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大家”谈天山——席琳

摘要: 501文章176万总阅读查看TA的文章0分享到“大家”谈天山——席琳2017-08-18 16:10遗址——夕阳下的马鬃山马鬃山即甘肃北山,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其西与东天山以北的荒漠相衔接,可看作是天山最东端的余脉,主峰海拔2583米。在整个马鬃山区,遍布准平原化干燥剥蚀低山、残丘与洪积及剥蚀平地,星罗棋布的黑色石块点缀在黄灰色的沙土上,形成了一幅苍凉而奇异的景象,地质学上称之为“黑戈壁”。——作为东天山游牧文化区东缘的马鬃山 ...
0

“大家”谈天山——席琳

——夕阳下的马鬃山

马鬃山即甘肃北山,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其西与东天山以北的荒漠相衔接,可看作是天山最东端的余脉,主峰海拔2583米。在整个马鬃山区,遍布准平原化干燥剥蚀低山、残丘与洪积及剥蚀平地,星罗棋布的黑色石块点缀在黄灰色的沙土上,形成了一幅苍凉而奇异的景象,地质学上称之为“黑戈壁”。

——作为东天山游牧文化区东缘的马鬃山区

那片黑戈壁

2004年,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对这一地区开展了一次全面的考古调查。13载岁月如白驹过隙,今天,当回忆的幕布拉开,曾经的一切依然是那么熟悉和亲切。

西行远长安

2004年7月26清晨,乘坐那辆印有“西北大学”字样的“陕AK2152”绿色皮卡(这辆车跟随我们战斗太久,已深刻在记忆之中)离开酷暑的长安,沿途经过兰州市和酒泉市的两次集结,九名队员于27日下午全部到位(PS:刘瑞俊老师在调查后期接替王建新老师,姗姗来迟)。

7月28日,离开酒泉,向马鬃山进发!

黑戈壁上的人与马

遥途逢边关

出酒泉沿G30西行约200公里至桥湾道班路口,右手边出现了一条向北延伸的路,静卧在那片正如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探险八年》里记载的黑色戈壁上,放眼望去,远处马鬃状的低山连绵起伏。从此处右拐,沿路北行约70余公里,音凹峡边防检查站出现在眼前。在这里,我们经历了边境证逐一核对登记、所有行李下车开箱检查的边防检查初体验,这才意识到自己离边境有多近。

音凹峡边防检查站

边防战士

翻看甘肃地图可知,马鬃山地区行政建制为镇,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北与蒙古国的戈壁阿尔泰省接壤,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管理区。初到马鬃山镇,边防工作人员亲自到宾馆登记了边境证和身份证。边境调查时,每到一处边防连驻地或边防哨所,也要登记和扣押边防证与身份证。这不长的65公里边境线的边防检查却比我时常抱怨的西藏边防检查要严格太多,一处处边防营驻地,一处处训练场,一处处边防哨所,一位位戍边战士,满满的安全感,必须给甘肃边防点个赞!

纵情马鬃山

过检查站,穿越在黑戈壁和马鬃山腹地,才深切体会到了这里的广袤、荒凉。记得那年正流行刀郎的歌,当车里响起那首《北方的天空下》时,顿时觉得北方的天空下就应该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调查工作持续一月有余。镇上一家名为“鹤亭酒家”的小饭馆成了我们固定的就餐地点,与餐馆老板娘和两个可爱的服务员姑娘成了很好的朋友,马鬃山宾馆则是了我们唯一的住宿地。野外工作期间,做饭和吃饭地点在岩厦、秋(冬)窝子、露天坡地或空地之间随机转换,住宿则多是在牧民的羊圈或山沟台地上搭帐篷,条件好一些的话可以住在秋(冬)窝子的炕上。

马鬃山宾馆

鹤亭酒家

柳沟露营地和岩厦厨房

山坡上的早餐

8月下旬调查工作结束时,我们在南北约130公里、东西约135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12个遗迹分布区,记录了刻有岩画的岩石301块、墓葬53座、古代居住遗址20座、可能与祭祀有关的特殊石筑遗迹50座,全面掌握了这一区域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数量、分布、特征,揭示了其与新疆东部以及北方草原地区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关系,区分出了两类不同的游牧文化遗存,还确认了稍晚时期受蒙藏文化影响的少量考古遗存。

马鬃山的岩画和墓葬

归乡深慨叹

由于地处北方草原丝路东西(蒙新)和南北(外蒙草原和南部地区)文化交流孔道的节点,马鬃山地区在古代游牧民族的迁徙和交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汉武帝时期,霍去病、李广利等出兵匈奴的路线也是从北地郡出蒙古草原,过居延泽,经马鬃山到东天山北麓的匈奴腹地的。近代史上,马鬃山地区更是因为活跃在此、截断丝路的神秘“黑喇嘛”和新疆军阀杨增新所建的军事防御要塞而留名。近年,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又在马鬃山地区发掘了几处玉矿遗址。除此之外,你能想象在更远古的地质时期,今天这样一篇广袤荒凉的区域里曾有过大小相连的湖泊,湖边青草茂盛,原始森林广袤,是鱼类和各种食草类恐龙的家园吗?戈壁沙土中发现的木化石及大量的恐龙骨骼和鱼、龟、三尾类蜉蝣、东方叶肢蚧、贝壳类、河蚌类、植物类以及罕见的蜻蜓翅膀等古生物化石或许可以帮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

马鬃山的点点滴滴

马鬃山的故事太多,

黑戈壁的历史太久远,

这一切在夕阳下都显得静谧而美丽。

13年过去了,它们的模样有没有变化,好想再回去看看啊.....

作者简介

席琳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2000级考古专业本科生,2004级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7级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4~2007年读研期间,参加甘肃马鬃山区考古调查和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现工作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来源:东天山考古公众号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