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黄文弼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摘要: 来源:《西域研究》2014年第1期“黄文弼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国际学术会议综述李金鑫 杨斌2013年10月19~20日,由新疆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文学院、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和新疆龟兹研究院共同承办的“黄文弼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国际学术会议在新疆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以及 ...

来源:《西域研究》2014年第1期


“黄文弼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李金鑫  杨斌


2013年10月19~20日,由新疆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文学院、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和新疆龟兹研究院共同承办的“黄文弼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国际学术会议在新疆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相关研究领域的八十余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本次会议所提交的论文视野广阔、方法新颖、材料丰富、思维多元,兹据其内容分四个大类综述如下:

1.黄文弼生平与学术研究

黄文弼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家,被誉为“新疆考古第一人”。研究黄文弼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是这次会议讨论的一大热点。

黄文弼与西北考古的关系,是黄文弼研究的重点。王炳华《筚路蓝缕,拓出考古新境界——黄文弼与新疆考古》回顾了黄文弼先生在新疆考古舞台上的开拓、推进之功劳,彰显了黄氏在新疆历史文化研究中难以取代、值得铭记的建树。霍旭初《黄文弼克孜尔石窟续论》从克孜尔石窟洞窟的命名与编号、石窟文书题记的发现和研究、壁画内容的考释、石窟与库车间交通路线问题等几个方面书写了黄氏在克孜尔石窟的研究成就。孟宪实《黄文弼与吐鲁番学》从吐鲁番学的提出、吐鲁番研究资料规模与资料公布、黄文弼先生的吐鲁番研究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黄文弼先生与吐鲁番学的关系。王樾《黄文弼与新疆吐鲁番考古》以《黄文弼蒙新考察日记》为入口,追寻了他在蒙新考察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在吐鲁番考古调查后刊布的相关专著。周轩《〈黄文弼蒙新考察日记〉的历史价值》从考察中的爱国情怀、艰辛的考察经历及各民族向导、实地考察与参稽书籍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其日记内容的丰富厚重,并认为该日记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发掘和研究。刘文锁《从斯坦因到黄文弼:新疆早期考古的历程与问题》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为背景,以两位当代考古学者为代表,考察了新疆早期考古活动的特征和主要问题。王新春《传统中的变革:黄文弼的考古学之路》通过探讨黄文弼早期学术经历、考古实践和研究发展及特征,论述其考古学研究发展的历程,从而展现了中国本土学人如何完成学术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陈文豪《黄文弼的简牍学成就》从简牍学及简牍学术研究史的角度,概述了黄文弼在简牍学及简牍学术研究史上的成就及贡献。

对于黄文弼不同时期的生平研究,全面展示了黄文弼的人生历程。朱玉麒《北京大学时期的黄文弼》就所见史料,对北京大学时期的黄文弼学术生涯进行了初步的梳理,阐释了其由哲学再文献学、而古物学并旁涉多门的学术训练和研究历变,认为北京大学时期的学术生涯塑造了后来的黄文弼。许全胜《黄文弼先生事辑——日记中的黄文弼》依据最近出版的《朱希祖日记》和《夏鼐日记》,勾稽了其中与黄文弼先生有关的部分,为了解黄文弼事迹提供了资料。刘瑞《黄文弼先生与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西安办事处的古物古迹调查》针对黄文弼先生在西安从事文物调查与保护的工作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的情况,从相关文献出发,揭示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西安办事处的成立过程,并略述黄文弼先生任职西安办事处主任期间古物古迹的调查及特点。赵力光、杨洁《黄文弼先生与西安碑林》历述了20世纪30年代重修西安碑林始末,重点论述了黄文弼为西安碑林的发展建设与石经碑刻等文物保护所作出的贡献。段真子《黄文弼学术研究手迹初探》刊布了黄文弼特藏馆的有关西域研究的两份通信和手迹,对其学术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此外,施新荣《黄烈先生之史学研究与整理黄文弼西北史地之成果》论述了黄文弼之子黄烈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史研究领域以及整理黄文弼西北史地论著及考察日记的成绩,为我们了解黄文弼著作的出版,提供了信息。

2.黄文弼所获西域文书、文物研究

黄文弼先生是中国现代西域考古事业的奠基人,他在西北地区作了重要的考古调查、发掘,并撰写了以“三记”、“两集”为代表的考古报告和资料集成。黄文弼所获文书、文物从20世纪30年代公布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相关考古报告也成为后来者的必读书。此次会议对于黄文弼所获西域文献的深入探讨、黄文弼考古成就的持续研究,也成为一大热点。

荣新江《黄文弼所获西域文献的学术价值》提出了“黄文弼文书”这一用语,并从吐鲁番出土汉文文书与典籍、吐鲁番出土回鹘语文书、碑记和佛经、塔里木盆地周边出土的胡语文献、印章等多个方面论述了黄文弼所获文书、碑志、印章等各类文献在以往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价值;他指出今后随着研究的进步,这些文书将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黄文弼所获汉文文书仍然引起学者的关注。关尾史郎《〈后秦白雀元年九月某人随葬衣物疏〉研究》对黄文弼先生从吐鲁番哈拉和卓获得随葬衣物疏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彭杰《黄文弼先生所获〈比丘尼僧愿抄经发愿文〉小议》主要从文书出土地点、文书的拾遗补阙作用、文书反映的高昌国佛教历史信息三个方面阐述了黄文弼在新疆考察所获《比丘尼僧愿抄经发愿文》文书的意义与价值。党宝海《黄文弼先生所获元代汉文文书浅识》结合相关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黄文弼先生在《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所刊布的有关元代汉文文书的珍贵价值。柴剑虹《读〈吐鲁番考古记〉札记》记述其阅读《吐鲁番考古记》所感,强调了《吐鲁番考古记》的价值与意义。

有关黄文弼所获胡语文书的研究,也是本次会议的重要内容。德金《黄文弼发现的一件帕提亚语残片》展示了宗德曼对黄文弼在焉耆一处寺院遗址所发现残片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最新的研究结论。荻原裕敏《〈塔里木盆地考古记〉、〈新疆考古发掘报告〉所刊载的吐火罗语资料》针对黄文弼考古研究成果《塔里木盆地考古记》、《新疆考古发掘报告》两部著作中有关吐火罗语的资料,进行了初步的系统转写与说明。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黄文弼先生采集回鹘语文献综述》试图通过黄文弼先生所发布的笔记和图片建立起一个通用的古典维吾尔语语料库,并且对过去60年学界相关研究做一番整理归纳。

考古遗址、历史地理的探讨,也都沿着黄文弼的研究而展开。李文瑛《对黄文弼发现楼兰早期遗存的再认识》通过对罗布泊—塔里木地区史前遗迹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就黄文弼先生发现的早期楼兰遗存有了新的认识。伊藤敏雄《黄文弼与斯坦因考察的若羌遗址》首先对斯坦因和黄文弼对若羌遗址的考察进行比较研究,然后结合其后的考察成果及作者自己的参观经验和卫星照片提出新的观点。李肖《新疆库车县龟兹古城初步勘查》利用2000年对龟兹古城的初步田野勘察,结合斯坦因和黄文弼在龟兹的调查和发掘成果,对龟兹城垣、城内街道及建筑遗迹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庆昭蓉《库木吐喇周边诸遗址——以出土胡汉文书与早期探险的资料为中心》从出土文献、文物情况以及20世纪初期的探险家记述等方面探讨了库木吐喇村庄周边遗址的情形。付马《黄文弼所获文书中的回鹘时代高昌地区城郭名目——兼论回鹘高昌“二十二城”名实》介绍了黄文弼所获文书中的回鹘高昌地区的城郭名目,并通过考证得出在回鹘时期,至少到高昌回鹘早期,高昌“二十二”城是实指的结论。

3.西方探险队与考查团所获西域文书、文物的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来新疆探险、考察成为一时的热潮,涉足此间的形形色色的探险家、外交家带走了大量的文书、文物;而20世纪以来不断出现的西域文书,也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这些散藏各处的文书、文物研究,也成为引人关注的重要议题。

尼古拉斯·辛姆斯—威廉姆斯《粟特文学和艺术中的印度故事》重点讲述了粟特语文书中那些有印度平行文本的粟特故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亚古代比较文化的研究个案。笠井幸代《有关“十二缘起”的古突厥语佛经》围绕柏林藏吐鲁番文献残片,概括了古突厥语阿毘达磨经典,并介绍了有关“十二缘起”的古突厥语文献和《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中对“十二缘起”所作的解释。段晴《于阗语〈无垢净光明大陀罗尼经〉之源与流》刊布了新发现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于阗语《无垢经》残卷,并探讨了此经传播的源与流。毕波《和田新发现汉语、胡语文书所见“筋脚”考》对新获和田文书中的“筋脚”一词进行了梳理和考证,认为今后研究中古时期于阗王国的历史时,不仅要充分利用和田出土汉文、于阗语、藏文文书,更要重视犹太—波斯语、粟特语等“边缘”材料。厄修拉·辛姆斯—威廉姆斯《中亚写本赝品》则揭示了考查团所获有关西域文书的赝品和当地作伪情况。赵莉《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新疆壁画等文物情况介绍》依据其对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中的新疆文物尤其是壁画所做的调查,介绍了该馆收藏新疆壁画的整体情况,并新解决了一些问题。萨马秀克《格伦威德尔和奥登堡记录的吐鲁番壁画(残块)》从整个洞窟的装饰、洞窟的肖像题材的角度和风格等方面,介绍了C·Φ·奥登堡编号第43窟、格伦威德尔编号第6窟的吐鲁番壁画,并推测墙上的壁画是依照当时的时尚风格绘制,或许是以敦煌和榆林窟西夏时期的壁画为范本。王媛媛《考古资料所见焉耆摩尼教》根据考古资料和相关西域文书,对摩尼教在焉耆的发展流变做了详细梳理和介绍。

4.近现代西域探险与考察史研究

西域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孔道,是四大文明的荟萃之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这里交织、融合,加之其独特的民俗、民情,使西域文明成为近现代探险家和学者从事考察和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域。有关近现代西域探险与考察史的研究成为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有关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其他成员的讨论,也成为本次会议的焦点。王冀青《斯文·赫定与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关系研究》将斯文·赫定与伦敦皇家地理学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爬梳。汉肯·瓦尔奎斯特《斯文·赫定与中亚考古学——赫定及其团员贝格曼、黄文弼的考古工作》阐释了中瑞西北考查团重要成员斯文·赫定、贝格曼、黄文弼在考察期间重要的考古学成果,认为考查团的历史值得用来自所有参与国的不同声音来讲述。韩琦《从瑞典所藏档案看袁复礼和斯文·赫定的交往》根据瑞典所藏袁复礼和斯文·赫定的通信,并参考斯文·赫定的《戈壁沙漠之谜》一书、袁复礼自己的回忆乃至同时代人的记载,披露了一些两人交往的若干细节。波波娃《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档案中的斯文·赫定记载》对瓦希里·尼古拉依维奇·扎伊采夫档案中一些有关斯文·赫定的记载进行了归纳整理,并认为这些文件都是研究19、20世纪之交中亚国际探察史的富有价值的文献材料。

这次会上其他西域探险史的问题,也得到了广泛的交流。李孝聪《记西域探险考察与新疆地图的绘制》历述了新疆地图绘制的进程。高田时雄《彼得罗夫斯基地图中的罗布泊地区村庄》利用俄罗斯驻喀什领事彼得罗夫斯基所收藏有关塔里木盆地的地图,通过其中俄、中、回三种文字的村庄名称梳理了罗布泊地区的历史地理问题。陈爱峰、曹洪勇《俄国探险队对吐鲁番大、小桃儿沟石窟的考察》介绍了俄国考察队考察吐鲁番大、小桃儿沟石窟的一些基本情况。史睿、王楠《法国吉美博物馆藏伯希和中文档案所见罗振玉、王国维与伯希和的学术交往》以早期“敦煌学”研究为例,挖掘以罗振玉、王国维为核心,在他们周围逐渐凝聚、逐次演化的学术群体,在以自觉发现、研究新的史学材料为起点,实践和推动史学研究理念革新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张九辰《从文献整理到实地探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新疆地质的认识与研究》梳理了20世纪中国学者对新疆地质研究的历程,指出了新疆地质考察的科学与社会意义。白须净真《“20世纪初之内陆亚细亚调查活动”研究的新视点——斯文·赫定、大谷光瑞、清政府官僚(那桐、张荫棠)的国际政治社会》通过处理光瑞问题的那桐和处理赫定问题的张荫棠来探讨赫定和光瑞作为个人直接面对的国际政治问题。柴田幹夫《大谷光瑞的另一个侧面》描述了大谷光瑞除了作为探险家以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等方面的活跃表现。

5.丝绸之路文化研究

本次会议还收到了不少研究丝绸之路相关问题的论文,如徐文堪《关于新疆古代居民及其文化的若干问题》讨论了石器之路、古代新疆的印欧语和印欧人、中国出土古代人骨的欧亚大陆西部特征、切木尔切克文化等几个新疆地区的考古课题。沈睿文《天水石马坪石棺床所见希腊神衹》重新考察了天水石马坪石棺床编号9、10屏的内容,并加以申论。郭物《南西伯利亚的国王谷》记述其亲自对南西伯利亚三个国王谷考察的初步印象。

黄文弼先生亲自考察过的刘平国摩崖,此次也有两篇文章对其早期拓片和题跋做了回应。陶喻之《〈刘平国刻石〉汇考》以表格形式,汇总了前辈学人研究成果,对晚清《刘平国刻石》探索进程作了一个系统的考察。仲威《上海图书馆藏〈刘平国摩崖〉善拓举要》著录公布了上海图书馆藏《刘平国摩崖》善拓六件,并配以原件照片。

而贾丛江《西汉内臣之制与西域“三十六国”虚实之辨》、盖金伟《班勇“特加三绶”疑解》、裴成国《丝绸之路绿洲国家百姓的生计》、姚崇新的《观音与神僧——观音化身问题再考察》、刘学堂《张绍伯家书研究》也在从汉到清、从印度到中土的广阔时空中,讨论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许多精彩瞬间。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排:王文洲

审校:李文博

审核:陈 霞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西域研究

邮箱:xyyjbjb@126.com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