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西昌陆续发现大理国时期火葬墓群

摘要: 本报讯 近几年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西昌市郊陆续发现大批大理国时期的火葬墓群,并抢救发掘了其中的部分墓葬,获得了一批包括金、银、铜、铁器和陶瓷器等在内的重要文物。还发现了一通刻有大理国“盛德二年”(公元1177年)纪年的火葬墓碑。这对于研究两宋时在云南和川西南等地建立起来的大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迁 ...

本报讯 近几年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西昌市郊陆续发现大批大理国时期的火葬墓群,并抢救发掘了其中的部分墓葬,获得了一批包括金、银、铜、铁器和陶瓷器等在内的重要文物。还发现了一通刻有大理国“盛德二年”(公元1177年)纪年的火葬墓碑。这对于研究两宋时在云南和川西南等地建立起来的大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迁徙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墓葬主要集中在今西昌市郊(昔称建昌)的北山、三坡、泸山、小山、兔儿山、海南杨家山和川兴小花山等地,成群分布。发现时,墓顶均无封土,仅个别墓有石碑或墓幢残存。墓坑皆为圆形,口径和深度均在0.5—0.6米左右。坑底正中平置骨灰罐,罐外四周用木炭、炭灰和粘土填实。骨灰罐均为陶制,部分带盖,通高分别在25—40厘米之间。有夹砂红陶凸底、泥质灰陶平底和釉陶四系三种,第一和第三种罐多是素面,仅第二种罐普遍施有纹饰。典型的有刻划莲花纹、浅浮雕重莲纹和贴塑的十二生肖及人俑像图案。早期骨灰多为单罐埋葬,晚期出现套罐(即用2个或2个以上的大小不等的陶罐套装埋葬,骨灰盛于最里的小罐中)。出土时,罐内均装有略经焚烧的骨灰,未烧净的头盖骨和主要肢骨上大多贴有金铂和写有朱书或墨书梵文。随葬品一般都置于罐内,仅少部分置于罐外。在一些骨灰罐外的四周和套罐的内外罐之间,还分别竖放有泥板俑或铜俑。俑分男女两种,皆作侍立状。其造型和服饰佩戴,既具有宋代中原内地风格,又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充分反映出这是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已发现的文物中,有与佛教祭祀密切相关的金质八角星、铜质贴金的金刚杵、银铁质的莲花片、。“?”字片和各种质料的念珠;有造型生动的男女侍从俑、牵马武士俑和十二生肖俑等;还有釉陶瓶、铜镜、铜毛夹、银耳环、银联珠、铜手镯和形状各异的佩珠等日常生活用品、装饰品及从汉到唐的各种钱币,并首次发现了玻璃饰品和从内地运进的影青印花瓷器以及大理国流通的贝币等。

两宋时今凉山地区系大理国属地。根据墓葬的形制和出土器物多与滇西火葬墓所出相似以及墓葬的分布地域、出土碑刻等分析,这批墓葬可能是大理国驻昌官员及其移民后裔的遗存。(本报通讯员 刘世旭)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