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喀喇昆仑廊道申遗文本解读

摘要: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6月,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共同努力下,“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共33处遗产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年,由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提交的,包含9处遗产地的“丝绸之路:片治肯特—撒马尔罕—派依肯特廊 ...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6月,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共同努力下,“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共33处遗产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年,由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提交的,包含9处遗产地的“丝绸之路:片治肯特—撒马尔罕—派依肯特廊道”申报项目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为“补充材料后通过(Referral)”,期限为2年。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以该项目为基础,已于2020年末完成编写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喀喇昆仑廊道”申遗文本。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喀喇昆仑廊道”示意图(来源:IICAS)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喀喇昆仑廊道”的地理范围是:沿泽拉夫尚河的宽广流域,至喀喇昆仑沙漠地带。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丝绸之路专题研究》中,它属于54条廊道中的第4、5条。它与中亚地区北部的天山廊道、东部的费尔干纳山谷廊道,南部的阿姆河廊道相连,经咸海南部连接西边的里海廊道,以及经梅尔夫连接呼罗珊廊道。廊道起点位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索格德省的基索拉克(Khisorak),终点是土库曼斯坦马雷州的库什梅罕(Kushmeihan)。其东部属于崎岖山脉,中部为索格狄亚那的肥沃绿洲,向西穿过阿姆河进入喀喇昆仑沙漠,继而到达穆尔加布河下游的绿洲。廊道总长度为866公里,穿越高原、山麓、平原、人工灌溉区、绿洲、草原和沙漠等地理区域。在其所属的三个国家中,山区主要位于塔吉克斯坦境内,平原部分为乌兹别克斯坦,过阿姆河至沙漠地区属于土库曼斯坦。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喀喇昆仑廊道”是丝绸之路在亚洲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亚地区的其他廊道一起,从不同方向连接了多种文明地带,是丝绸之路“十字路口”交流交通体系中,连接中亚核心地带与西南区域的主要分支。借助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来自各方的民族、文化、宗教、科技、政治、军事力量等在此碰撞融合,催生出具有代表性的、灿烂多元的中亚文明和繁荣的商旅贸易活动,并因不同种类的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创造出独特的人居方式、建筑风格和水管理体系,对中亚其他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文化线路是从泽拉夫尚河至喀喇昆仑沙漠广袤的地理人文区域,在近1800年间中亚地区历史进程中,自身不断发展进步,并促进、协调周边区域共同繁荣的独特见证。


该廊道涵盖的历史时期包括以下6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前丝路时期,即从该区域出现宝石长距离贸易开始,经阿契美尼德王朝和亚历山大帝国,至公元前2世纪贸易路线开始蓬勃发展。第二阶段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张骞“凿空”西域,索格底亚纳和马尔吉亚纳与东西方开始广泛接触。第三阶段为公元4至7世纪,该区域的粟特政权进入全盛时期。第四阶段为公元7世纪下半叶至9世纪,阿拉伯征服呼罗珊和河中地区,粟特文化中断。第五阶段为公元10至13世纪,伊斯兰对此地的统治及前蒙古时期。最后阶段为公元13至16世纪,蒙古统治时期及帖木儿王朝等。


作为“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昆仑廊道”的遗产构成和价值载体,经遴选,本次三国计划申报31处遗产地,其中塔吉克斯坦9处,乌兹别克斯坦15处,土库曼斯坦7处,并按照历史功能将其划分为中心城镇与贸易聚落、田野聚落、交通及防御设施、宗教遗迹、灌溉系统及供水遗迹5个类型。其中中心城镇与贸易聚落有桑贾尔沙赫(Sanjarshakh),公元5至9世纪;片治肯特古城(Town of Penjikent),公元5至8世纪;卡菲尔·卡拉古城(Kafirkala Settlement),公元1至9世纪;达布斯亚古城(Dabusiya Settlement),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9世纪;瓦尔丹泽古城(Vardanze Settlement),公元4至13世纪;瓦剌赫沙古城(Varakh-Sha Settlement),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1世纪;派依肯特古城(Paikent Settlement),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3世纪;阿穆勒古城(Amul Settlement),公元1至19世纪;库什梅罕古城(Kushmeihan/Dinli Kishman),公元2至13世纪。田野聚落有希索拉克(Khisorak),公元1至10世纪;库姆古城(Kum Settlement),公元7至8世纪;加尔达尼—希索尔古城(Gardani-Khisor),公元7至8世纪。交通及防御设施有穆格山堡(Castle on Mount Mugh),公元7至8世纪;塔利—赫姆图达居址(Tali-Khamtuda),公元前2至前1世纪、公元1至3世纪、公元10至12世纪;拉波提·马利克驿站(及蓄水池)(Raboti Malik Caravanserai),公元11至12世纪;曼萨夫驿站(Mansaf Caravanserai),科恩加拉驿站(Konegala Caravanserai),塔玛拉依驿站(Tahmalaj),阿克亚加拉驿站(Akja Gala Caravanserai),吉兹勒亚加拉驿站(Gyzylja Gala Caravanserai),公元8至13世纪。宗教遗迹有穆罕默德·巴沙罗陵墓(Mukhammad Basharo),公元11至14世纪;加尔特帕二号神庙(Jartepa Ⅱ Temple),公元5至8世纪;苏雷曼特帕修道院(Suleimantepa),公元1至9世纪;库西姆沙依克建筑群(Qosim Shaikh),公元16至20世纪;米尔赛义德巴赫罗姆陵墓(Mir-Sayid Bakhrom Mausoleum),公元11世纪;德加隆清真寺(Deggaron Mosque),公元11世纪;查斯玛依·约伯冢(Chasma-i Ayub Zhazira),公元13世纪;沃布肯特宣礼塔(Vobkent Minaret),公元12世纪;巴赫欧丁纳克什班德建筑群(Bahouddin Naqshiband Architectural Complex),公元16至19世纪;乔巴克尔大墓地(Chor Bakr Necropolis),公元14世纪。灌溉系统及供水遗迹有托克桑克利兹坎儿井(Toksankoriz Irrigation System),公元5至8世纪、公元10至12世纪。


相比该项目的前身“丝绸之路:片治肯特-撒马尔罕-派依肯特廊道”,本次申报在数量、类别、空间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尤其是地理范围新增了土库曼斯坦境内呈线性分布的7处遗产地,此举在完善该廊道完整性的基础上,直观勾勒出从撒马尔罕(布哈拉)到梅尔夫地区的线路走向。真实性方面,本次申报名单有四处伊斯兰教陵寝遗产地的时代不符合《中亚与中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概念文件》中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地时代范围的划定,且部分已在2014年被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估为真实性不足的遗产地,在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再次进入申报名单。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评估结果中,提出两条附加意见,一是“考虑对遗产边界进行扩展,纳入支撑丝路沿线众多聚居地及其农业发展的复杂水管理体系”;二是“对能够反映出经规划建设的众多驿站及瞭望塔遗迹进行深入研究,考虑在未来如何将其纳入申报序列” 。针对第一条,“泽拉夫尚—喀喇昆仑”在遗产类型中增加了灌溉系统及供水遗迹,是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进程中的一项突破。第二,相比“片治肯特—撒马尔罕—派依肯特廊道”,本次申报增加了5处驿站,但集中位于廊道西南部分的土库曼斯坦境内,难以构建驿站及瞭望塔等保障类设施在整体廊道语境下的研究框架。


受三国综合国力、专业力量以及保护研究水平等客观原因所限,支撑本次申报的历史、考古研究成果并不丰富,基本维持在21世纪初水平,针对土库曼斯坦境内遗产地的研究还停留在苏联时期。对于深挖各组成部分的价值贡献,提炼升华该文化线路和丝路廊道的突出普遍价值来说,还有赖于进一步开展考古和相关研究工作。保存现状方面,多数土遗址地处荒野和山区,以原貌展示,缺乏本体保护手段,当前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影响。部分地处城镇和近郊的遗产地面临着游客管控、城市化及工业发展、农耕用地侵占等方面的压力。保护管理方面,全部遗产地为国家所有,保护级别为国家级(其中土库曼斯坦标注为“国际”级别),且三国均有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尚未颁布针对申报遗产地的保护及管理规划。跨国协调层面,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文化部已于2020年签署“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喀喇昆仑廊道’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地提升、管理及保护协议”,期限为5年,由IICAS(中亚国际研究所)承担申遗秘书处职能,并成立协调委员会及工作组。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喀喇昆仑廊道”是中亚国家开展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第二次尝试,对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及申报具有重要意义。相比其前身,本次申报在各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不难看出乌塔两国及IICAS在推动此项工作中付出的巨大努力。三国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在跨国协调、基础研究、本体保护及监测管理,以及部分遗产地的真实性等方面存在问题,与“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工作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力推动下,该跨国申报项目如果能够得到中国的支持与参与,将有效加快其申报进度。与此同时,“一带一路”视野下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与相关跨国合作项目也可借此机会延伸至该廊道在未来可能涉及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里海西岸国家,将是我国在丝路沿线地区持续发挥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泽拉夫尚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