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案例

于精微处见深意 卡尔纳克大多柱厅考古

摘要: 于精微处见深意卡尔纳克大多柱厅考古文 图 / 李晓东作者于卡尔纳克神庙多柱厅勘查 疑虑,带我来到卡尔纳克 2016年11月,应美国孟菲斯大学埃及考古项目负责人、埃及学家皮特·布兰德(PeterJ.Brand)教授邀请,我前往埃及卢克索,加入“卡尔纳克神庙大多柱厅巨柱浮雕与铭文整理校对项目”一个考古季的工作。接受邀请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当时尚无中国 ...


于精微处见深意

卡尔纳克大多柱厅考古

文 图 / 李晓东

作者于卡尔纳克神庙多柱厅勘查

疑虑,带我来到卡尔纳克


2016年11月,应美国孟菲斯大学埃及考古项目负责人、埃及学家皮特·布兰德(PeterJ.Brand)教授邀请,我前往埃及卢克索,加入“卡尔纳克神庙大多柱厅巨柱浮雕与铭文整理校对项目”一个考古季的工作。接受邀请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当时尚无中国学者到这个考古圣地实地工作过;二是对这个项目有些疑惑与不解,想通过参与其中得到答案。疑惑很简单,卡尔纳克神庙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极高的古代遗址,70年前哈罗德·海登·纳尔森(HaroldHaydenNelson)就主持了神庙大多柱厅铭文与浮雕的勘查整理,之后威廉·默南(F.WilliamF.Murnane)带领团队继续在大多柱厅勘查和整理,埃及学家一直在关注着这些铭文与浮雕。70多年过去,大多柱厅129根巨柱上的铭文都已记录在案,铭文翻译工作已经做完;浮雕图案都已拍照、描画、标号;考古报告编辑成册出版发行工作也已完成。难道还有没被发现的铭文或浮雕留给现代学者去兴师动众设立项目,并召集美国、加拿大、法国还有中国的学者每年在现场工作吗?皮特·布兰德教授作为默南先生的弟子,主持孟菲斯大学埃及考古队每年在此的工作,连续多年从不间断,并声称项目要持续50年。田野现场工作究竟如何进行的?

决定前往埃及参与大多柱厅巨柱铭文与浮雕整理勘正工作后,身未往书已到,皮特·布兰德教授寄来《卡尔纳克神庙大多柱厅铭文浮雕指导纲要》,厚厚的一本,内有大量图片实例。相关内容之细超出想象,仅将书中第一部分目录翻译成汉语列于下,便可窥见其工作之细腻程度:

目录

第一部分:卡尔纳克大多柱厅巨柱铭文浮雕校对草案

引言:仔细看,再看,再仔细看!

铭文浮雕校对一般程序,技巧与手段:

团队合作:

寻找图像与铭文的类似:

清理浮雕

自然光线条件下的重要

北面墙

东面墙

南面墙

西面墙

光线中的其他因素

镜子的使用

校对单

校对程序,一步一步

初查

首校

“签署工作”

二校

三校

团队间咨询

校对的最后批复

纳尔森图画校对一般方针

校对纳尔森线描步骤

第一步 :图画首次评估

第二步 :圣书体文字铭文精准性检查

铭文浮雕哲学与方法

校对单标注与简写

艺术风格与图像学

圣书字体铭文字体

浮雕与铭文的更改

重刻与微调

篡改与重写

偶像破坏

涂鸦

朝圣勺状挖痕

浮雕与铭文的损坏

损坏记录例证

未被记录的其他因素

记录内容 :纳尔森巨柱浮雕线描

这么细腻的对比勘查似乎已经超出了考古学与历史学的研究范畴,这么费钱费力费人的考古项目对于古埃及考古或历史研究究竟意义何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1 月我飞往埃及卢克索,皮特·布兰德教授到机场迎接。加入团队后,我立即就开始了大多柱厅铭文与浮雕图画的整理勘正工作。两人一组,一个一个柱子从上到下每个环栏(bandeau)都进行仔细观察对比记录,包括铭文的刻写习惯,浮雕图画的线条风格,残存哪怕是一点痕迹的原始色彩,全都记录在案。一个柱子勘查对比完毕交给下一组核对,遇到不同意见会有更多人参与核对。偶有争执不下,各位学者会齐聚会诊,仍有异议则存疑待查。正如《卡尔纳克神庙大多柱厅铭文浮雕指导纲要》第一部分“引言”中开宗明义所写 :

“艰苦而细致地勘查浮雕与铭文的必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碑文学家在检查和记录铭文时必须始终意识到这样一些重要问题 :圣书体文字文献的古字和书法,图画场景中人物的肖像学和艺术风格,涂鸦的存在,涂鸦及各种图画损毁的存在,仅有几处的名字被灰泥或颜色涂抹的存在。因为有铭文损坏,王名被篡改,浮雕破坏和重刻,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深层的东西和可能发生的情况,这样才有可能恢复损坏的文字和丢失的图像。对于定型化的浮雕图画和程式化的铭文,王室名字和头衔等的基本熟知皆为其先决条件。碑文浮雕专家亦应知道其正在记录的所有类型图画场景的基本图像和主题内容。例如,在记录新王国战斗场景图画时,必须可以识别马匹和战车的装备与配饰,还有倒地敌人的姿势,外国人和埃及士兵的不同服装以及防御工事的面貌。在仪式场景中,各种神祇与法老的王冠、服饰、仪仗和权杖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场景残破的情况下。因此,奉献活动的类型,奉献的礼物以及各种仪式设备,例如祭奠器皿、祭坛、香杖等,也都应一一识别。……考虑到所有这些要求,除了浮雕不可避免的损坏情况与现场经常遇到的困难的工作条件外,还需要集中精力和耐心来充分观察和忠实记录墙上的每一丝信息。”

与埃及考古家族老大阿里合影

考古队是这么要求的,实际工作也是这么完成的。然而,这样细致的工作在学术上会有成果吗?

做起来,才见分晓

粗放是科学的大敌。随着现场考古工作的进行,我们发现了很多过去从未想过,如果不是深入细致的勘查可能永远也无法想到的问题。

巨柱上从上到下八九个环栏中二、四、六、八栏往往是铭文,将一、三、五、七、九栏的王名圈与浮雕分割开来。四个铭文栏中的内容非常相近,纳尔森的图画记录与铭文整理非常完整,甚至每栏铭文以“生命”符号起始与结束的记录也非常清晰。然而,经现场再次仔细勘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生命”符号都正对西方,虽然绝大多数如此。西方是生命的入口,面向西方表明生命的起始与终结都是这个方向。为什么在大多柱厅的北厅有个别巨柱上的铭文朝向出现了偏差,与其他巨柱铭文规律违和?这种情况有三种可能 :一为当初建造时工匠的疏忽,二是建造时有意为之,三则是后人改动的结果。从卡尔纳克神庙严谨的布局与精密的设计看,当初修建时工匠疏忽的可能性不大,所有偏离方向的“生命”符号及其所在巨柱上全部铭文与浮雕朝向皆发生了偏转,且都位于大多柱厅北厅 ;有意为之则有深刻的设计思想,亦没有根据 ;后人改动完全可能,可用意何在尚需寻找根据。

卡尔纳克神庙结构布局示意(版权 CFEETK,汉化高伟)

在勘查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情况,虽然整个大厅中巨柱表面上的铭文与浮雕都因阳光的曝晒已经几乎没有了原初颜色,但脱色的程度却并不均衡。抬头向上看会发现横梁底面因阳光无法照到而色彩保存较好,但却无法解释为什么巨柱下部颜色明显比上半部保存得好很多。经研究发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大多柱厅曾被厚厚的沙土掩埋过,沙土掩埋的部分由于未被光线长期照射,保留了原初色彩,而上半部因露出造成曝晒失色。那么,北厅某些“生命”符号从面西的规律中偏离,有没有可能和色彩不均衡有着相似的原因呢?答案仍然在细致的勘查中,解谜钥匙是第二塔门入口门墙上新发现的一处阿拉伯语涂鸦,内容是“大多柱厅北厅中 12 根柱子倒了,但马上被再次立起”,涂鸦日期是 1899年 10 月 3 日。原来部分巨柱在近代倒伏重立过程中,因为当时不知道铭文朝向的设计具有含义而未能顾及朝向。

普塔赫神庙遗址(复原后)

卡尔纳克大多柱厅是阿蒙神庙的主体部分,这座神庙既然是献给阿蒙神的,即使有其他神祇身影出现也应该跟在阿蒙神的身后或围绕阿蒙神崇拜而现身。然而,经过细细勘查整理,发现大多柱厅南北主轴线上北厅靠近北门的巨柱面向主轴的浮雕与铭文不是阿蒙神,而变成了普塔赫神。又一个让人不解的问题。这条轴线中间与神庙东西主轴相交,南侧出南门可走向尼罗河,北侧出北门通向孟图神庙。古埃及时期每年会有很多宗教仪式在这里举行,尤其是阿蒙神盛大的出行游行,便主要在神庙主轴线上行进。主轴线上的铭文与浮雕画面自然都是阿蒙神,怎么会有普塔赫神出现在阿蒙神队伍行进的必经之路上?我们知道,古埃及的神有时还会拜会其他神祇,如果普塔赫神有一处居地(神庙)距卡尔纳克大多柱厅北门不远,阿蒙神可能就会在特定节庆时与之会面,所以大多柱厅靠近北门的巨柱上就可能出现普塔赫神的形象。但北门面向的是孟图神庙,除非阿蒙神庙与孟图神庙之间还有一个普塔赫神庙倒塌掩埋而不为人知,否则这个推论不能成立。幸运的是,从大多柱厅北门出来通向孟图神庙的路径上还真有一处残破的神庙遗址,经过初步的考古工作后发现,还真的就是祭拜普塔赫神的神庙。

此类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在这个考古项目中还有很多,比如从主轴线浮雕正反面风格的细小差异发现古埃及神庙建筑存在“面子工程”,从而想到大多柱厅是否为一次性建成?发现铭文与浮雕的细微篡改痕迹,浮现出背后的法老更替与政治变迁。

对埃及考古来说,做比想重要。有时候甚至只有做起来,才有方向。做与想相辅相成,永远不可分开。不是只有形而上的抽象才高贵,科学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互动。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016 年卡尔纳克大多柱厅的考古工作经历对我有许多启示,在赞叹其于精微处见深意的同时,促发我做更多的思考。首先,精细的勘查研究发现真正的问题。科学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里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是真正的有价值的问题是在对研究对象的勘查研究之后发现,而不是拍着脑袋想出来的。不研究无以提出真问题,不经研究提出的问题十有八九是假问题。假问题虽然都很好看,但层次过于肤浅且早已被人解决,或者所提问题根本就不存在。比如“古埃及的城市化问题”,从哪个古文献中看到或者从哪个考古遗址中显示出古埃及有了城市化?从观念出发借用别的文明研究概念或术语提出自己的问题,一定是个假问题,其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因为先定下结论然后去找材料证明,那大概率是什么结论的证明材料都能找到的。第二,问题诞生的路径应该是从研究对象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的。真问题的发现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只有细察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只有不停追问才能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人人都能看到所提问题,这样的问题大多都是常识。

这次考古经历给我的另一个启示是先有研究对象,后有研究问题。这不仅仅是考古研究的正确开端,亦是历史研究的正确开始。卡尔纳克大多柱厅项目开始的时候只有具体的对象勘查校对,具体会发现什么问题谁也不知道。因此发现的每个问题都是首次发现,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深刻而专业。学术研究中主题先行早已受到诟病,但似乎仅限于文学创作理论的批判,社会科学等领域似乎很少有人提及,但主题先行的研究在中国的社会科学领域比比皆是。埃及学诞生于西方,最初与考古博物一体,或者说考古博物本来就是埃及学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埃及学由于历史的原因被划在历史学当中,成为世界古代历史的一个领域。于是,世界历史特别是古代史研究中问题先行便影响并主宰了这个本来与考古博物一体的领域,使得我们的研究成果多虚无缥缈,没有根基。这样的学术研究看上去很美,但形式大于内容,而考古将中国的埃及学拉回到坚实的地面上来。2019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启埃及考古项目,我和金寿福教授两位专业埃及学学者先后加入考古队,前往卡尔纳克神庙区孟图神庙遗址参与田野考古工作。

孟图神庙考古项目已经进行了三年,进展顺利,成绩可观。在做了整个遗址的考古探勘之后开始对遗址进行清理并做3D 建模,重点区域仔细发掘。这是一个国人与学人都广泛关注的项目,因为这是中国考古队第一次走入欧美各强国学术团队都涉足的全球考古圣地。中国队伍的加入不仅在学术上可以与各国考古学者互相交流,为世界古文明的研究贡献我们的力量,亦可于学术上直接展现中国的风采,其政治意义不可低估。然而,人们普遍期待的恐怕是中国考古队在孟图神庙遗址有惊人的发现,即使不是震惊世界的发现也应该是足以让国人期待的发现。然而,以一个埃及学学者对孟图神庙百年历史的了解,对于孟图神庙能否有惊人发现的判断一定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50 年前法国考古队就在这里进行了考古,对遗址的四个重要区域都已进行了考察,孟图神庙主区、玛阿特神庙、哈尔帕瑞神庙和圣湖遗迹都有详细的考古报告。中国考古队的工作在法国考古队基础之上进行,于是便出现与我加入美国考古团队在卡尔纳克大多柱厅考古时相同的疑问 :中国考古队在孟图神庙的工作能留给我们什么成果?

孟图神庙主庙围墙的南墙

中国考古队在孟图神庙遗址追求的学术目标虽然会有 50 年前法国学者在此考古的影子,但考古学理论方法的发展以及设备手段的进步都会让考古成果有质的飞跃。就新发现而言,非专业考古人期盼的惊人发现往往都是浅层次的,期待发现竖井,发现未被盗过的墓穴,发现木乃伊,孟图神庙遗址不可能发现这些东西。专业的重大发现是能够解决历史(包括史前)重大问题的发现,在考古队一遍遍梳理过的地方往往不可轻得。期待的发现未必一定能获得,细致的工作却一定会有期待之外的惊喜。仅举一例,在孟图神庙主庙围墙的南墙上,有一处打破围墙的小室残留,显然是依主庙外墙而建。这个小室将外墙当作了自己的北墙,并在北墙上装饰了浮雕与铭文。浮雕是法老向玛阿特女神表示崇拜的场景,对称布局,中间是两个玛阿特女神背靠背站立,两侧分别是戴着蓝冠的法老与戴着圆帽冠的法老,法老身后各一个身材相仿的人物。这种浮雕图画在古埃及经常出现,显然是同一主题的对称图画。法老是同一个人,正如中间的玛阿特女神是同一个神一样。从其残破的铭文中可以读出王名圈中的名字,据此断定,法老是第二十王朝的最后一位,即拉美西斯十一世。然后,遗憾的是法老身后之人两侧图像头部都遭损坏,无法辨认,铭文中亦未说明此人为谁。这是个专业的问题,前往孟图神庙遗址考古之前,无人会想到第二十王朝的拉美西斯十一世会与孟图神庙发生关联,更无法预先知道有一个不明身份的人物出现在拉美西斯十一世的身后。无论这个问题的解决会将我们的研究引向何处,是否会揭出一个公案,这个问题都不是仅凭我们聪明智慧的大脑就能够想出来的。这是个真正的问题,是在对遗址细致的勘查中发现的问题。

我们可以根据浮雕上的服饰以及拉美西斯十一世统治时期的历史,特别是新年号“复兴”(whm msw)出现的情形推断,这个人应该是当时的阿蒙神大祭司阿蒙霍泰普。在浮雕上以同等身量表现自己可以与拉美西斯十一世分庭抗礼,印证了阿蒙霍泰普曾经挑战王权的历史记载。这个不知为谁的形象头部破坏,是年久磕碰而致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有意为之,是否为应拉美西斯十一世邀请返回底比斯勤王的库什总督匹奈何西(Pinehesy)所为?这样在逻辑上就说得通了 :阿蒙霍泰普挑战王权,拉美西斯十一世请库什总督返回镇压,之后反叛者阿蒙霍泰普的形象遭到砸击损坏。但猜测总归是猜测,确证还需要证据,问题并没有解决。

这仅为一例,随着中国考古队在孟图神庙遗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多的问题,更为深刻的发现会不断出现。这也验证了“卡尔纳克神庙大多柱厅巨柱浮雕与铭文整理校对”项目给我们的启示 :于精微处见深意。

(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1年07月刊,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授)


分类: 中文 研究 域外案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