委员,以促进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良性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洪石代表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做了汇报。2016年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期间,组织召开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组织召开第七届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撰写并发表会议纪要,并将编辑出版论文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计划从2017年起,每年举办一次秦汉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交流年度考古新发现及研究成果。

  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沈丽华代表进行汇报。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在成立之初召开了“陕西唐韩休墓及富平桑园窑址考古发现学术研讨会”,就韩休墓、统万城、唐代帝陵等考古发现和研究情况进行深入讨论。还积极参与筹划组织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及专委会分组讨论活动;参与合作组织“昔年茶事——河南巩义新出唐代茶器”展览;联合成立保护研究基地两处等。2017年计划在河北邯郸召开“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十二届年会”;配合上海论坛,做好筹划和组织工作。


各专业委员会代表进行汇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介绍了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内容:筹划组织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及专委会的分组讨论活动,议题主要涉及该时期的都城、地方城镇和重要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帝陵、墓葬的发现与研究,手工业、宗教及其他遗迹和遗物的发现与研究三个方面;组织了“近古都城和城镇遗址考古学术研讨会”;协助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织“山西2016年隋唐宋金重要考古发现专家会”。计划2017年组织考古发掘现场研讨会及考古专题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存信介绍了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2016年举办的多次学术研讨活动,包括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馆举行的“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文化遗产保护专委会学术研讨,组织参与中国考古学会“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评选办法的修订工作以及两项实验室考古结项评审活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将督促相关单位及负责人,尽早整理、编纂实验室考古报告,对发掘清理之后的遗存进行深入、科学地保护处理,开展多学科研究,以利于文化遗产长期有效的保存和展示利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吕鹏汇报了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2016年的研究成果。据统计,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本年度共发表研究论文71篇,研究遗址23处,专题研究深入,特点鲜明。同时在标本库、数据库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在学术交流方面,参与了第七届全国动物考古学研讨会。承办了“国家文物局生物遗存采样及实验室操作系列标准培训班”。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讲座,交流密切而广泛。

  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志军研究员介绍了本专委会的发展情况以及成立之后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分组讨论会上,与会学者围绕“南方稻作农业起源”、“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和“专题与历史时期植物考古研究”三个主题交流了新观点和见解,展示了植物考古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在第五届中国植物考古学术研讨会暨淀粉粒分析方法专题研讨会上,与会学者针对植物遗存类别中的木材、种子和果实、淀粉粒、植硅体和孢粉等进行交流,为植物考古学研究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各专业委员会代表进行汇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明辉介绍了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积极配合田野考古工作,在2016年组织了数十批次相关学者到田野考古现场鉴定、采样和合作研究,同时努力开展标本库、实验室建设工作,重视相关人才培养。还组织参与了多项学术会议及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目前正在收集中国考古学大会的论文,准备明年出版相关论文集。2017年计划召开数次小范围专题学术讨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汇报了公共考古专委会的工作情况。公共考古专业委员会作为最早成立的专业委员会,已策划并组织了: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组研讨会、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等面向公众的重要活动。今后将继续举办公共考古论坛、专题讲座、文博展览,并联合电视台或影视公司拍摄文物考古类专题片等,以多种形式活动,向大众普及考古知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雪莲研究员介绍了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的发展与成立情况。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在2016年参与诸多学术活动,特别是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及分组讨论会,会上学者积极发言讨论,效果显著。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参与希腊古人类洞穴遗址联合发掘工作,与牛津大学合作开展“欧亚草原的古代金属流通(FLAME)”项目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沈睿文教授介绍了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发展的情况,2016年9月刚刚成立的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在2016年创建微信公众号“丝绸之路考古”(Silk Road Archaeology),每周推送一篇相关学术论文和相关学术信息,现已逐渐形成一定影响力,未来将加大专委会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频率,并在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网页设立“丝绸之路考古”专栏,更加全面、深入地发布各类相关信息。


会议现场

  中国考古学会王巍理事长对各专委会为考古事业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肯定与感谢,强调要加强各专委会之间的交流以及国际考古专题交流,鼓励各专委会委员在国际上多发声,结合自身实际,实事求是地拓展考古工作,开拓创新。在未来工作中,要更加重视方法论的建设,活跃国内外学术交流,保质保量发表研究论文,不断推进考古事业发展。

  另一项重要议题是审议“关于成立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的申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莫多闻教授代表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做了汇报,详述了成立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的申请背景和章程草案,提出领导成员建议名单等内容。常务理事会还讨论了2017年拟在郑州举办专题性考古论坛以及2018年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举办地点等事宜。




作者:韩翰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