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江汉考古》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摘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 宁化县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 巫山县文物管理所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缅甸文化和宗教事务部考古与国家博物馆司 缅甸蒲甘考古管理处吴春明张昌平何毓灵 赵清荣 王祁 徐少华刘艳菲 郎剑锋 陈昊雯李辰元 李延祥 王立新 马晟 林森 刘思然 邹秋实 路晋东 陈坤龙 陈建立 马强 摘要●考古发 ...


目录

 

5 福建宁化湖村盆地史前洞穴遗址调查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  宁化县博物馆   

18 重庆巫山琵琶洲山包墓地2004年、2006年发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  巫山县文物管理所   

35 缅甸蒲甘古城与他冰瑜寺调查及试掘简报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缅甸文化和宗教事务部考古与国家博物馆司  缅甸蒲甘考古管理处

49 中国古代“四洋”航路的史前基础

吴春明

65 论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物所展现的祭祀场景

张昌平

79 殷墟北徐家桥墓地“南方文化因素”器物及相关问题

何毓灵  赵清荣   

87 从青铜盉论西周早中期水器与酒器群的大组合

王祁   

95 当阳曹家岗M5、赵巷M4的年代与文化因素述论

徐少华

102 三晋与东周王室、中山国、燕国量制问题研究

刘艳菲  郎剑锋   

112 从南襄地区墓葬材料看汉文化的南传

陈昊雯

122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哈巴其拉遗址出土矿冶遗物分析

李辰元  李延祥  王立新  马晟  林森   

131 盘龙城遗址小嘴金属物料溯源研究

刘思然  邹秋实  路晋东  陈坤龙  陈建立   

139 姚河塬城址出土“稼稷”甲骨文及其相关问题

马强   




摘要


●考古发现

福建宁化湖村盆地史前洞穴遗址调查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

宁化县博物馆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南工作队等对福建宁化县湖村盆地史前洞穴遗址进行专项调查,发现了10余处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晚期的洞穴遗址。其中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了石铺地面遗迹,而新石器晚期遗址大多属于南山文化的范畴。湖村盆地是闽西北地区史前洞穴遗址最为集中分布的区域之一,其文化层堆积连续、年代跨度长,为完善福建内陆山区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和框架,研究区域间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新的材料。

关键词:闽西北;洞穴遗址;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


重庆巫山琵琶洲山包墓地2004年、2006年发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

巫山县文物管理所

摘要:2004年、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在重庆巫山琵琶洲山包墓地发掘了52座墓葬,其中战国晚期至汉代墓葬42座、宋代墓葬1座、年代不明墓葬9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及石、漆、银、琉璃、铜钱等遗物共514件。琵琶洲山包墓地从战国中晚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为我们研究三峡地区汉代聚落布局、丧葬制度以及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关键词:巫山;琵琶洲山包墓地;战国晚期至汉代


缅甸蒲甘古城与他冰瑜寺调查及试掘简报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缅甸文化和宗教事务部考古与国家博物馆司

缅甸蒲甘考古管理处

摘要:2017年2月、5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缅甸文化和宗教事务部考古与国家博物馆司、缅甸蒲甘考古管理处组成中缅联合考古工作队,先后两次对蒲甘他冰瑜寺进行考古调勘,为进一步了解他冰瑜寺的历史原貌、平面布局以及修复提供可靠依据。我们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在他冰瑜主塔周边布设探沟,初步了解了他冰瑜寺的原始布局和分布范围。同时考古队还调查了蒲甘古城文物分布情况,对蒲甘古城区域内文物古迹的总体分布及目前的保存概况进行梳理。此次工作为他冰瑜寺修缮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今后蒲甘地区的遗产保护和考古工作提供了基础材料。

关键词:蒲甘古城;他冰瑜寺;蒲甘王朝;上座部佛教;建筑基址




●考古研究


中国古代“四洋”航路的史前基础

吴春明

摘要:环中国海古代分域发展的“四洋”航路,构成海洋全球化之前东亚海洋文化的传统格局。新石器时代夷、越先民,初创了从黄海之滨到南海北岸的原始海洋文化与初期航海实践,从近岸陆岛穿梭到远海、远洋逐岛梯航,见证于丰富的史前、上古沿海考古发现。夷、越土著先民多区系的原始海洋文化,是汉唐以来“四海”“四洋”分域航路发展的史前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海上丝绸之路”著称的中国古代航海与航路,并不是“丝绸之路”在内亚大陆“衰落”、“堵塞”后的地理“转移”与陆海“变迁”的被动结果,而是环中国海海洋土著先民固有文化传统的延续。

关键词:四洋航路;史前航海;海上丝绸之路


论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物所展现的祭祀场景

张昌平

摘要: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物所展现的祭祀场景是三星堆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本文对祭祀坑器物进行原境分析,认为三星堆人像、人面具等人物形象,以及兽面具、眼形器等人格性形象,不同的类别、大小、姿态等代表不同的功能性质,由此将其归结为祭祀者和受祭者等。相应地,将青铜类神树、祭坛、容器,以及玉石类、海贝、象牙类器物分别归入祭器和祭品。这样的分类,还可进一步认为祭祀坑器物属于国家祭祀等大型宗教活动、祭祀是将天地人神纳入在同一个合祭系统。

关键词: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物;祭祀场景


殷墟北徐家桥墓地“南方文化因素”器物及相关问题

何毓灵  赵清荣

摘要:本文对殷墟北徐家桥制石工匠墓地中14座随葬有南方文化因素器物的墓葬进行研究,指出该人群在墓地内分布零散,历时较长,并同样从事石器生产或管理。他们虽已高度融合于殷墟本地文化之中,但还保留有部分自身文化传统,显示出作为都城的殷墟所具备的文化多样性与复杂性。故殷墟应仍有不少类似人群,需要今后更加深入的整理与研究。

关键词:殷墟;墓地;器物;文化因素


从青铜盉论西周早中期水器与酒器群的大组合

王祁

摘要:学术界对青铜盉的功能大体有酒器说与水器说两种不同观点,其中酒器说符合墓葬中铜盉与酒器群位置较近的现象,水器说符合盉与水器盘构成组合,铜盉自名“沬盉”则证明盉更可能为水器。青铜盉身为水器,其与酒器群关系密切,这实质上反映了西周早中期墓葬中的水器与酒器群的大组合关系,此类大组合背后体现的是两类器物功能上的关联。这种为了祼礼而组合起来的大组合,可以追溯到晚商时期。

关键词:铜盉;酒器群;大组合;祼礼


当阳曹家岗M5、赵巷M4的年代与文化因素述论

徐少华

摘要:当阳曹家岗M5附葬坑发现的几件青铜礼器,既晚于南阳彭射墓亦略晚于淅川下寺M10出土的同类器,而略早于寿县蔡侯墓随葬的相关遗物,与南阳彭启墓发现的同类礼器相近似,制作年代当在公元前510年上下或略早,该墓的下葬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赵巷M4残存的几件铜礼器,与下寺M36和M4所见的同类器相当,其下葬以在公元前570年前后比较适宜,属春秋中晚期之际。曹家岗M5的埋葬方式与器物特征,呈现典型楚文化的风格,墓主人可能是春秋晚期的楚国名臣申包胥。赵巷M4包含有不同的文化因素,墓主当是一位地位较高、身份较特别的楚系异姓贵族。

关键词:曹家岗M5;赵巷M4;年代;文化因素


三晋与东周王室、中山国、燕国量制问题研究

刘艳菲  郎剑锋

摘要:本文以记容器和量器等实物材料为基础,分别对战国时期三晋(韩、赵、魏)、东周王室、中山国和燕国的基本量制单位、量值和进制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各国家和地区的量制虽各有特点,但有许多相同之处,具体表现在相同的量制单位和量值,以及普遍存在两种量制标准同时并行的现象。其量制在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中晚期都比较稳定,似乎没有经历重大改革。而且它们与齐、邾、秦等多个诸侯国之间可能已建立统一量制标准,200毫升和2000毫升是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用量值。这些情况反映出战国量制“异中有同”的整体特点。

关键词:单位;量值;进制;统一标准


从南襄地区墓葬材料看汉文化的南传

陈昊雯

摘要:考古学意义上的“汉文化”既具有大一统的时代特征,又存在鲜明的地域差异。本文以南阳、襄阳地区的汉墓为例,讨论汉文化从中央到地方的传播模式,认为汉文化存在梯级传播,即从都城传播至各区域核心地区,经过与当地文化的整合后再扩散至区域内的一般地区,都城与一般地区之间不一定发生直接联系。同时,汉代思想观念上的隔空传播可能也是中央到地方实现文化统一的一种重要方式。

关键词:南阳;襄阳;汉墓;汉文化传播




●科技考古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哈巴其拉遗址出土矿冶遗物分析

李辰元  李延祥  王立新  马晟  林森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哈巴其拉遗址出土的炉渣、矿石等矿冶遗物的系统科学分析,为考古发掘提供了更为详细的矿冶文化内涵解读。初步梳理了该遗址所代表的喜鹊沟类型人群在有色金属手工业生产方面的技术特点。研究结合区域内矿冶考古成果及地质矿产信息,从矿冶技术遗产的角度对辽西地区大兴安岭南端多金属矿带的青铜文化进行了探讨。初步判断该遗址所反映的矿冶技术面貌由于受到夏家店下层文化锡青铜冶金技术影响而单独进行了锡金属的冶炼活动。在对多金属矿冶炼获得青铜的同时,还可能对矿石中的锡石进行了分离,这种技术的产生可能与锡石矿源短缺及外部锡料资源需求的增大有关。

关键词:哈巴其拉遗址;商代中晚期;锡冶炼;青铜冶炼


盘龙城遗址小嘴金属物料溯源研究

刘思然  邹秋实  路晋东  陈坤龙  陈建立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盘龙城遗址小嘴出土铜器、铜块和浮渣的微量元素与铅同位素比值进行测试,探讨了小嘴金属物料的产源问题。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小嘴样品的银、铋含量较高,与以往测试的盘龙城铜器存在差异。铅同位素分析显示样品中有5件含有高放铅,另外4件的206Pb/204Pb在16.5左右的低比值区域。过往研究显示这类低比值物料的产源应在中国北方,且主要发现在二里头四期至二里岗下层阶段铜器中。小嘴样品的整体年代为二里岗上层阶段,推测盘龙城铸铜活动中可能重熔了部分来自北方的早期铜器或利用了早期遗留的物料。低比值铅与高放铅相互混合则形成了以往认为具有盘龙城本地特征的中间比值组铜器。由此可见,来自长江中游地区以外的金属物料在盘龙城铜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盘龙城遗址;小嘴;铅同位素;微量元素;产源




●古文字研究


姚河塬城址出土“稼稷”甲骨文及其相关问题

马强

摘要:姚河塬城址东南部西周中期房址内出土的一件骨铲上刻有甲骨卜辞,其残存文字为“曰甶卜”。字形体为西周首见,可释作“稼”,意为种植谷物;为首次发现的新字形,可释作为“”,应是稷的古文。这一骨铲卜辞的发现和释读有助于了解当地的农业种植情况以及探究西周时期对卜用后甲骨的处置问题。周人对卜用后的甲骨往往“已则弃去之”,处理较随意,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都是和建筑、生活等垃圾一起填埋,并未发现专门庋藏甲骨的遗迹。该卜骨后经改制为骨铲,说明当时对卜骨处置也存在“废物利用”的情况,丰富了甲骨学的研究内涵。

关键词:姚河塬;西周甲骨;稼;稷




联系我们


 《江汉考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

双月刊

创刊于1980年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201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5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2021年最受欢迎期刊

2022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主    编:方勤

编辑部主任:陈丽新

编    辑:许静思   段姝杉   高一致   马志亮   唐斑  

发    行:李鹤飞

英文翻译:李涛

英文审校:郑威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

邮政编码:430077

编辑部电话:027-86793389

电子信箱:jhkg2728@sina.com.cn



责编:江小瑗

审核:方   勤

陈丽新




——版权声明——

江汉考古(微信号:hbjhkg)发表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江汉考古”版权信息。诚挚致谢。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