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大嘴子遗址发掘见闻录

摘要: 《中国文物报》1989年02月03日 星期五 第三版大嘴子遗址发掘见闻录发布时间:1989-02-03 作者:褚蓝大连大嘴子遗址是一处罕见的完整的青铜时代村落遗址,在考古学上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令人遗憾的是,这座曾对考古学家具有诱惑力的遗址,刚刚向人们暴露出自己隐藏了三、四千年的秘密,就永远消失于该市现代经济建设大军翻腾的漫天尘土之中了。今作此文,旨在追 ...

《中国文物报》 1989年02月03日 星期五 第三版
 

大嘴子遗址发掘见闻录

发布时间:1989-02-03 作者:褚蓝

大连大嘴子遗址是一处罕见的完整的青铜时代村落遗址,在考古学上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令人遗憾的是,这座曾对考古学家具有诱惑力的遗址,刚刚向人们暴露出自己隐藏了三、四千年的秘密,就永远消失于该市现代经济建设大军翻腾的漫天尘土之中了。今作此文,旨在追述已失去了的青铜时代辽东半岛大嘴子居民的生产、生活场景……

1987年3月,辽南大地冰雪消融。一支由大连市文管办组织的考古发掘队,迎着料峭的春风,踏上了大嘴子遗址

大嘴子遗址位于大连湾海岸边的一个土丘之上,东、北、南三面临海,西与陆地相接,面积约1万平方米。这项考古发掘工作,是为配合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修路工程而进行的。当时,遗址所在的土丘,是一片耕地。地表上,散布着石器、陶器残片以及贝壳等。现场调查结果表明,这里是一处古代人类的居住地。

紧张的考古发掘工作开始了。依据地势,我们首先从遗址的北端自东至西并逐步向南陆续布下了发掘探方。刚刚揭开地表,我们便发现,这个遗址保存得较为完整,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不久,我们在13号探方北隔梁中发现了一件铜镞,并陆续发现了十几座房址以及陶器和石器。随着发掘面积的不断扩展,一幅生动的沿海原始居民村落生产、生活的画卷,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距今3000多年以前,辽东半岛的先民们选择了这片地势高突、资源丰富的濒海之地作为栖身之所。他们首先在地面上挖出方圆四五米左右的土坑,在坑内用木柱支撑起一座座半地穴式房屋,开始了他们的定居生活。这种半地穴式房屋,很象中原仰韶文化时期的房屋。为了使自己的家园免遭人为侵袭或野兽攻击,他们搬来石块,在自己的村落周围筑起长而高的石墙。

他们在村落附近开展农业生产。这时期虽然已有了铜戈、铜镞等铜器,但限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石斧、石锛、石刀、石铲等石器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石器形制规整,刃部锋利。他们运用这些精良的磨制石器砍伐树木,开辟土地,种植谷物。粮食收获以后,他们精心地将其按类分装于陶罐等容器之中,陈放于屋内,以备食用或留作种子。我们在一座房址中发现了6个装有谷物的陶罐,这些谷物虽已炭化,但颗粒饱满、清晰。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人们是十分注意贮存粮食的,也可以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规模和水平相当可观。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陶器是大嘴子人重要的生活用具。当时的炊器、盛器主要有罐、壶、盆、碗、钵、豆、鼎等。这些陶器,大多为夹砂褐陶和夹砂黑陶。他们用这些陶器盛水、煮食和盛装食物。

为了进一步扩大食物来源,大嘴子人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又把目光投向自己房前屋后的大海,那里有取之不尽的鱼类和贝类。他们用兽骨制成鱼钩一种长约1寸、两头带尖的直形鱼钩,用线绳系在中间并穿挂上诱饵进行垂钓。

当他们感觉鱼吞咬诱饵时顺势提拉,鱼钩便横卡于鱼的口腔之中而被钓出水面,故有人叫这种鱼钩为“鱼卡”。除此之外,他们还编织鱼网并系上各种石制或陶制网坠进行捕鱼活动,同时还不断索取各种海蛎、海螺、蚬子等贝类。从遗址中成堆的贝壳堆积来看,大嘴子人所捕捞的海生贝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相当大。

总之,大嘴子遗址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从文化层的厚度和内涵看,它总共经历了1000多年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从出土遗物看,它显示了辽东半岛青铜时代文化的地方特点。当大嘴子人从新石器时代跨入青铜时代后,与大连地区双砣子等地的原始居民一起,继续为发展和光大祖国的历史文化向前迈进。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