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丝绸之路考古与遗产讲坛”第6讲:《贝加尔地区帕托姆高原旧石器时代晚期至中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发布时间:2023-12-24 12:50 |
查看: 555 | 发布者: coolcool |
摘要: 丝绸之路考古与遗产讲坛第6讲丝路2023年12月5日下午,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丝绸之路考古和遗产讲坛”第6讲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910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讲题为《贝加尔地区帕托姆高原旧石器时代晚期至中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由俄罗斯联邦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阿列克谢·捷坚金(Alexey Tetenkin)教授主讲,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张卫星研 ...
2023年12月5日下午,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丝绸之路考古和遗产讲坛”第6讲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910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讲题为《贝加尔地区帕托姆高原旧石器时代晚期至中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由俄罗斯联邦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阿列克谢·捷坚金(Alexey Tetenkin)教授主讲,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张卫星研究员主持。
讲座伊始,捷坚金教授主要对俄罗斯西伯利亚内贝加尔地区贝加尔-帕托姆高原(Baikal-Patom Highlands)的地理位置进行了简要介绍,而后根据年代对这一地区的遗址进行了梳理。
第一阶段:
该地区对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的研究始于马马坎-IV(Mamakan IV)遗址的发掘。该遗址年代为距今25,000至21,000年。这一时期石器工业的特点是船底形细石核、大型石叶和石片的生产,工具组合包括端刮器、雕刻器和修理石片。石器组合的总体特征与内贝加尔地区南部和外贝加尔地区MIS-2早期遗址以及蒙古国的遗址相一致。至于贝加尔-帕托姆高原和维季姆河(Vitim)流域的后续遗址,马马坎四号遗址并未显示出与其具有形态学和类型学上的相似之处,这可能意味着人群的更替。
第二阶段:
位于贝加尔-帕托姆高原维季姆河下游科夫里日卡-IV(Kovrizhka IV)和巴尔绍伊·雅科尔-I(Bol’shoi Yakor’ I,意为“大锚”)、科夫里日卡-III(Kovrizhka III)的多文化层遗址分别代表了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后段(Late Upper Paleolithic)的早期阶段(距今19,000-18,000年)和晚期阶段(距今15,000-13,000年)。上述遗址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从石器工具生产和细石叶剥片、生活特征、定居、狩猎、远距离运输矿产资源、符号象征活动和艺术等多方面突显了其居民的文化和活动。总体而言,旧石器时代晚期后段的的石器工具组合显示了从早到晚的连续性。在细石叶剥片方面,体现在科夫里日卡技法(Kovrizhka technique)与湧别-巴尔绍伊·雅科尔技法(Yubetsu- Bol’shoi Yakor’ technique)楔形细石核制备和从两面器毛坯剥取削片的不同方式上。
此外,捷坚金教授进一步提到,在上述遗址工具组合中,早期阶段的典型工具为似石凿工具,而在晚期阶段则以横刃雕刻器为典型。在科夫里日卡-IV(早期阶段)发现了具有居址特征的遗迹和艺术品,并发现了大量使用赭石的证据。巴尔绍伊·雅科尔-I和科夫里日卡-III(晚期阶段)则显示了多种具有火塘的遗迹复合体和由片麻岩石板筑成的特殊结构。从文化和类型学的角度看,维季姆河下游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后段文化与较早的外贝加尔地区南部的斯图捷诺夫文化(Studenovskaya culture)、雅库特地区的久克台文化(Dyuktai culture),以及较晚的,位于外贝加尔地区南部的维尔霍伦文化(Verkholenskaya culture)一致。
第三阶段:
进入早全新世,距今12,000-7,000年之间,当地许多遗址延续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后段的石器工业传统。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系列中石器时代特征的石器组合,例如因瓦利德尼-III(Invalidny III)二号和三号地点、帕夫洛瓦(Pavlova)等。目前尚未解决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特征的遗址的共存问题。关于中石器时代的工具组合是由于人群迁徙还是仅仅是来自接纳新技术,目前尚存在争论。细石叶技术传统在这个时期繁荣发展。而新石器时代的出现则以科夫里日卡-IV的第一文化层中的早期陶器为标志,其年代估计为距今8,500至8,000年前。这些陶器外表面上的网状印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在内贝加尔和雅库特地区的常规出现。
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在场师生与捷坚金教授展开了互动,气氛热烈。主持人张卫星研究员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表达了对捷坚金教授的诚挚感谢。
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
考古 · 合作 · 共享 ·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