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良渚“琮王”初现上博,“何以中国”第二展将揭幕

摘要: 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博物馆继去年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后,下周将迎来该系列第二展“崧泽·良渚文明考古大展”。这一展览将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其中将展出的良渚文化的玉器为此次展览最大的看点之一。6月16日下午,《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探访了上博布展 ...

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博物馆继去年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后,下周将迎来该系列第二展“崧泽·良渚文明考古大展”。这一展览将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其中将展出的良渚文化的玉器为此次展览最大的看点之一。

6月16日下午,《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探访了上博布展现场,见到了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体量最大、最精美的“琮王”以及“钺王”、“玉权杖”等文物的开箱布展。据悉,这件“琮王”也是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此次仅在上博展出20天。

玉琮点交现场

据介绍,此次展览将汇聚全国19家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超350件组,从古国、稻作、手工业和玉器四大版块讲述“文明”的故事,呈现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上博自去年开启“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非常受欢迎,去年推出的“宅兹中国”讲述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展览,今年则把目光从黄河中下游回到我们的长江下游,聚焦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这一段史前文明。“在这里也诞生了东亚最早的国家的形态,所以这次的展览名称实证中国,意在通过展览讲述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精彩故事。”

崧泽文化,因发现于上海市青浦区崧泽遗址而得名,距今约5800-5300年,上承马家浜文化、下启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时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凌家滩文化距今约5800-5300年,是迄今发现长江下游巢湖流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性聚落,其制玉、用玉高度发达,被誉为中国“史前三大治玉中心”,也是良渚文明的源头之一;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是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在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具备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崧泽·良渚文明考古展具体将展示崧泽文化、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考古出土器物,将它们并置呈现从考古角度具有何种内涵?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告诉澎湃新闻,这里的崧泽指的是一个崧泽时代,长江下游以太湖为中心都认为是崧泽文化圈的范围,凌家滩文化也同属于这个时代,它的很多器物特点跟崧泽文化是极为相似的,所以它是整个大的崧泽文化圈的内涵之一。良渚文化是继崧泽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良渚文明的发展高度不是凭空产生,通过这个展览能反映我们长江下游早期文明发展的一个过程。”

展览正在布展中

此次展览位于上海博物馆一楼的第一展厅,多数文物均已稳妥地摆放于展柜内,现场还处于紧张的布展阶段。据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馆员周云介绍,此次展品将近一半是最新考古出土的器物,约三分之一都是首次展出。而这次在展陈设计上也有所突破,观众到时可以以非常近的距离观赏到文物的细微细节。

今天下午将开箱布展的是玉琮、神人兽面纹瑁镦组合玉钺和瑁镦组合玉权杖等,均为1986年浙江良渚反山遗址12号墓出土的重要文物。

上海博物馆,“琮王”入柜

反山遗址是良渚古城遗址的一处重要遗址点。反山墓地是一处修建于人工营建的独立高台之上的高等级墓地,在目前已发现的墓葬中,12号墓位于南排居中位置,是其中等级最高的墓, 迄今所见的完整“神人兽面”神徽都出自该墓,专家推测应是王陵。

玉琮 良渚文化 1986年浙江反山遗址12号墓出土(M12:98)浙江省博物馆藏

其中这件玉琮重约6.5千克,是迄今为止体量最大、雕琢最精美的玉琮,堪称“琮王”。琮体四面的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幅完整的神人兽面纹(即神徽),反映出良渚文化微雕技艺之精湛,琮体四周的方形凸面处也刻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

玉琮上琢刻的完整神人兽面纹(即神徽)

琮是良渚文化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玉器器类。这种内圆外方,蕴涵着“天圆地方”原始宇宙观的筒形玉器,是良渚文化的原创器型,是对神人兽面纹所蕴含的神灵崇拜的重要载体。

琮的功用目前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琮是一种通天的法器,也有学者认为琮是宗教权的象征。

“钺王”点交

这件神人兽面纹瑁镦组合玉钺是目前唯一一件琢刻神徽和鸟纹的玉钺,有“钺王”的美称。该玉钺出土时位于墓主左手位置,仅留下钺身和柄上下两端的瑁和镦,中间的有机质柄已腐朽不可见。

神人兽面纹瑁镦组合玉钺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 1986年浙江反山遗址12号墓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玉钺也是良渚玉器中的重要器类,被认为是王权或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主要出土于高等级的男性墓葬。反山12号墓出土的象征王权的玉钺,两面刃角处均刻有图像,上角琢刻完整的神人兽面纹神徽,下角琢刻鸟纹,图像与“琮王”一致。

良渚有着“玉器的国度”的美名,而这些或繁或简的神人兽面纹,是良渚玉器最主要的纹饰主题。完整的神人兽面纹上部是头戴羽冠的神人形象,中间是圆眼獠牙的猛兽的面目,下部是飞禽的利爪,它们有着何种寓意呢?一般专家认为这种神徽是良渚文化神崇拜最直观的表现。

陈杰表示,一般认为玉钺、权杖是反映世俗权力的象征,而像琮和璧之类可能跟当时的宗教信仰是有关系的,“琮王”“钺王”以及玉权杖等同时随葬,这一系列的器物组合是反山12号墓墓主人身份的象征,显示了墓主的王者之尊,也说明当时已经出现明显的等级阶层分化。

反山墓地

除了高等级墓葬,特别在良渚古城遗址还发现了最早的城市遗迹,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遗迹,这些都从考古角度实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

除了良渚文化的玉器,此次展览还将展出上海福泉山遗址出土的象牙权杖、崧泽文化的人首陶瓶、凌家滩文化的石猪等。上博方面表示,更多展览精彩文物将留待开幕当天再为大家揭幕神秘面纱。展期将从6月20日持续至10月8日。

展览海报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