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唯一胡冠亮相上海,“漠北锋鸣”特展再现早期匈奴

摘要: “大漠无垠,锋镝争鸣。长空鹰击,铁骑奋蹄。”6月9日,展览“漠北锋鸣——鄂尔多斯青铜器文物精品展”在上海闵行博物馆开幕。从金凤冠、双虎相拥纹银饰件、再到双虎相拥纹银饰件等,展览以300余件器物还原了长城沿线地带以匈奴为代表的早期草原文明的生活场景,展现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质朴刚健、自由豪放的气质。展出的鹰顶金冠是迄今我国所发现的唯一的“胡 ...

“大漠无垠,锋镝争鸣。长空鹰击,铁骑奋蹄。”6月9日,展览“漠北锋鸣——鄂尔多斯青铜器文物精品展”在上海闵行博物馆开幕。从金凤冠、双虎相拥纹银饰件、再到双虎相拥纹银饰件等,展览以300余件器物还原了长城沿线地带以匈奴为代表的早期草原文明的生活场景,展现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质朴刚健、自由豪放的气质。展出的鹰顶金冠是迄今我国所发现的唯一的“胡冠”。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展览由闵行博物馆联合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共同打造,再现了两千多年前“马背上的青铜帝国”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致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融合的光辉历程。展览整体分为穹宇长青、阴山牧马两个部分,以鄂尔多斯青铜器、金器、银器为载体,通过展示商周至西汉时期鄂尔多斯地区戎狄——匈奴游牧民族的信仰艺术和生活战争,再现其自然崇拜、万物共生的精神理念,和马背为营、逐水草而迁徙的民族习性。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风萧萧兮隼鹰唳,塞北逐鹿骑绝尘。天地茫茫青波荡,牛羊浩浩牧歌扬。”与中原青铜器庄严凝重的仪式性、西南青铜器诡异神秘的祭祀性特点不同,实用性强、造型淳朴自然、动物装饰题材丰富成为鄂尔多斯青铜器的最大特征。

无论是鹰顶金冠上昂首傲立、展翅欲翔的金塑老鹰,还是衣冠环珮饰件上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制作工艺描绘的虎兽相斗、虎噬牛羊等大自然弱肉强食的生动场景,皆栩栩如生,匠心独运,粗犷奔放亦不失简约灵动,洗炼质朴而又内涵深厚,运巧思于方寸之间,承载着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智慧和艺术之粹。

鹰顶金冠

鹰顶金冠,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鹰形金冠高7.3cm
冠带每条长30cm,周长60cm

鹰顶金冠为一套由黄金制成的分上部鹰形金冠顶和下部金冠带两部分构成的冠饰,冠顶高7.3厘米,冠带周长60厘米,重约1400克。

上部的冠顶是一只昂首傲立、展翅欲翔的雄鹰,脚下半圆形球体上浮雕一周狼噬咬盘角羊的图案。下部冠带分前部与后部,前后两端由金属榫卯相连接组成圆形。冠带的两端分别做成卧虎、盘角羊和卧马的浮雕图案,其他的主体部分饰绳索纹。这套金冠饰是迄今我国所发现的唯一的"胡冠"。

金凤冠

金凤冠,西汉初期(公元前200年)
饰长2-7cm,耳坠长0.5cm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沟畔墓地出土

匈奴金凤冠,由头饰、耳坠和项饰三部分组成,头饰部分包括云纹金饰片、圆形金花片、镶金边蚌饰、方形珠、水晶珠等组成,耳坠部分包括金耳环、鹿纹金牌饰、方形金串饰、龙纹镶金玉佩等组成,项饰部分包括水晶珠、玛瑙珠、琉璃珠和琥珀珠组成。

匈奴金凤冠据考证应是匈奴贵族妇女的头饰,材质稀缺、雍容华贵、造型精美,体现了当时装饰品制作的最高工艺,表现了匈奴贵族女性对美丽和饰品的热爱和向往。

立虎形金饰牌

立虎形金饰牌,战国
长13.8cm,宽7.95cm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塔拉壕乡碾房社窖藏出土

一级文物。带饰,模铸。整体造型是一只浮雕的伫立猛虎。昂头、弓背、垂尾,采用局部镂空的手法表现虎的面部、爪部等细部特征。在虎的头部与前肢还链接一个表现手法相同的小动物。

铁芯包金卧羊饰牌

铁芯包金卧羊饰牌,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9年)
带扣长11.7cm,宽7cm,高6cm,带环高9cm,宽5.3cm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沟畔墓地出土

一级文物。这是一套非常罕见的盘角卧羊铁芯包金带具,一套4件,两两成对,分别由带饰和带扣组成,同时具有装饰与束带的功用。带饰采用高浮雕与圆雕相结合的造型技术,用金片捶揲成盘角卧羊形图案。羊安详静卧,抬头前视,盘角位于头部两侧,四肢内曲呈卧状,羊身周围有卷云纹图案。带饰后背平整,曾有钩纽,已残。带扣作竖长方形环状,用金片捶揲出卷云纹图案。扣合时带饰背部的钩纽搭入带扣的狭长孔内,两个羊头相抵。整套带饰金光灿灿,豪华显贵无比,是迄今所见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极其罕见的珍品。

双虎相拥纹银饰件

双虎相拥纹银饰件,战国(公元前 475年一公元前221年)
长4.5cm, 宽3.8cm
鄂尔多斯石灰沟出土

一级文物。双虎呈交颈对卧形态。虎身呈匍卧状,虎头各抵在对方颈背处,前肢相互搭连,拥抱依偎状。两虎形态刻画非常细致,虎头平面式,双耳简洁成圆弧形轮廓;凸目,眼眶及额头轮廓迸现;身躯侧卧,略呈“S”,脊线明显,线条优美、富有动感;虎尾粗长,以联珠纹表现,粗细表现入微,婉转有力,显现出随着力量的运用而不断翻转之态。这些精细的刻画将拥抱嬉戏中的两只老虎表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温馨的氛围跃然而出,生动而形象,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从展品中可见不少与虎有关的文物。虎是东亚典型的动物,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非常典型和突出。虎形动物装饰最早出现在夏家店上层文化繁荣期中,以夏家店为中心的中国北方东区是虎纹牌饰的重要起源地。虎纹牌饰在中国北方向西传播,到了内蒙古中南部和甘宁地区,变成了虎噬食草动物的多体牌饰,到战国晚期至汉代,虎纹牌饰已经变成了“P形”牌,最后发展成匈奴时期的特色牌饰。虎纹牌饰向蒙古、阿尔泰地区与外贝加尔地区的发展演变与向中国北方西部以及西伯利亚的发展演变也同步的。

鄂尔多斯高原石灰沟墓地出土的虎噬鹿纹银牌饰、双虎咬斗纹银饰件、双虎相拥形银扣饰,阿鲁柴登墓地出土的四虎咬牛纹金牌饰,碾房渠出土的虎兽咬斗纹金牌饰等典型的虎纹装饰品,可能是由夏家店上层文化单体蹲踞状的虎纹牌饰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演变而来的。虎是森林之王,是王者、权威的象征,受到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崇拜,众多的虎纹牌饰正反映了这种状况。

羊首青铜刀

羊首青铜刀,商周
通长30.2cm,宽4.5cm

一级文物。羊首形的青铜刀是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300年商代晚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常见的工具。此青铜刀刀柄微弯,柄首作羊首形,长嘴环眼,长耳向后背曲成较大圈环,羊首内侧也有一小环。柄身装饰绕线纹,柄与刀身有界阑。刀身阑部较宽向前斜收成锐锋。

展厅现场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展览是闵博继“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之后潜心策划的又一力作。在展陈上,主办方致敬了考古泰斗苏秉琦先生中华文化“满天星斗说”,在序厅顶部以“星空顶”作为艺术设计,打造满天星斗,灿若星空的场景。寓意中国文化的传统多样,类型繁杂,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正如烁星与苍穹,互相衬托,相辅相依。

展厅现场

在第二展区,以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战争行为、狩猎出行为内容,打造“马上行国”的动态投影水墨风情画卷。策马疾驰,车轮滚滚,射箭御虎,对战敌手,牧羊行帐,这些生动逼真的场景在水墨的汇聚和消散之间,呈现“马背上民族”的豪迈洒脱、自由奔放、骁勇善战的习俗特征。

展厅现场

在大堂,打造“家门口”的蒙古包体验,并在蒙古包内设置草原游牧民族特色矮桌、蒙古五彩挂饰、以及蒙古特色皮质酒袋和游牧仿古弓箭,观众可拍照打卡,亲身体验草原蒙古帐篷的舒适与乐趣,“零距离”接触鄂尔多斯草原游牧文化。

展览将展至8月13日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