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重庆武隆区小农场冶铁遗址发掘收获

摘要:   小农场冶铁遗址位于重庆市武隆区芙蓉街道石龙村,地处老盘河与乌江交汇的二级台地上,是近年来西南地区发掘的一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具有重要价值的明代冶铁遗址。2023年7月至11月,为配合重庆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建设,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对小农场冶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清理出包括炼炉、矿石加工焙烧区、炼渣堆积 ...
   小农场冶铁遗址位于重庆市武隆区芙蓉街道石龙村,地处老盘河与乌江交汇的二级台地上,是近年来西南地区发掘的一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具有重要价值的明代冶铁遗址。2023年7月至11月,为配合重庆白马航电枢纽工程建设,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对小农场冶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清理出包括炼炉、矿石加工焙烧区、炼渣堆积等重要遗迹,并出土了大量炼渣、矿石、石质鼓风构件等冶炼遗物。

小农场冶铁遗址周边环境

发掘区正射影像

  炼炉,共发现6座,坐东朝西,利用山前缓坡修建而成,其炉体、金门、鼓风口等结构清晰、保存较好。根据炼炉形制大小,可分为两类:大型炼炉,发现5座,分别为L1、L2、L4、L5、L6;小型炼炉,发现1座,为L3。现以L2为例进行介绍:L2,位于发掘区北部,方向262°。炉体平面呈椭圆形,外径长2.7、宽2、残高1.77米;内径边长0.7、残高1.35米。炉壁厚约0.2米,炉底可见锈黄色炼渣。鼓风口有两个,长0.45、宽0.25米,内有带凹槽的半圆形石质鼓风构件,凹槽直径约0.1米。金门位于炉体西侧,与炉底相通,高约0.4米。金门向西延伸发现有黑灰色活动面,略向外倾斜。

L2全景

  矿石加工焙烧区,位于发掘区东部,呈片状分布。其表面可见大量的木炭灰烬,烧结明显,夹杂有大量紫红色粉末,经检测为赤铁矿粉末,应为冶炼过程中的矿石加工环节:即在冶炼前先对开采铁矿石进行筛选或粉碎,以便得到颗粒均匀的冶炼原料。垫土堆积分层明显,总厚度约0.8米,其年代与炼炉使用年代基本一致,贯穿于明代不同阶段的生铁冶炼活动。

木炭

石灰

  炼渣堆积区,位于发掘区西部。揭露部分长25.65、宽21.9米,堆积东薄西厚,最深处可达1.5米。从解剖情况看,炼渣堆积局部可划分为17层,多为炼渣与垫土层层叠压交织且不断垫平,应与炼炉长期频繁的冶炼活动有关。

炼渣

  小农场冶铁遗址出土遗物众多,主要是与冶铁相关的炼渣、矿石、石质鼓风构件等冶炼遗物,同时还出土了较多的建筑构件和生活用瓷。建筑构件主要为板瓦、筒瓦、瓦当、滴水等。生活用瓷主要为南宋、明清时期常见的黑釉、白釉、青花瓷片,还有少量的仿钧瓷、青白瓷片等,器型主要有碗、盏、盘、罐、器盖等。

磁铁矿

石质鼓风构件

青花瓷碗

  按照“操作链”“产品运销”等生产组织概念,在遗址方圆四公里的范围内开展区域系统调查:发现矿洞19个,露天采矿点4个,最近的距遗址炼炉仅250米;发现生活居址1处,在遗址北部约90米,周围废弃堆积中可见大量的建筑构件,并出土有少量的宋明时期黑釉、白釉和青花瓷片。发现明清时期码头1处,在遗址东南约400米,通过对码头通往高处台地道路的解剖,发现有明清时期的台阶道路和包边墙体,在高处台地上也发现较多的明清瓷片。

  小农场冶铁遗址是近年来手工业考古的重要发现,生铁冶炼区、矿石加工焙烧区、炼渣堆积区以及周边矿洞、露天采矿点、生活居址、码头的发现,为我们深入探讨小农场冶铁遗址生铁冶炼工艺、产业链条具有重要价值。

  (一)此次清理的明代冶铁遗存,是目前重庆地区年代最早,西南地区同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延续时间最长的冶铁遗存。系列样品的C14测年数据显示:L3年代最早,为明代早期;L1、L2、L4、L5为明代中期;L6年代较晚,为明代晚期。本次清理的6座炼炉,保存较好,炉体高度可达1.4-1.8米;炼炉西部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且部分深度超过1.5米炼渣堆积,在重庆地区乃至西南均非常少见。

  (二)基本厘清了小农场冶铁遗址生铁冶炼工艺流程,为研究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生铁冶炼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该遗址明显可分为生铁冶炼区、炼渣堆积区和矿石加工焙烧区,各区域间紧密相连,共同构成明代的生铁冶炼活动。遗址内矿石、木炭、炼渣、炉壁、石灰等众多冶炼遗物的出土,为揭示小农场冶铁遗址冶炼活动的相关技术细节,探论地区冶铁技术面貌奠定了基础。此外,遗址内六座高炉清晰地反映冶炼过程所使用的鼓风与排渣设计,特别是在鼓风口原位出土的石构件,是全国首次发现在冶炼过程中对鼓风管进行保护的直接证据。

  (三)遗址周边矿源、生活居址、码头的发现,对系统探明小农场冶铁遗址的冶炼生产工序,完善“采矿-冶炼-运销”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小农场冶铁遗址地处乌江和老盘河交汇处,不仅为生铁冶炼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时为产品的输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在遗址东部的码头,沿用至今,是彭水与涪陵来往的重要枢纽,可通过乌江持续向周边地区提供制作铁器和钢材的原料。周边铁矿资源丰富,为长期冶炼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此外,生活居址的发现,或为窑工生活、休憩场所,也为长期的生铁冶炼提供了必要条件。

  执笔:王洪领 李玉牛 蒋航昌 李大地

  图文转自:“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