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青陕联合南亚廊道(青海段)2017年度考察纪

摘要: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中国国家文物局推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期准备工作的指示和安排,青海省文物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四家学术机构,计划于2017年至2021年共同开展为期五年的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文化遗产综合调查、研究、宣传、保护规划制定等工作,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申遗工作提供基础文化遗产信息、资 ...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中国国家文物局推动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期准备工作的指示和安排,青海省文物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四家学术机构,计划于2017年至2021年共同开展为期五年的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文化遗产综合调查、研究、宣传、保护规划制定等工作,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申遗工作提供基础文化遗产信息、资料与相关学术支撑。9月1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范桂强、西藏考古研究室席琳、隋唐考古研究室胡春勃等前往西宁,参加2017年度调查工作启动仪式与后续调查工作。

9月12日上午,青海省文物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六家单位在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了一个简短、有序、隆重的启动仪式,之后,全体调查队成员踏上征程!

当天下午的调查工作从恰卜恰河谷北段的上沟后村西部建筑遗址与古道路组合遗存开始着手。遗址所在台地南部有当代民俗遗产:拉什则与插箭台。徒步古道路,穿越路上的两个隘口,在第一隘口处发现了一段窄石槽,第二隘口处发现了人工条石,远望西边的第三隘口之后结束了今天的田野调查工作,斜风细雨,彩虹高悬,带着些微倦意和满满的思考归来……

★考察启动仪式

★调查前讨论会 ★上沟后古道第二垭口调查

★上沟后古道第一垭口石槽

9月13日

9月13日,风雨兼程走过了四个地点:加拉北城址、上梅遗址、索尔加遗址、正东巴古城,看到了不同类型的夯土墙、础石和人工凿石标本,听到了热情的藏族大叔为我们提供的和遗址与古代道路有关的线索。正东巴古城现存的高大夯土墙体夯层厚度均匀、夯层间夹以粗圆木的特点让人联想到了唐陵的夯土阙台,生活在遗址区的一位83岁高龄的藏族老奶奶看起来好像只有60几岁的样子,白塔和玛尼拉康之间的广场上晾晒着新收的麦粒,收获的喜悦随处可以感受到!

★东巴村晾晒油菜的藏族老人

★加拉北古城遗址

★石柱础 ★正东巴古城北墙

9月14日

9月14日,上午在雨雾蒙蒙的仙境里调查了日月山口南边的戍堡遗址,呼出的气竟然结起了薄霜,为什么九月的“海南”比十月的玉树还冷呢,当年文成公主过了日月山后之所以哭出倒淌河,说不定也和这“岭南”的气候有点关系呢,地理分水岭果然名副其实!下午天终于慢慢放晴,调查了倒淌河北边的那亥列古城及其西边台地上的遗址,该遗址的规模、防御体系和出土的唐代遗物看起来更像是以往所认为的以黑古城为驻地的唐神威军故城。因为黑古城调查发现的遗物和夯土城墙结构都具有明清时期的典型特点,或许它一座与这一时期蒙古人在该地区活动有关的城址吧,正好它边上就是蒙古村,不过令人有点意外的是村里的蒙古族穿的是藏装、说的也是藏语喔。

★冒雨调查日月山戍堡遗址 ★日月山戍堡遗址

★黑 古 城 ★ 那亥烈古城东门瓮城夯层

9月15日

9月15日,先去了兰卡索古城,调查发现的典型宋代蓝纹陶片将古城的年代从清代提前到了宋代。之后前往今天要徒步穿越调查的青海南山古道南部沟口所在的拉乙亥么村三社。等待后勤组送饭期间,在村里84岁的藏族老人根赛的热情指引和带领下,看了他们家后面崖壁上雕刻的“鹿”,竟然是公元前二世纪前后的群羊岩画,意外的惊喜!午饭过后,开始徒步穿越六公里的色娘沟南山古道,沿途发现有道路遗迹、小城(驿站、戍堡)遗址以及石台阶。

★根赛岩画点的群羊岩画 ★色娘沟古道的踩踏石槽 ★色娘沟古道垭口

9月16日

9月16日,上午补四个遗址的航拍和古环境调查,下午集体讨论,,畅谈对前几日调查内容的思考与认识,考古、民俗、传说、环境、廊道、申遗,话匣子打开了似乎就停不下来,持续三个多小时,还是姜主任来喊吃饭才打住!

阶段性讨论会

9月17日

支东加拉古城东南角暴露的夯土墙

★切吉古城残存夯土墙

★ 切吉古城发现的手印砖

★切吉沟宽阔平坦的东口(东-西)

9月18日

9月18日,上午穿越切吉沟后进入开阔的河卡滩,路右侧有河卡山古道,因为阴雨,只能等天气好的日子再穿越了。走现代化高速穿越河卡山到达大河坝,开阔的河谷深度足有一百多米,相当壮观。下午雨停云厚,调查了龙曲北岸台地上的哇滩和沙那两座带有高台的古城,现场调查的发现除了瓦、鸱吻残块之外,还有不少制作瓦的模具,芯土的烧成温度很高!

★切吉沟东口远眺(东-西)

★ 切吉沟西口远眺(东-西)

★哇滩古城筒 瓦、板瓦、鸱吻残块

★ 沙那古城筒瓦芯土、鸱吻残块

9月19日

9月19日,在寻找进入河卡山幸福沟古道南口的路上度过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在一条岔路尽头的寺院喇嘛那里获得了正确的路线信息,不仅如此,本打算十公里的徒步调查因村道路况较好,还变成了乘车调查,出沟后看到了开阔平坦的河卡滩和独树一帜的路标“娃彦山”(吐蕃谓之“独山”),当时的心情用这条古道的名字“幸福”来形容是再切切不过了,连啃油饼都充满了幸福。下午调查尕马阳曲黄河老桥两端的戍堡遗址,这里有可能是吐蕃独山军的大莫门城所在,扼首交通要冲。过黄河老桥,进入贵南县,行走在芒拉滩上,后有娃彦山,左有木格滩。再一次经过一翻曲折的找路过程,终于迎着夕阳到达了今天最后一个调查点——加木月日古城,航拍、采集标本,直到日落时分,羊儿们都回来了,我们也收工,告别了美丽的特柔村。

★幸福沟南口(南-北) ★幸福沟南口(南-北)

★幸福沟北口与塔拉滩、娃彦山(独山)(南-北)

★尕玛羊曲黄河老桥与桥东戍堡遗址

★月日遗址内的筒瓦、板瓦残块

9月20日

9月20日,上午调查森多建筑遗址,面积很大,中心区堆积较厚,采集到了唐代的筒瓦和可能为唐宋时期的佛像瓦当与兽面滴水,由于时间关系,有限的几个探孔没能找到建筑基址的位置,今后有必要对该遗址再做一次全面的钻探与试掘。下午前往上洛哇村西侧的台地上调查由七个单体建筑基址和两座小高台组成的多果滩遗址,断面上发现了位于细沙层之上的硬土层和灰层,采集到了不少砖瓦、鸱吻标本。上洛哇村西的河滩草地太美了,下工路上开启了疯狂的拍照合影模式,一户村民家屋顶上的小花开的正好。村子周围的树林是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阻挡着来自西北边塔拉滩以及北侧木格滩流沙的侵袭。

9月21日

9月21日,由于近日工作早出晚归,强度较大,加之昨晚两位新来换班的老师需要适应高原环境,上午进行了休整,整理资料,会诊标本;下午调查了四个小建筑遗迹。

★ 上午会诊标本★下午田野调查

9月22日

9月23日

9月23日,踏上返程,二过尕玛羊曲,神奇的娃彦山再次映入眼帘。过黄河、翻越河卡山,徒步三公里补充调查了前几日因雨未能到达的龙曲遗址,古城和寺院遗址都在1993年进行过考古发掘,此次调查取得了航片和照片等资料。告别龙曲后,一路向北,在南眺娃彦、北望青海南山的古道思考中平安到达了未来几天工作的驻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

9月24-25-26日

蔡林海老师讲解青海古道演变与相关考古发现 清洗采集遗物

晾晒采集遗物 挑选标本

标本描述

9月27日

9月28日

9月28日,补充调查第二天,克才古城,一座带有两座夯土高台,整体石砌基础,三面深沟、一面浅沟的防御性古城,调查中采集到了陶器残片、绳纹砖、铜器残片等!下午前往位于共和盆地恰卜恰河谷两岸的下塔买古城和下扎滩古城调查,一处已是耕作多年的梯田,一处则是经过多次修建的大棚区,既往调查资料中所描述的古城夯土墙和建筑材料残见完全没了踪影,破坏的如此彻底也是没谁了。无奈之中带着些许伤感,驱车前往第一天下午调查的上沟后遗址与古道,补充钻探,眺望远处,木格滩、龙羊峡、塔拉滩、娃彦山均一览无遗,没有现代化机械辅助的古人对道路的选择绝对尊重了地理坐标与环境啊!

9月29-30日

9月29~30日,汇总资料,整理行囊,返回西宁,点交标本,本年度的调查工作至此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作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的重要枢纽和文化遗产地,此次在对青海段海南州地区开展考古、民俗、古环境综合调查过程中,及时通过电视和网络自媒体等途径开展了公众考古宣传。此外,还及时通过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和交谈,对当地的民俗、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古今环境变迁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必将为该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提供坚实的资料基础。

媒体宣传

调查队合影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