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西出阳关觅故人河西四郡串联古今汉唐丝路血脉
“酒泉酒美泉香,雪山雪白山苍,多少名王名将。几番回想, 白头醉卧沙场。”这首《天净沙·酒泉道中》的作者,是陕西三原人,我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于右任。在甘肃省酒泉市西汉酒泉胜迹公元,寻找丝路上的陕西主题采访团在园林中门上,邂逅了这幅小篆书法作品。酒泉的地域特点与历史意义跃然脑海,然而这一切只是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这座丰碑上无数璀璨宝石中的一颗。
酒泉:重镇得立开创“四郡两关” 长安名将慷慨一倾留佳话
“酒泉”二字以航天发射基地而闻名天下,但其人文历史更具沧桑,著名的河西四郡最早的第一郡便是酒泉。纵观历史长河,自先秦直至汉武帝元狩二年,酒泉一代一直居住着西戎、西羌等少数民族,后来成为匈奴驻牧地。前121年,元狩二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进军河西,这年秋天打垮了浑邪王,把匈奴残部追逐到玉门关外,西汉王朝把中原几十万人迁来河西酒泉等地居耕,于是这里的文明昌盛开始了新的一页。汉武帝在他们的领地设立酒泉郡(公元前121年),武威郡(公元前115年),张掖郡(公元前111年),敦煌郡(公元前88年)。这就是有名的河西四郡,加上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
酒泉的得名也有不同说法,一说霍去病大获全胜,武帝赐御酒一坛犒赏军工,霍去病认为功在全军,故倾酒于泉中与众将士共饮,因而此地得名酒泉。如今来酒泉旅游的人,必去一处胜地,就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式园林——西汉酒泉胜迹。这里古树名木参天蔽日,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清代的“西汉酒泉胜迹”和“汉酒泉古郡”石碑,及左宗棠手书“大地醍醐”匾额,也成为今人寻觅先贤足迹的鉴证。园内冬季不冻、夏季可饮的泉眼,相传带有四溢酒香,也是酒泉一名由来的一解。
武威:葡萄美酒难掩沙场残酷 丝绸之路上重提汉唐雄风
自古大丈夫志在四方,行军打仗也离不开好酒。与酒泉的酒不同,这里的美酒由夜光杯斟酌,它觥筹交错于凯旋之时,也与血泪杂糅抛洒于沙场之上。由于北方匈奴过于强大,汉高祖刘邦忍辱负重实施大臣娄敬的和亲策略,休养生息。这一带见证了和亲队伍往来,多少出塞少女与和亲大使吞下放逐天边的苦酒,凄凉或许是这儿的主旋律,一曲《凉州词》引无数文人嗟叹。
自霍去病大胜,西汉在此列武威郡,意在耀武扬威,洗刷不堪往事。历史不断证明武威一名的重要,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武威郡为凉州。而短短6年后,武威地区就被吐蕃人攻占。公元851年,汉人张议潮占据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唐朝再次占据武威并延续至今,武威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军事重镇,保护着这条丝路源远流长,长安客商一路向西再无后顾之虑。
千百年来,政局的稳定和交通的进步让武威一度被世人遗忘,而2014年年底开通首趟直达中亚的“天马号”国际货运班列,“每周至少一班”的发车频次使得武威与相距2000余公里外的中亚地区,实现了“常态化”的联系。短短几个月时间,这个古丝绸之路重镇从内陆闭塞地区摇身一变,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
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联通中外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深秋在丝路上寻找先辈的足迹可以依稀感受当年西域的萧索,一场夜雨将采访团留在了张掖,然而这里却是茫茫戈壁中的福地。此地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工业也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
这里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以及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2014年6月,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张掖隆重开幕,来自2个国际旅游组织、25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海外百家旅行社及国际媒体齐聚张掖,体验丝路旅游。白俄罗斯、乌克兰、巴林和中国等19个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代表,在张掖发表了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宣言,自此,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丝路景观将重回全球华语。
敦煌:条条大路通罗马 昔日边陲重镇书写“一带一路”敦大煌盛
从长安出发的商旅一路牵着骆驼,走过了河西走廊一望无际的沙漠,饮完酒泉酪,骑过张掖马,出了阳关,回头就再难见故土。这里向南可经过楼兰,越过葱岭而到安息,西至大秦(古罗马);向线经高昌、龟兹、越葱岭而至大宛。
汉唐之际,又沿天山北麓开辟一条新路,由这里经哈密、巴里坤湖,越伊犁河,而至拂林国(东罗马帝国)。汉宋之际,丝绸之路是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这里也由此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还拥有世界闻名的莫高窟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这里便是河西四郡最西段的敦煌。
采访团活动走进敦煌的时候恰逢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行,它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合作的战略平台,承载着重要的国家使命。来自85个国家的文化或旅游部长、驻华使节和5个国际及地区组织的代表齐聚于此,与中国与甘肃的城市结为友好伙伴,为沿线各国的交流,为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为这条悠悠古丝路动脉添注汨汨鲜血。
来源 |陕西网
编辑|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