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法藏敦煌遗书P.3810,真的是唐代竹纸?

摘要:   每次梳理竹纸历史相关资料,许多前辈老师总会提及敦煌遗书中有一件唐代竹纸书写的文书,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为P.3810。其中“P”是伯希和名字Paul Pelliot的缩写,说明这件东西是伯希和当年从敦煌掠走的。似乎目前发现最早的书写竹纸实物,就是这一件了。这么重要的纸史物证流落海外,无法得见真容,总免不了非常好奇。  从目前纸史中对竹纸 ...


  每次梳理竹纸历史相关资料,许多前辈老师总会提及敦煌遗书中有一件唐代竹纸书写的文书,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为P.3810。其中“P”是伯希和名字Paul Pelliot的缩写,说明这件东西是伯希和当年从敦煌掠走的。似乎目前发现最早的书写竹纸实物,就是这一件了。这么重要的纸史物证流落海外,无法得见真容,总免不了非常好奇。

  从目前纸史中对竹纸发展历程的研究结果来看,一般认为直到宋代竹纸制作技术才发展成熟,造出了可供书写的纸张,正式登上文化用纸舞台。在此之前唐代虽然已有竹纸生产,但技术尚未成熟,制成的纸张质地粗松,多为丧葬用纸或生活用纸。西北有些墓葬曾出土过唐代竹纸实物,粗糙不堪,类似于现在的黄表纸。

  P.3810这件敦煌竹纸文书,不仅能书写文字,还历经一千余年完好保存至今,似乎是竹纸史当中的一个特例,或者说是Bug。究竟是竹纸史太过保守?还是这东西“穿越”了?仔细整理P.3810相关资料后发现,这里边原来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不妨略作梳理与朋友们分享。

  伯希和在藏经洞

  原来这件文书不仅跟竹纸史冲突,跟敦煌学中的已有结论也冲突过一回,具体来说就是跟敦煌藏经洞的封库时间相冲突,竟然比封库的时间还晚,难道又一次“穿越”了?穿越一次还可以研究探讨,穿越两次似乎就不太正常。

  最先注意这个问题的是敦煌研究院的谭真老师,他在1988年曾撰文《从一份资料谈藏经洞的封闭》,谈到P.3810文书中有一篇《养生神仙粥食方》,配方里有味“山药”,类似于现在的山药粥食谱。谭老师认为“山药”一词具有特定的时间节点,山药原先叫“薯蓣”,唐代宗(李豫)的时候为了避“豫”讳,改名叫“薯药”(听着怪吓人的)。后来到宋英宗(赵曙)时为了避讳“曙”,又改名叫“山药”(也是够折腾)。

  我是薯药,你敢吃么?

  呼吸静功妙诀,左起第三列,有“山药”

  尽管“山药”这个词在宋以前的文献中偶有出现,但都是泛指山野草药,并未特指这个熬粥的山药。所以,P.3810中这个山药粥食谱应该写成于宋英宗(1063-1067)以后。但是,敦煌学领域普遍认为藏经洞在1002-1014年之间封洞,直到1900才发现,于是这就出现冲突了。根据这一发现,当时谭老师认为敦煌藏经洞的封洞时间应该再往后延一延,也就是比1014年要再晚几十年。

  这个观点一出,就引起很多敦煌学领域专家们的关注。因为藏经洞的封洞时间基本上近有公论,争议不是很大,突然来这么一个有突破性的观点,还是很有必要再研究研究的。

  台湾的郑阿财老师经考证认为这件东西的抄写年代“恐怕为晚唐五代,甚至晚到北宋初期”。

  北京大学的荣新江老师也认为“虽然说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认定即‘薯蓣’的讳改,但宋以前的医书许多已残缺不全,不能肯定山药不是“薯蓣”之外的另一种药材”。

  川大朱越利老师从卷中《湘祖白鹤紫芝遁法》所提到的汉代名将钟离吕纯阳之事,认为此卷不为唐代写卷,应撰于南宋。

  湘祖白鹤紫芝遁法

  复旦的陈尚君先生则提出“颇疑此卷为伯希和于民间所得,而误编入遗书者”。

  2012年著名敦煌学专家方广锠先生曾在博客专门撰文,阐述他对这一问题的看法:“2009年有机会看到伯3810号的高精度彩色图版,才知道以前对《呼吸静功妙诀》的立论依据错了。该《呼吸静功妙诀》不是宋代遗书,而是清代的道教抄本。显然是王道士放入,而被伯希和从藏经洞弄到法国。其实,伯希和自己也知道藏经洞中混有后代的东西。但他没有把这件《呼吸静功妙诀》识别出来,以致造成后来的误会。”

  王见川先生研究发现写卷中的符咒部分大部见于明代的《万法归宗》, 认为此写卷“可能是王道士从别处带来的,或是其在敦煌请人或徒弟抄录的。在伯希和大肆搜索藏经洞经卷时,被误为古代写卷一并带走”。

  还有陕西师范大学的于赓哲老师,就是在《百家讲坛》讲过狄仁杰,现在是B站著名UP主的那位于老师。他曾于2016年撰写论文《论伯希和敦煌汉文文书的“后期混入”——P.3810文书及其他》,从文书的文字内容、笔迹、避讳、字体、异体字等角度进行认真比对,详细考证。认为它很可能出现于元代以后,是在藏经洞封洞之后,通过其他渠道后期混进去的。

  于赓哲老师

  反正研究来研究去,发现这个东西肯定不是唐代的,很多内容甚至晚至明清。原本以为是唐代的竹纸样本,竟然很可能是王道士带进去的?这也太让人意外了……

  去年国家图书馆发布了《中华古籍资源库》,许多珍贵古籍可以在线查看高清图。我就好奇过去搜了一下这个P.3810,还真有!打开图片一看,顿时觉得方广锠先生所言不虚。文献方面的高深学问咱不太懂,这纸一看就近得很。

  中华古籍资源库

  看这清晰细密的帘纹

  纸张显然没有经过宋以前的那种加工处理,整体非常纤薄,竹纸的质感扑面而来,造纸的技术也十分成熟,纤维处理的细匀干净,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竹筋,有几张纸的帘纹非常明显,帘线纹间距仅有1cm出头。这纤薄细匀的纸质,这细密清晰的帘纹,无一不透露着纯正的晚清风味……

  大家常说无图无真相,一看图确实很多疑团就豁然开朗了。

  看来由这件P.3810引起的敦煌藏经洞封库时间的争议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唐代书写用竹纸的实物究竟有没有,仍需再打上一个问号。

  不知道王道士当初是怎么把这些东西混进去的,是随手带进去的?还是为了多卖些银子?不过由此让这些晚近的文书享有跟敦煌遗书同等的保藏待遇,也算是挺有趣的一件事情吧。

  歇后语“王道士画符——自己明白”,太贴切了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