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三门峡庙底沟

摘要: 2021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三门峡举行。总书记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百年来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对广大考古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三门峡庙底沟》在此次会议的新书发布环节首次与读者见面。  《三门峡庙底沟》  编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三门峡市考古研 ... ...






2021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三门峡举行。总书记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百年来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对广大考古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三门峡庙底沟》在此次会议的新书发布环节首次与读者见面。

  《三门峡庙底沟》

  编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三门峡市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价:2680元


庙底沟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南3公里处的湖滨区韩庄村北,地处青龙涧河南岸、黄河东岸二级阶地上,西北距黄河仅有1公里。1950年,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始设计勘探。1953年,为了解三门峡水库库区内的文物分布情况,以便在蓄水前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考古调查队开始在陕县、灵宝开展考古调查,在陕县(今三门峡市陕州区)县城南关东南发现了庙底沟遗址。

《三门峡庙底沟》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田野考古报告甲种第60号图书,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共同编撰。全书共分三册:报告卷、图版卷、彩版卷,共计1172面。全书50万字、600张线图、1500幅图版。本报告是庙底沟遗址 2002年发掘材料的综合整理成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资深教授、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亲自为本书题写书名。






自2021年4月承担该出版项目后,作为责编团队成员之一,我们对图书编辑工作高度重视,努力推进各项工作进程,最终保障在“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上顺利推出。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我们编辑团队也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在书稿成书前期,编辑积极参与,与作者充分沟通。第一,根据本书目录大纲,结合考虑图书的印刷装订工艺,编辑团队建议作者将报告分为三卷。除常规文字线图以及彩版之外,增加黑白图版卷。


第二是在确定图书开本、装帧设计和体例格式的时候,需要全盘考虑,既符合考古发掘报告的体例规范,又需要体现文物出版社的图书风格。根据图书内容和报告特点,将本套图书设计为8开本,精装。并根据图书整体内容,分为报告卷、图版卷、彩版卷。确定全书框架之后,目录定为两级,既可以提纲挈领全面表现图书内容,又不会过于冗长繁琐。各级标题、图说、正文的字体字号的使用也在全面考虑图书版式以及全套图书的内容和构架之后确定下来。修正了稿件中文字方面的细节问题、图文不符的情况以及文献引用方面的错误。这种考古报告类图书,除了文字比较多,还涉及大量图片。我们将平面图等大型图片尽量放大。在不影响全书阅读体验的前提下,尽量表现图片细节。


第三是图版方面。这部分包括1500幅图版,分为黑白图版和彩色图版。为保证图片的写实性,我们在处理过程中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樊温泉老师、武汉大学历史系的宋海超老师等作者及时沟通、修改。黑白图版采用中性灰,这种颜色比较柔和,易于读者翻阅,另外,我们尽量加大图片黑白对比度,力求用黑白阴影表达最多的文物信息。在彩版图片处理上,我们编辑团队需要盯机调试,使图片呈现出最为真实的状态,极力做到图书印刷色彩接近于实物原色,并与作者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彩样调试。


第四是文字与黑白线图方面,由于这部分体量较大,有600张线图,50万文字。线图的缩放大小与相关文字的描述相符合,按作者提供的比例尺逐个计算,在排版时,需要加以辅助线量度每一块或每一个器物的尺寸大小;报告中涉及地层内容也需要将文字与线图进行一一核对。在全书最后,我们制作附表,即灰坑、房址、陶窑的等级表以及测年数据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资料的完整性以及方便读者查阅,但也给编辑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这部分数据也需要与前文一一核对,避免出现前后矛盾以及数据错误的问题。


整个编辑工作繁复枯燥,且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我们并未因为工作单一复杂而懈怠,在出版社各位领导与同事的帮助下保质保量顺利出版。





《三门峡庙底沟》一书与其说是庙底沟遗址发掘材料的整理与总结,不如说是对中国考古百年的纪念与献礼。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


首先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时间跨度最长、内涵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文明。《三门峡庙底沟》报告中提到,“根据地层关系及陶器面貌,报告将此次发掘所获材料分为庙底沟文化、西王村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庙底沟文化在庙底沟遗址1956年的发掘中即有发现,本次(2002年——编者注)发现的庙底沟文化从文化面貌来说差异不大,但遗存丰富程度远超第一次”。可见,庙底沟遗址作为重要的考古遗存,其文化是具有延续性、发展性的。窥一斑而知全豹,庙底沟遗址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殊之处,这是其他世界文明所不具备的。这也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考古工作者努力的动力。梳理文明脉络,增强历史信度,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庙底沟遗址作为位于中原地区的史前遗址,本次发掘面积22000平方米左右。地层相对简单,出土遗物丰富。由此可见,庙底沟遗址范围广大,且文化丰富。通过对出土遗物的研究整理,可清晰地划分时代脉络,看清文明发展的趋势。书中将考古发掘的地层信息详细记录并绘图。既保证考古资料的具体性与完整性,又成为梳理中华文明时间脉络的坚实证据。坚定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坚持民族的文化认同。这次发掘极大地延伸了我国的历史轴线,丰富了史前遗址的资料。《三门峡庙底沟》在作为考古成果的整理与总结的同时,也成为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载体。


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包容互鉴、历久弥新的鲜明特色。我们作为21世纪的人,之所以今天可以以《三门峡庙底沟》为介质,与史前的中华文明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是因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得起时间考验,历久弥新。庙底沟文化陶器以泥质黄褐陶、夹砂红褐陶为主。彩陶以彩陶钵、彩陶盆为主,彩陶罐、彩陶壶所占比例极低。陶器上多可以看到制作痕迹。部分石器上有红色的颜料痕迹。这些痕迹基本可以复原庙底沟遗址陶器的制作流程,尤其是彩陶。这也体现了我们考古人的工作,不仅仅是关于历史学或考古学的学科,更是研究古人社会生活以期服务于当代社会的学科。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也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提到,“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考古学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更是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工作。不仅仅是《三门峡庙底沟》,很多考古类专业图书都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例如我们编辑的另一套图书——《仰韶百年系列丛书》。这套丛书中除了国内学者关于仰韶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仰韶村遗址发现百年记事、渑池县文物志,还包含近代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的部分专著的翻译本。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不仅仅发生在当代,这种交流由来已久。安特生将仰韶文化的发现与考察情况记录下来,并出版图书,将中国的文明传播到全世界。而我们作为当代的考古工作者,更应该从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辉煌,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国的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并且推向全世界。

今天,中国现代考古学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总书记在贺信中对我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要求我们“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作为文物考古类专业编辑,应该认识到考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发扬工匠精神。同时,我们将继续配合全国各地的考古发掘与学术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整理、出版展示文物考古学术价值和时代价值,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深化考古学理论探索与建构,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作者单位:文物出版社)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编著

文物出版社,2021年

定价:2580 元

ISBN:9787501071753

 本馆索书号:K872.615/0169(上中下) 



内容介绍

>> 上下滑动阅览 << 

庙底沟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韩庄村。庙底沟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其调查与发掘始于20世纪50年代。2002至2003年,为配合310国道三门峡市城区段拓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郑州大学、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庙底沟遗址进行发掘。此次发掘区位于遗址西北部,发掘面积2.2万多平方米,发现庙底沟文化、西王村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三个时期的遗存,有房屋10余座、灰坑800余个、陶窑20余座、环壕1条。出土遗物丰富,复原陶器3000多件,包括彩陶1400余件。其中,庙底沟遗址西王村文化遗存属首次发现。


本报告以公布2002年发掘资料为主,因报告篇幅所限,陶器制作、石器、动植物遗存、年代学、科技分析等专题研究拟在后续报告中陆续推出。


目 录

>> 上下滑动阅览 << 

(上)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遗址环境

第二节 发掘经过

第三节 地层介绍

第四节 遗存分类

 

第二章 庙底沟文化

第一节 地层及出土陶器

第二节 灰坑及出土陶器

第三节 房址及出土陶器

第四节 陶窑及出土陶器

第五节 灰沟及出土陶器

第六节 石器

第七节 骨器

 

第三章 西王村文化

第一节 地层及出土陶器

第二节 灰坑及出土陶器

第三节 陶窑及出土陶器

第四节 石器

第五节 骨蚌器

 

第四章 庙底沟二期文化

第一节 地层及出土陶器

第二节 灰坑及出土陶器

第三节 房址及出土陶器

第四节 陶窑及出土陶器

第五节 石器

第六节 骨器

 

第五章 结语

一、庙底沟文化

二、西王村文化

三、庙底沟二期文化

 

附表1 灰坑登记表

附表2 房址登记表

附表3 陶窑登记表

附表4 灰沟登记表

附表5 庙底沟文化陶质陶色统计表

附表6 庙底沟文化纹饰统计表

附表7 庙底沟文化器类统计表

附表8 西王村文化陶质陶色统计表

附表9 西王村文化纹饰统计表

附表10 西王村文化器类统计表

附表11 庙底沟二期文化陶质陶色统计表

附表12 庙底沟二期文化纹饰统计表

附表13 庙底沟二期文化器类统计表

 

后 记

 

(中)

图 版

 

(下)

彩 版


内 页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