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苏州塘北遗址保存崧泽、良渚、马桥等时期的完整地层序列
9月6日,国内考古界精英荟聚古城苏州,召开塘北遗址专家论证会。这次会上披露苏州考古重磅发现,在吴中区发现了一个从新石器到明清时期的大型遗址。这一遗址命名为塘北遗址,共包含遗迹单位630处,出土文物700余件,尤其是发现了明清、汉、春秋、马桥、良渚、崧泽六个时期清晰的文化堆积,对于填补苏州地域文明源流的空白有着极为重大的价值。
9月7日,记者联系行了负责此次遗址发掘领队、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的王霞,她向我们揭开了塘北遗址的神秘面纱。
从荒地到遗址:塘北遗址考古始末
在了解塘北遗址是怎么被发现之前,我们要首先知道什么叫做“考古前置”。这一概念即“先考古,后出让”,将考古勘察的工作前置到土地储备阶段。苏州吴中区的郭巷街道,距独墅湖大约550米的地方有这么一块空地,“这块地原本准备出让,用作建设安置房。在出让前做了考古前置的工作,在勘探过程中就发现了这么一个遗址,随后我们便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了发掘。”
从三月起到七月底,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人员在领队王霞的带领下开始对这片土地进行考古工作,“刚接手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荒地,而且还有两三米厚的建筑垃圾,土地情况比较糟糕。”王霞介绍到,在去除渣土层再向下继续挖掘后,六个时期的十个文化层自上而下的展示在了考古队的面前,这一遗址堆积相当丰富,保存了崧泽、良渚、马桥等时期的完整地层序列,并有重要的文物遗存,称得上是近年来江苏重要的考古发现。
几千年前的先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在谈及这次考古的出土文物时,王霞表示让自己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崧泽时期的一口水井里出土的四件比较完整的彩绘陶罐,“类似的陶罐我们在环太湖地域这一带都有发现过,形制纹样都非常相似。表明在那个时期文化面貌是基本相似的,而且在这一时期这一地域是有比较多的人生活的。”这次的遗址考古里发现了大量人类生活的遗存,“比如灰坑,里面会有很多人类废弃的东西。我们发现了非常多的灰坑,这么大的数量说明当时这里人类活动相当活跃。”
良渚墓葬出土部分陶鼎组合
不过我们也并不能仅仅通过灰坑等遗存来判断这一时期人类社会整体的活动、生活环境,王霞表示要研究整个聚落还需要更多遗存作为研究支撑,包括房屋、墓地等多方面遗存来进行全面判断,“不过这个遗址对于苏州来说已经是重大发现了,我们可以通过对灰坑中出土的器物做类型学的分析,这也有利于后续研究的展开。”
印纹硬陶罐(马桥)
在这次的考古中,一共发现了八座墓葬,其中有一座是良渚早期的,另外七座是崧泽晚期的,时间上比较接近。“这些墓葬的随葬品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以崧泽晚期墓葬为例,有的墓葬中随葬只有一个陶罐,有的就有八个陶器,还有一个墓里除了三件陶器外还有五件小的玉器。”王霞介绍到,墓葬品的数量、价值的差别可以显示出墓主人财富、地位的差别,也意味着在这一时期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基本的阶级区分。
良渚墓葬出土玉饰组合
除此之外,本次考古中还有件趣事,考古队员发现了一颗“蚕豆”,“这如果要是真的蚕豆的话,那历史可真的要改写了。”因为目前考古发现蚕豆是汉代传入中国的,为此王霞专门请人将这颗“蚕豆”带去北京,请植物专家做了鉴定,最后证实这是青鱼的牙齿,“这么大的牙齿也就意味这这条鱼体型有一米以上,也相当惊人。”
酷似蚕豆的青鱼牙齿
填补研究空白:为什么塘北遗址意义重大
“苏州良渚文化的分布还比较多,但马桥文化一直都是只有一些零星的发现,遗迹单位不多。塘北遗址的重点在于马桥文化材料比较丰富,遗迹单位较多,为考古研究提供了丰富有力的材料支撑。”王霞说到,这一批丰富的马桥文化遗存对于苏州文明的溯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铜削
同时,塘北遗址中丰厚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遗存也令人惊喜,之所以塘北遗址在考古学上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还是在于这些丰富的遗存为我们研究早期在环太湖地区人类聚落的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塘北遗址存有崧泽晚期到良渚早期的文化遗存,这一阶段是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王霞说到,在公元四千年前后,长江下游地区由马家浜文化进入崧泽文化,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聚落的变迁和统一信仰的形成发生于从崧泽到良渚的阶段,塘北遗址对于探讨苏州地域的文明起源、发展和形成的历史脉络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当前正在对大量出土文物进行更详细的断代和资料整理,未来有机会还将做进一步的考古勘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