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M3出土贵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荣获“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摘要:   5月26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推介活动”在浙江绍兴举行。全国入围终评的30个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进行现场汇报,13名专家组成的终评委员会综合评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负责实施的“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M3出土贵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荣获“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 ...

  5月26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推介活动”在浙江绍兴举行。全国入围终评的30个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进行现场汇报,13名专家组成的终评委员会综合评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负责实施的“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M3出土贵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荣获“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2022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按行政区划排序)

2022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按行政区划排序)

  播州杨氏土司墓地M3是杨价土司夫妇并列土坑木椁墓,形制特殊,保存完整,是贵州继海龙屯遗址之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墓内出土有大量造型精美的金银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本次保护工作主要针对M3出土的金属器,包括银器、金器、错金银铁器、包银漆枕等,金银文物胎体普遍较薄,造型结构复杂,表面多有錾刻、鎏金等装饰,腐蚀极为严重,通体矿化,破碎、变形,文物外形不可辨识,影响了考古学研究工作,并给文物的长久稳定保存带来极大隐患。

  在本次保护修复过程中,改良贵金属文物修复理念,首次将传统细金工艺技法运用到贵金属文物保护修复中,在2014-2018年进行的第一期工作中,与国家博物馆杨小林研究馆员、北京大学胡东波教授、刘晟宇博士,细金工艺大师康健先生等组成联合课题组,结合传统细金工艺制作技法中的退火操作,提出整体热分解还原再退火重结晶的方法,使文物基体内部晶粒细化重排,弥合晶间裂隙,提升银片的机械强度与韧性,使银器整形、修复工作得以实现。

  在2021-2022年进行的第二期工作中,通过考察总结一期工作经验及修复过程中的新问题,在一期工作中提出的热分解-焊接思路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细金工艺与现代科技,采用激光焊接的技术手段,利用激光高度聚焦的特点,通过调整激光工作参数,精确控制热能输入和作用区域,确定针对不同保存状态、工艺特点的金银器适合的激光工作参数和工作流程。

  至此,在金银器保护修复中,建立起一整套包括传统钎焊、碰焊和激光焊接等多技术并行的系统化保护修复方法,针对不同保存状态、不同厚度、不同材质和保护处理取向的文物修复,形成技术优势互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土银器保护修复在手工技艺上的难度,通过可量化的修复条件设置,为同类型贵金属文物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在文物保护领域得到广泛好评,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文物中携带有大量历史信息,在文物室内清理与复原保护的过程中同步、深化研究,最大化地揭示、提取、保留文物的历史信息。重视文物清理提取与保护修复环节的衔接,根据叠压位置关系、残片拼对情况与银器工艺特点还原器型,最大限度获取、保留文物信息。

  在修复过程中同步研究,经过系统梳理,对M3出土金银器成型工艺、表面装饰工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实验考古研究进行工艺复原。杨价墓出土金银器制作精美,大量运用了细金工艺中的打胎、錾刻、鎏金、花丝、焊接等工艺,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显功夫。

  本次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M3出土金属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重视科学研究,建立起一整套创新性的保护修复方法体系,注重文物提取与保护修复环节的衔接,在延长文物寿命的同时最大化地提取、保留文物历史信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保护理论与修复实践深度结合互相促进,高质量地完成了保护修复任务,是出土文物保护修复的成功范例。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