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江汉考古》2023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摘要: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涞水县文物局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重庆市开州区文物管理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钦州市博物馆郑铎孙华文国勋沈德玮陈雪飞钱彦惠吴文婉 何汉生罗喆 金正耀 胡国海 范安川 杨敏刘鹏摘要●考 ...


目录

 

5 湖北老河口长尺地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18 河北涞水张家洼遗址2021年度商周墓葬发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涞水县文物局  

31 重庆开州龙家坝墓地M1发掘简报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重庆市开州区文物管理所  

40 浙江宁波穿山港铁路沿线汉至六朝墓葬发掘简报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51 广西钦州钦江故城考古调查简报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钦州市博物馆  

60 环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聚落分布空间动态研究

郑铎  

69 三星堆人的神圣动物——三星堆埋藏坑动物元素铜像的初步分析

孙华  

83 东周时期楚文化在湘赣间的发展与融合

文国勋  

92 城郊空间的构造与重塑:楚都纪南城南郊“拔郢”事件前后的考古学考察

沈德玮  

103 浅析春秋吴国铜器中的中原文化因素

陈雪飞  

109 从四川画像砖资料看汉代的酒肆“卢”考

钱彦惠  

116 江苏镇江孙家村遗址周代农业生产的初步考察

吴文婉  何汉生  

125 湖南邵阳东周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研究

罗喆  金正耀  胡国海  范安川  杨敏  

134 秦简所见仓、乡的离邑仓管理权限

刘鹏  

140 寨堡遗产的修缮保护——以龙王尖遗址为例

陈鲲  李长盈  




摘要


●考古发现


湖北老河口长尺地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摘要:2016年7~9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系对湖北老河口长尺地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灰坑、灰沟等遗迹,主要为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陶器和石器,为研究汉水中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及该地区环境变迁、社会演进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长尺地遗址;石家河文化;汉水中上游


河北涞水张家洼遗址2021年度商周墓葬发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涞水县文物局

摘要: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河北涞水张家洼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商周时期墓地并发掘墓葬10座。墓地布局有序,墓葬方向相近,但被盗严重。经考古学研究与测年分析,其中8座墓葬属西周早期墓葬,墓主可能与西周早期进入华北平原北缘的周人相关;另外2座属晚商时期围坊三期文化墓葬,填补了围坊三期文化在潮白河以西墓葬遗存的空白。

关键词:张家洼遗址;商周墓葬;围坊三期文化;燕文化


重庆开州龙家坝墓地M1发掘简报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重庆市开州区文物管理所

摘要:2006年冬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等单位发掘重庆市开州区龙家坝墓地,清理了1座保存较好的带把刀形砖室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酱色釉陶,为研究峡江地区两汉时期埋葬制度增添了新资料。

关键词:重庆开州;龙家坝墓地M1;砖室墓;两汉之际


浙江宁波穿山港铁路沿线汉至六朝墓葬发掘简报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摘要: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穿山港铁路沿线墓葬进行发掘,共清理了45座墓葬,以砖室墓为主。随葬品较丰富,多为釉陶壶、釉陶瓿、陶双耳罐、硬陶罍和青瓷碗等遗物。年代为汉代、六朝、宋代至明清时期,多为汉代和六朝墓,明清时期墓葬则遭严重破坏。这批汉代至六朝时期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宁绍地区乃至长江下游地区这一时期丧葬习俗和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宁绍地区;穿山港铁路墓葬;汉代;六朝

广西钦州钦江故城考古调查简报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钦州市博物馆

摘要:2015年夏,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和钦州市博物馆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州故城进行了考古调查。本次工作廓清了城址的形制,确认了城墙的结构和城门、城壕、人工河道等遗迹,并解剖了两段城墙,清理了6座灰坑及多个柱洞。同时,出土了一批陶瓷器、铜器和莲花纹瓦当等建筑材料。根据出土遗物和相关文献记载,推测该城址为隋至唐初时期钦州州治钦江县所在。

关键词:钦州;北部湾;隋唐;海上贸易




●考古研究


环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聚落分布空间动态研究

郑铎

摘要:本文对环太湖地区马家浜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进行了全面收集,并结合地理学方法对聚落演变的动态过程和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马家浜文化早中期聚落稀疏,以较高海拔的岗地型为主,在中期时出现中心聚落。晚期时遗址数量猛增,有一定数量的平地型和台墩型聚落,呈现出多等级的聚落结构。逐渐改善的自然环境为聚落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在独特的地理空间内,聚落分布表现出既相对统一又多区并立的格局。聚落选址具有高度亲水性,也十分注重对水的防控,其空间分布基本格局为江南地区的聚落模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马家浜文化;聚落分布;空间形态;环境变迁


三星堆人的神圣动物

——三星堆埋藏坑动物元素铜像的初步分析

孙华

摘要:三星堆埋藏坑出土了众多人与动物元素结合的神像、不同动物元素集合的神兽等铜质或铜木复合的像设、供奉用具和仪式用具。其中人首鸟身的铜像,是三星堆人崇拜的三位大神即太阳神、句芒(也可能是古蜀先王祖神蚕丛)和禺疆(也可能是古蜀先王祖神柏灌)在天上的景象。那些在组合铜器下层托负巫师和祭品的铜神兽是集合了犀、象、虎、鸟等特征的虚幻动物,承担着运送巫师从地上前往天界的任务,与后世文献中的“飞廉”之类鸟兽合体的神兽有着相近的功能。此外,三星堆的龙分有角和无角两类,也都具有权力或守护的象征意义。分析这些神圣动物的构成要素、陈放方式、象征意义等,有助于理解三星堆埋藏坑的内涵与功能,认知三星堆社会的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三星堆;铜器;神兽;神像;巫师


东周时期楚文化在湘赣间的发展与融合

文国勋

摘要:湘赣间山峰林立,河谷众多,两周之时一直为越族之地。伴随楚文化南渐和楚国对湖南的开发,大致在春秋晚期湘赣间的考古遗存中开始有楚文化因素零星显现;至战国早中期,楚文化遗存集中出现在湘东北靠近山脉一线,楚国在湘赣山脉间建立众多军事城堡,形成了楚越在湘赣间势力的早期分界;至战国晚期时,楚文化已东进至赣江中下地区,并与本地越文化全面融合,楚越势力分界东移,并形成“及相侵伐、犬牙深入”的局面。

关键词:楚文化;越文化;湘赣间;文化融合


城郊空间的构造与重塑:楚都纪南城南郊“拔郢”事件前后的考古学考察

沈德玮

摘要:考古学上对中国古代城邑的研究,一般多注目城内的遗迹,而很少将城郊当作独立的空间单元加以考察。本文聚焦湖北荆州楚故都纪南城遗址的南郊区域,通过其丰富的考古学遗存,探讨城郊空间的构造及其与中心城邑的复杂关系。公元前278年发生“拔郢”事件后,楚都的南郊经历了一个被重塑和转化为秦、汉南郡郡治的西郊的过程。对政权更迭中城郊空间的研究,揭示出众多社会阶层日常活动的情状,这多为过去侧重城内空间的分析模式所忽视。“城郊”提供了一种考察早期中国城邑的新视角,能够增益我们对古代城邑本身和早期城市化过程的理解。

关键词:城郊空间;纪南城遗址;郢城遗址;“拔郢”事件


浅析春秋吴国铜器中的中原文化因素

陈雪飞

摘要:本文梳理分析了考古出土的春秋晚期具有中原文化因素的吴国铜器,认为此类铜器主要有三种:吴国仿制的中原铜器、带有中原文化元素的吴国铜器、产自中原流入吴国的铜器。总体上这类铜器数量不多,中原文化对吴国铜器的影响远不及楚文化、群舒文化,而形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更多的是地缘因素。

关键词:春秋晚期;吴国铜器;中原文化因素;地缘关系


从四川画像砖资料看汉代的酒肆“卢”考

钱彦惠

摘要:汉代以“卢”名卖酒,前人基本认可。但该处的“卢”为何物,却众说纷纭。通过对《史记》《汉书》四篇“卢”注文献释义的考证可知,汉代卖酒之处的“卢”有三种可能,即“垆”(垆台)、“炉”(火炉)和“罏”(卢,酒器)。而通过对四川汉画像砖所见酒肆图像的分析可基本确定以“卢”名卖酒之“卢”应为“垆”,是用夯土或土坯砌筑起来安置酒器的台座(也不排除木质台座),与《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所言基本一致。这类垆台在酿酒区可用于漉酒,在卖酒区多用于放置装满已酿好酒的酒瓮。

关键词:当卢;卢;酒瓮




●科技考古


江苏镇江孙家村遗址周代农业生产的初步考察

吴文婉  何汉生

摘要:镇江孙家村吴国铸铜遗址年代为西周中期至春秋晚期,植物浮选出稻、粟、黍、小麦、大麦、大豆等农作物和黍亚科、豆科、藜属、苋属、藨草属等杂草以及葡萄、芡实、菱角、栎果等可食用的野生植物。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遗址的周代农业生产为稻旱兼作模式,各种谷物在不同时期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和地位并非一成不变,生产模式自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晚期经历了以稻作为主到稻旱持平,乃至旱作居上的演变过程。孙家村遗址的发现为深入研究宁镇地区先秦时期社会经济提供了新材料。

关键词:孙家村遗址;周代;农业;植物大遗存


湖南邵阳东周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研究

罗喆   金正耀   胡国海   范安川   杨敏

摘要:中国南方地区金属资源的使用和流通是中国青铜时代考古学的焦点话题之一。本论文报告湖南邵阳地区出土部分东周青铜器的金属材质和铅同位素比值研究结果:全部16件青铜器样品的成分分析数据表明,铜铅和铜锡铅材质分别为8件和4件,占比达75%;另有纯铜材质1件,铜锡材质3件。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数据均符合普通铅的特征,其分布可分为两组。经与相关地区金属矿床数据比较,初步确定这批青铜器所用铅料除小部分来自河南西南部和江西北部的矿山外,大部分特别是其中的越式铜器,所用铅料主要来自南岭地区的矿山。这一结果揭示了南岭地区金属资源在东周时期青铜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并证明湖南土著越人在南岭地区金属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关键词:铅同位素;邵阳;越文化;南岭铅矿;青铜器生产




●古文字研究


秦简所见仓、乡的离邑仓管理权限

刘鹏

摘要:研究秦的仓制是认识其时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睡虎地秦简中“离邑仓佐主稟者”仍应理解为主管稟食的离邑仓佐,而非“离邑仓佐”与“主稟者”两类人。里耶秦简所见乡仓由乡啬夫而非仓佐主持稟食,当是秦统一前后稟食制度变化上的一种体现,反映了仓、乡对离邑仓管理权限的此消彼长。最迟至秦始皇二十六年,乡啬夫已经取代仓啬夫成为离邑仓的稟食主导者。这种转变应是在乡官事务日渐繁剧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对节约行政资源与提高行政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秦;粮仓;离邑仓;管理权限;里耶秦简





联系我们


 《江汉考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

双月刊

创刊于1980年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201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5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2021年最受欢迎期刊

2022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主    编:方勤

编辑部主任:陈丽新

编    辑:许静思   段姝杉   高一致   马志亮   唐斑  

发    行:李鹤飞

英文翻译:李涛

英文审校:郑威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

邮政编码:430077

编辑部电话:027-86793389

电子信箱:jhkg2728@sina.com.cn



责编:江小瑗

审核:方   勤

陈丽新




——版权声明——

江汉考古(微信号:hbjhkg)发表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江汉考古”版权信息。诚挚致谢。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