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环太湖地区华夏化进程研究的重要发现——苏州塘北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收获

摘要:   塘北遗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地处通达路东侧、廷琛路北侧、墅浦路西侧,现存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2022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首次发掘,发掘面积1100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680余处,出土器物700多件组,主体年代为崧泽文化至春秋时期,又以马桥文化遗存为特色。  2023年,塘北遗址由配合基本建设发掘项目转为主动性发掘项目, ...
   塘北遗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地处通达路东侧、廷琛路北侧、墅浦路西侧,现存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2022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首次发掘,发掘面积1100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680余处,出土器物700多件组,主体年代为崧泽文化至春秋时期,又以马桥文化遗存为特色。

  2023年,塘北遗址由配合基本建设发掘项目转为主动性发掘项目,由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等单位联合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经过两个年度的田野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马桥文化、西周至春秋时期遗存简介如下。

  发掘收获

  (一)马桥文化遗存

  马桥文化阶段是在崧泽台地的基础上加高,形成深灰色粘土含大量绿黄色结晶颗粒的⑦b层,在其表面铺垫、营建生活居住区,逐渐形成⑦a层。台地上分布有马桥时期的柱洞群(基槽)、水井、灰坑及排水沟等生活遗迹。

  水井分布于台地边缘,台地上穿插有东西向、南北向排水沟,将台地分割成多个居住单元区,排水沟均流向东南部的低洼区域。水井普遍较深,可达4米左右,说明马桥文化后期水位曾经下降。

马桥文化时期遗迹分布图

马桥文化器物

  马桥文化距今约3900-3300年左右,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时期。塘北遗址发现的马桥文化遗存,为研究环太湖地区夏商时期的文化、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对研究苏州地区逐渐融入华夏化进程的历史脉络、纳入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也极为重要。

马桥文化石器、骨器

  此外,塘北遗址还辨识出了部分“后马桥文化”器物。作为上承马桥文化、下启吴越文化的关键阶段,目前对“后马桥文化”的时空范围、文化面貌等研究却相对滞后,而对塘北遗址相关区域全面揭露发掘,将为勾勒太湖东部地区商周时期的历史图景提供新的材料。

  (二)西周至春秋时期遗存

  西周至春秋时期,遗址所在地仍是较稳定的生活居住区和农业生产区。此时对马桥时期形成的台地进行加宽形成⑥层,后又在台地上部加高形成⑤层。春秋之后的遗迹单位突然变少,呈现出衰落状态。

西周器物

春秋器物

  苏州地区作为吴、越两国竞相争夺的前沿地带,为吴、越两国的崛起、强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撑,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其文化面貌较为复杂多样。然而,这一时期的文献记载十分稀缺,例如吴国在公元前585年寿梦继位称王之后才有确切纪年,这与马桥文化之间尚有700余年的历史缺环,晚商时期“泰伯奔吴”的古史传说又充满了争议。因此,正是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和考古发现的不足,导致对该阶段的社会发展进程研究仍较薄弱。

  塘北遗址发现的西周至春秋时期遗存,文化面貌的地方特征显著,叠压打破关系明确,在文化性质上大体相当于吴、越文化阶段,恰好弥补这一时期考古材料的缺乏,为深化研究吴、越两国早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社会生活场景等提供了新的实证。

春秋陶、石、铜器等

  (三)小结

  由于地块全面覆盖3至4米厚的建筑垃圾,导致无法有效勘探,只能通过局部深挖小探坑的形式对未发掘区域的堆积情况进行了解,目前初步推测整个地块内有三个聚落群。

塘北遗址布方示意图

  塘北遗址近两个年度发现的文化堆积以生产、生活遗迹为主,整体沿略呈东北-西南向的长条台地分布,各时期居住位置有所变化,并向台地南北两侧扩充活动范围,台地两侧分布有水稻田,由此构成了地块南部的一个聚落群。

  多学科合作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已经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四家单位签订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战略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就塘北遗址还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苏州市测绘院等单位进行多学科合作与研究。

  另外,在吴中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塘北遗址考古工作站建成投用,为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塘北遗址三维重建示意图

  重要价值

  以苏州为代表的太湖东部地区,从良渚文化之后直至春秋时期这一时段(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界定一直比较模糊,对遗物属性的判断也较为笼统,此时却也正是探索吴、越文化起源与形成的最核心阶段。

  塘北遗址发现的马桥文化、“后马桥文化”、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遗存,比较完整的呈现了太湖东部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化发展序列,为完善环太湖地区青铜时代文化谱系提供了新的佐证,对研究吴越文化的起源、苏州地区逐渐融入中华民族一体化发展的华夏化进程等也将具有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通过发掘基本明确,塘北遗址是自崧泽文化时期开始有人类生活、连续发展至明清时期的一处大型遗址。出土的4件精美的彩绘陶罐,从侧面表明塘北遗址所在区域早在崧泽晚期或已成为区域性中心遗址。塘北遗址分布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延续时间绵长,是环太湖地区华夏化进程研究的重要范例。

塘北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

  在塘北遗址周边20公里范围内,崧泽至马桥时期还分布有诸多遗址,已初步构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遗址群,塘北遗址在当时所处的地位及性质、与这些遗址间的聚落层级结构等问题仍不清晰。塘北遗址的考古工作才刚刚起步,对于遗址全貌的认识尚不充分,未来仍需持续不断的考古工作。

作者: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执笔:车亚风、王霞、张雅榛

图文转自:“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