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河西走廊 | 拉梢寺石窟

河西走廊石窟分布图
”
渭河上游
中华古代文明
重要发祥地之一
从已发现的“武山人”头骨化石推断
早在三万八千年前
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1987年武山县鸳鸯镇苟山村狼叫屲遗址出土的武山人头骨化石
通高21.5cm,横阔13cm
武山
一条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陆路丝绸之路
对外经济、文化
进一步开拓、交流、发展
佛教在各地区的传播
开窟造像成为
上至皇室宗族、大臣显贵
下到地方官吏及商贾、豪族等
信奉和敬仰佛法的社会时尚
水帘洞石窟群
是当时佛教文化盛行
和开窟造像比较发达的佐证
[video]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090991394742992897[/video]
1
艺术
秦孝公元年
(公元前361年)
武山纳入中原版图
三国魏时曾称武城县
后改回原先的新兴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
这里是北方七国先后争战的地方
北宋时设宁远县
直到民国二年(1913年)改称武山
武山地处丝绸之路南路通道
水帘洞石窟群、木梯寺石窟
与天水麦积山、甘谷大像山沿路相衔
西接黄河上游的永靖炳灵寺石窟

通往水帘洞石窟群的山路
基本概况
ji ben gai kuang
武山县水帘洞石窟群位于县城东北25千米的鲁班峡谷中,始建于北周,隋、宋、元、明等时期续建重修,据文献记载曾有“七寺五台”的规模,但后因自然和人为的因素,现存水帘洞、显圣池、拉梢寺和千佛洞四个单元,保存历代窟龛69个、塑像160余尊、壁画2400多平方米。
”
其中
水帘洞石窟群中
拉梢寺大佛
因留存了世界上最大的摩崖浮雕佛像
成为河西走廊石窟群最为壮丽宏大的篇章

拉捎寺摩崖浮雕
整个崖壁一佛二菩萨雕凿面积达3600平方米
中间释迦牟尼佛通高42.3米,宽43米
两旁的胁侍菩萨身高50余米
左侧有上层五立佛下层十立佛塑像
加之满涂崖面的
说法图
千佛图
飞天等
壁画内容
构成了顶天立地气势非凡的说法场景

主尊大佛
根据拉梢寺遗存的铭文题记
该石窟由北周秦州刺史
尉迟迥
于北周明帝三年(559 年)创建
主体为三尊摩崖浅浮雕大佛
为摩崖石胎浮塑造像
兼有部分泥塑
据文献记载
拉梢寺名字的由来
是工匠们砍树堆积至崖顶
边建边拆
拉着树梢建成
故名为“拉梢寺”
跟麦积山的建造故事相似

麦积山石窟全貌 1957年
拉梢寺主佛为释迦牟尼像
高约34.75米
低平肉髻
面形丰圆
浓眉大眼
双耳下垂
脖颈粗短
穿圆领通肩袈裟
结半跏趺坐于七层佛座之上
衣纹为阶梯状凸起泥条
左脚掌心向上
在佛教中文化中
左脚朝上为降魔佛
右脚朝上为吉祥佛
所以这是一尊降魔佛
该佛朝上的左脚掌心
离脚指头比较近的脚中央有一法轮

主佛八层头光为同心圆形
最内圈为彩绘折枝花卉纹饰带
第二圈至第六圈是彩绘的波浪纹
第七圈是彩绘花瓣纹
第八圈是彩绘红色纹

尤为罕见的是
拉梢寺大佛的莲座
出现了独特的七层佛座设计

七层佛座
其中动物和莲瓣交互形成
一、三、五、七层为双层仰覆莲瓣
二、四、六层是狮、鹿、象三种动物
莲瓣是从高到低
而动物是从低到高的塑造
第二层动物狮子原有九只
现仅存五只
头朝外呈卧的姿势
高1.8米,宽1.82米
卷毛竖耳
张嘴露牙
双腿前伸趴在地上
凶猛无比
而又形态各异
栩栩如生


莲座浮雕卧狮图
第四层的鹿跪卧在地上
共9只
中间一只为正面形
两侧各有四只左右侧向而卧
双腿前伸
高2米,宽1.75米
弯角竖耳
嘴角露出长牙
目光温润而坚定


莲座浮雕卧鹿图
第六层大象呈站的姿势
高3.05米,宽1.7米
大耳下垂
双牙前伸
鼻尖略上卷
造型敦厚沉稳
狮、鹿、象
这几种与佛教密切相关的动物
被广泛应用在佛教雕刻中
从印度早期美术
到中亚、西域
再到中国内地

莲座浮雕大象图
拉梢寺大佛的佛座把这几种动物组合在一起
同时出现,非常少见
既富有装饰效果
又是组合的形式
既引进外来的因素
又与当朝实际相结合
显示了拉梢寺造像中最为独特的一面

佛座泥塑图
宋代在佛座上塑造了三尊木胎泥塑
高6.9米,寬4米,进深0.3米
龛内正中塑一立佛
左、右各塑一胁侍菩萨
这是拉梢寺现存不多的宋代塑像
造像用泥精细
塑造技法娴熟
可与麦积山同时期的塑像相媲美

泥塑局部图
主佛左手边的胁侍菩萨
身高约27.25米
头上戴的是三瓣样式的莲式宝冠
脸形方中有圆
额头中央塑有白毫
弯弯的眉毛
双眼半睁
眼睛略微微下视
上身穿偏袒衫
手腕戴有镯子
手臂戴有臂钏
手里捧着莲花
身体微微侧向大佛表示对大佛的虔诚
右侧菩萨身高26.75米
与左侧的菩萨
在面容、服饰、姿态基本上是一样的
手里也拿着一束莲花
身体侧向大佛
两尊胁侍菩萨面带微笑
虔诚而从容


左右两侧胁侍菩萨
北周五帝
除武帝外皆崇佛
达官贵人、僧侣百姓
各阶层开窟造像成为一种风气
尉迟迥在拉梢寺开龛造像前后
北周地方长官建平公在莫高窟开窟造像
大都督李允信在麦积山营造七佛阁
而尉迟炯修建的拉梢寺
佛像高高在上
彷佛镶嵌于天地之间
充分反映了当时政权与民众
对佛的崇敬和对佛国天堂的向往
2
文化特点
北朝禅修思想文化

宋元藏传佛教思想

儒释道三教合一、兼容并蓄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交融、巧妙结合

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相结合

3
总结
9
23
“
水帘洞石窟群本身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为中国古代多元文化融合提供了历史见证。而麻线娘娘的美丽传说,使这片千年遗存的精神家园有了有力的支撑,也正是因为有了麻线娘娘的神奇故事的广泛传播,才成就了对源远流长的历史、宗教文化与精美绝伦的摩崖浮雕艺术、美妙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最有力、最有效的保护。
来源:斖斖艺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