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新发现 | 聊城绳张唐代墓地——山东唐代墓葬考古新发现

摘要: 聊城绳张墓地位于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城街道绳张村西南(聊城云创项目地块)。南距徒骇河河道约1500米,北距济邯高速约1000米。所在地形为黄泛区冲积平原。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为配合聊城星光云创项目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建设用地范围内勘探出的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共发清理唐代晚期及五代后梁时期中小型土坑砖室墓24座,共 ...



聊城绳张墓地位于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城街道绳张村西南(聊城云创项目地块)。南距徒骇河河道约1500米,北距济邯高速约1000米。所在地形为黄泛区冲积平原。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为配合聊城星光云创项目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建设用地范围内勘探出的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共发清理唐代晚期及五代后梁时期中小型土坑砖室墓24座,共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漆木器,蚌器、砖质墨书墓志等各类材质文物50余件套。


墓葬所在区域地层基本可分3层。①层为耕土层,厚度约0.3米,黄褐色沙土,含大量植物根系、现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因项目前期开挖基槽机械碾压翻动,结构疏松,包含物杂乱。②层为淤沙淤土层,厚度4.5~5米,为唐代以后各时期的黄泛淤积,由浅黄褐沙土与红褐胶黏土叠压12小层,淤积痕迹明显,包含物稀少。③层为晚唐至五代前期文化层,厚度约0.6米,灰褐色沙土,含有唐代红陶片、灰陶砖瓦及红烧土、草木灰颗粒。所有墓葬开口于该层。③层以下为淤土层,土质纯净,罕见包含遗物。通过在发掘区东部布南北向3×90米探沟剖面可知,该区域唐代地貌为东北—西南向土岗地貌,最高处与最低处落差达2.5~2.7米,墓葬基本位于该土岗南坡位置。



一、小型砖室墓


小型墓根据形制可分三类。

第一类:长梯形砖室墓,共10座(M01、M02、M03、M04、M05、M06、M10、M12、M21、M22)。墓圹平面呈长方形,墓向南。墓室砖砌,南宽北窄,平面呈长梯形,底部未铺砖,壁用条砖平砌,顶部用条砖竖砌券顶,规模小。有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南。随葬器物稀少或无随葬品。如M02,墓室长2.3米。南端宽1.1米,北端宽0.4米,仅棺底随葬“开元通宝”铜钱一枚(图1)。

图1 M02

第二类:长方形砖室墓(M08),共1座。墓圹平面呈长方形,墓向南。墓室砖砌,平面呈窄长方形,底部平铺条砖,壁用条砖平砌,顶部破坏,形制不详。墓室长3.2米,宽1.3米,有棺痕,双人仰身直肢葬,头向南,有祔葬现象。随葬器物有红陶双系罐、青釉瓷碗、黑釉双系瓷罐、铜镜等(图2)。

图2 M08

第三类:带墓道舟形砖室墓,共4座(M09、M14、M20、M24)。墓圹平面呈外弧状长方形,墓道短,南向,底有台阶。墓室砖砌,底部平铺条砖,墓室北段尖,南段窄,中段外弧,平面呈舟形。前留简易墓门,用条砖平铺斜砌。顶部因破坏,形制不详。双人或单人仰身直肢葬。如M14,墓道残长1.5米,宽0.8~1.4米,墓室长2.6米,最宽处1.7米,双人仰身直肢葬,头向南,随葬器物有白釉瓷碗、灰陶罐等(图3)。

图3 M14


二、中型砖室墓


中型墓根据形制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带墓道方形弧边或圆形穹隆顶砖室墓。共8座(M07、M11、M13、M15、M16、M17、M18、M19)。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南向,墓道直壁,底部斜坡或台阶式至墓门底部。墓门两侧用条砖平砌,上部由条砖竖砌门券,前有封门砖平铺斜砌。墓门后甬道较短,下用条砖平砌,顶部竖砌拱形券。墓圹圆形,墓室底部条砖平砌,墓壁圆形者直接上收为穹窿顶,墓壁下部方形弧边者砌至第11~13层左右四角再抹角转圆,上收至穹窿顶。墓室中后部用条砖平铺砌棺床外壁,内填土,上铺砖。棺床外壁雕都壸门。墓室左右壁有简单灯檠、直棱窗等砖仿木结构装饰。有棺,因墓葬进水,人骨较散乱,头向西,一般为夫妻双人葬,存在二次开启墓门的祔葬现象。随葬品多置于棺床下,随葬器物有瓷执壶、彩绘红陶塔式罐、瓷碗、瓷灯盏、铜镜、铜钗、铜钱、蚌粉盒、墨书墓志砖等。基本组合为塔式罐、白釉瓷碗等(图4、图5、图6、图7、图8、图9)。

图4 M15

图5 M13

图6 M11出土器物组合

图7 M13出土器物组合

图8 M15:8双鸾宝相花纹铜镜

图9 M07:7灰陶研磨器

第二类:梯形弧边叠涩顶砖室墓。共1座(M23)。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南向,墓道在墓圹南面偏西,直壁,底部呈斜坡至墓门底部。墓门两侧用条砖平砌,上部由条砖竖砌门券,前有封门砖平铺斜砌。甬道较短,顶部砌拱券。墓圹长圆形,墓室平面呈梯形弧边,前宽后窄,墓室壁下部残砖平铺,无棺床,墓壁用条砖四顺一丁砌筑,顶部上部用条砖叠涩渐收15层起顶。墓室内木棺两具,夫妻合葬,皆仰身直肢葬,随葬品仅在墓室东南角有一红陶双系罐(图10)。

图10 M23


此次发掘出土的6方纪年墨书墓志砖。最早年代为唐大和六年,最晚为后梁开运三年。基本能确定该批墓葬的年代,其他墓葬结合开口地层及墓葬形制和出土随葬品特征来判断,也在此时段内。


这批纪年明确的晚唐及五代后梁时期墓葬,对鲁西甚至山东地区的唐墓确立了年代标尺,深入了原来人们对于山东地区晚唐及五代时期墓葬的一些认识。6方墓志的志文所涉晚唐博州城内外历史地理信息和环境信息十分丰富,对于纠正史料中记载的唐代博州城的位置,对博州城内外的聚落名称、方位、地貌和自然景观等历史地理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由于受历代黄河淤积影响,今聊城市境内地表几乎不见唐代的任何遗迹,新发现的墓葬和墓志记载对完善该区域的地方史编年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墓志记载可知至少有三群不同姓氏人埋葬于此,而且生前居住地不同,有居住城里的如延福坊内杜家,城外草市内李家、市郊平陵乡魏公坊(里)内杨家,有单身葬如李氏女,有一次性合葬杨府君,有二次祔葬如杜元阳夫妇(图11),杜期夫妇等。故推测该墓区应为博州城北郊,土山乡土岗前面专置公共墓地。

图11 M16:3李氏墓志


该墓地出现的塔式罐在山东地区较少见,而在聊城西临的邯郸、邢台和豫北地区出土过与之形制、纹饰类似或雷同的塔式罐。墓地出土的瓷器窑口多为相州窑、邢窑系列,而少山东本地窑口瓷器。考虑或为晚唐时期博州处于魏博节度使腹地,军事统治区域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互动强于所谓的政治区划(图12、图13)。

图12 M07:1塔式罐

图13 M05:1青釉高颈瓶

作者及单位:刘文涛(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彦(聊城市东昌府区博物馆)、陈永婷(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吕黎黎(聊城市东昌府区博物馆)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潞欣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