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崇信县丈八寺遗址抢救性发掘简报

摘要: 2020年5月18日,崇信县博物馆在野外文物安全巡查过程中,发现我县一般文物保护单位丈八寺遗址有疑似不法分子盗挖痕迹。为确保文物安全,防止文物遗存遭受非法破坏和盗掘,5月19日,经报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县博物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部分暴露于遗址地表的佛教文物遗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一、地理位置和分布范围丈八寺遗址位于崇信县锦屏镇铜城 ...


2020年5月18日,崇信县博物馆在野外文物安全巡查过程中,发现我县一般文物保护单位丈八寺遗址有疑似不法分子盗挖痕迹。为确保文物安全,防止文物遗存遭受非法破坏和盗掘,5月19日,经报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县博物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部分暴露于遗址地表的佛教文物遗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
一、地理位置和分布范围
丈八寺遗址位于崇信县锦屏镇铜城村东北的山嘴上,东、南、北三面环沟,西面连接西庄塬子,南北有东西走向的山脉,汭河由西向东从遗址以南穿流而过。根据地表遗存和地形地貌分析,初步确定该遗址为佛教寺院遗址,分布范围东西距离62米,南北距离62米,分布面积3844平方米。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我县将丈八寺遗址确定为崇信县一般文物保护单位。

(丈八寺遗址)

二、遗址现状和遗迹
遗址平面略呈正方形,地形平整,原为农业用地,种植有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矮植果树,性质为村公有用地。2010年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后,保护范围内再未进行农作物种植和其它生产经营性活动。目前在地表可见的遗迹分布情况如下:
1、位于遗址东南角有一座人工夯土筑成的疑似塔基的建筑1处,直径4米,残高1.2米,构筑材料以黄土为主,其中夹杂有少量灰砖及陶器残片;在“塔基”东侧有一直径0.9米的半竖穴式盗洞,底部坍塌严重,残存深度约3.9米。据当地年长的老百姓反映,此盗洞出现已有十余年时间,初发现时曾有群众下洞查看,后传洞底修建有灰砖筑成的台阶和近似房屋的建筑,不排除此“塔基”下建有地宫的可能性。因此次发掘只限于抢救性清理,故未做进一步探查,真实情况暂无从考证。
(塔基)
(盗洞)
2、在遗址北边界残存有一段夯土墙,呈东西方向,因年久失修,坍塌较为严重,仅存残长约23米,最厚处1.3米,最高处1.8米;在残墙外侧的断崖面暴露有经过人工回填的疑似砖瓦窑残址1处,高约3.7米,最大处直径2.4米,最小处直径1.8米。窑口、底外撇,中部内收,剖面略呈“亚”字形,窑壁为灰色粘土均匀涂抹而成,并经过高温烧灼,质地硬度接近砖瓦,最厚处约0.4米。
(残墙)
(砖瓦窑)

(文化层)

  琉璃筒瓦

  瓦当

  脊兽

三、文物遗存
此次抢救性保护发掘共清理文物9件,其中佛教石刻3件,铜质圆钱6枚。
佛首:高1.15米,宽0.64米,厚0.40米。佛螺发低肉髻,面部残泐不全,眼、鼻仅存部分印迹,双耳、口、下巴保存相对完整,颈部后端有一半圆形卯孔,后脑部呈平面且边缘无明显弧度,疑似有背屏等构件相配套,也不排除因平凉地区砂岩石质的特性,在遭人为破坏时将佛首劈为前后两半的可能。

(佛首正面) (佛首侧面)


佛身残件:通长1.08米,宽0.98米,厚0.41米,疑为榫头和佛身连接的残存部分,榫头一端为方形,长0.47米,宽0.78米,厚0.41米,有明显的直条状人工雕凿痕迹,连接的佛身残存部分平面阴刻栅栏状纹饰。

(佛身残件)

台座:台座通高0.76米,由基座和宝妆覆莲座组成。基座为方形,长1.59米、宽1.56米,高0.48米,四立面均浮雕,共开十七龛,其中正面开五龛,正中龛内雕刻一高圈足博山炉,炉身饰火焰纹,两边饰莲茎,座下饰莲瓣。此博山炉外观典型,辨识度高,只是加入了部分佛教文化的因素,如炉身两侧近身处装饰莲茎,炉座下饰莲瓣等。在平凉地区出土的众多佛教石刻中,这种博山炉题材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只是在外形上存在部分差异。
在中龛外两侧由内而外依次对称雕刻两比丘、两力士和两护法狮子,比丘和力士共用一龛,而两护法狮子却各独用一龛;两比丘身着袈裟,大耳高鼻,面带微笑,双手交腹,双目对望;两力士弓腿向内而扭身望外,均一手捧腹一手拳起;两狮子大眼、高鼻、阔嘴、卷毛,尾巴高耸,昂首挺胸,体型健美,左侧法狮头部刻有鬃毛,再对照右侧法狮,似有雌雄之分。
其他三面均一面开四龛雕四像,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序,左立面依次雕刻河神、珠神、□神、□神,后立面依次雕刻鬼子母神、□神、牛神、象神,右立面依次雕刻火神、风神、□神、树神等十二神王,平面四角分别阴刻一朵莲花,莲心均有一圆孔;基座之上雕刻覆莲座,直径1.54米,高0.28米,中心凿挖一方形卯孔,长0.86米,宽0.60米,深0.45米。

(台座正视图)

(基座正立面)

(基座左立面)

(基座后立面)

(基座右立面)

钱币:共出土钱币6枚,均为铜质,圆形方孔,其中唐钱4枚、宋钱1枚,剩余1枚因锈蚀严重,无法辨识。

(出土钱币)

四、文物价值
根据目前出土造像、石刻的形制和风格,以及文化层中暴露的方砖、板瓦、琉璃筒瓦等文物遗存综合分析,丈八寺应始建于北朝,而存续时间当在千年以上。据《甘肅通志·巻十二》中载:“丈八寺 在崇信縣銅城 佛髙丈八巍然屹立”。“《甘肃通志》是现存第一部甘肃省级旧地方志书,由清甘肃巡抚许容监修,进士李迪、张能第、甄汝翼、郑铎、樊初荀等于雍正十三年(1735)撰出,乾隆元年(1736)刊刻成书,同年进呈皇帝,后抄入《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属。”据此推断,丈八寺的损毁时间应在清乾隆年后,虽然具体损毁时间现已无从考证,但以公元581年北周灭亡到公元1736年乾隆继位计算,丈八寺在经受了历史上三次毁灭性的破坏之后依旧屹然而立,存续时间至少超过1155年。
五、结语
根据丈八寺出土的巨大佛首和台座,结合国内各地现有的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身材比例,曾今屹立于崇信丈八寺中的这尊佛教单体石立像的身高完全可以达到一丈八尺,这在全国范围内都实属少见,也从正面印证了丈八寺曾今的荣耀与辉煌。尤其是出土的台座,体量之大、雕刻之精美、内容之丰富、保存之完整,在国内几无与之媲美者,是我国佛教石刻造像中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对研究北朝时期石刻造像和佛教文化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奠定了新的基础。
笔者仅以此文为引,以求教于方家,期望能够引起国内外佛教文化和石刻造像深研者之兴致,继而使此宝贵的文化遗址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掘,使出土的佛教遗珍深奥之处能早日大白于天下,并对文中所言有误和不到之处加以指正。

  

  来源:崇信县博物馆 信搏涛

  审核:张虎平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