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泉置遗址
西汉敦煌郡厩置传马的配置、损耗与补充研究——以悬泉厩置传马为中心

西汉敦煌郡厩置传马的配置、
损耗与补充研究
——以悬泉厩置传马为中心
郑炳林 张静怡
摘要:传马在西汉中原与西域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西汉敦煌郡传马配置总额为 360 匹,而悬泉置等各厩置定额为 40 匹,而厩置实际传马数额却上下浮动变化,且往往稍稍超出定额,以应对传马的耗损。悬泉置传马数额极端时,可多达 50 余匹,少至 10 匹,推测或与运输压力过大、出现临时性重大接待任务等因素有关。西汉敦煌郡使厩置逐月上报传马名籍和传马出入簿,对传马进行制度化管理。传马名籍使政府能够清晰的掌握各厩置每匹传马的详细 “身份” 信息,而传马出入簿则可反映各个厩置传马的整体状况。尽管西汉敦煌郡重视传马,为其配备马医,并展开定期巡视检查,又在饲料上提高标准,但传马损耗仍难以避免。传马损耗的主因应为疾病,此外还有用马过剧、草料不足等多重因素。敦煌郡传马损耗速度较快,一般一年就可将厩置中所有传马淘汰换新,甚至有时出现超过定额的 “过员” 现象。厩置逐月上报传马损耗总数、死马售卖金额等信息。而马匹销籍须经多方联合勘验审定,以防弄虚作假,最终淘汰或死亡的传马会流入肉食市场。为弥补损耗,西汉政府常会采取马苑调配、民间购买、厩置互调等渠道补充敦煌郡传马。西汉敦煌郡马的养牧由此得以迅速发展。
关键词:西汉 敦煌郡 传马 厩置 悬泉汉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