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大英博物馆修复敦煌巨作之六|如何为修复布料配色染色

摘要: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实习生 孟悦 报道2017-08-28 07:33来源:澎湃新闻字号“修复‘灵鹫山’”,第六集。 视频来源 大英博物馆 翻译 孟悦 编辑 陆林汉(07:46)来自敦煌的巨幅刺绣在大英博物馆修复中会面临哪些问题与新的发现?大英博物馆“斯坦因密室”内藏有一件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巨幅刺绣《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国内专家称应为《凉州瑞像图》)。近期大英博物馆正在重新评估它目前的状况,做一些必要的修复,并将修复过程制作 ...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实习生 孟悦 报道

2017-08-28 07:33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修复‘灵鹫山’”,第六集。 视频来源 大英博物馆 翻译 孟悦 编辑 陆林汉(07:46)
来自敦煌的巨幅刺绣在大英博物馆修复中会面临哪些问题与新的发现?
大英博物馆“斯坦因密室”内藏有一件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巨幅刺绣《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国内专家称应为《凉州瑞像图》)。近期大英博物馆正在重新评估它目前的状况,做一些必要的修复,并将修复过程制作成视频“修复‘灵鹫山’”(Conserving Vulture Peak),每周播出。
在第六集中,织物修复师们需要使用新的布料来替换原来的修复布料,同时根据样本思考颜色是如何在布料上发挥作用的,并对选出的布料进行配色染色。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将陆续编译每集视频,展现难得一见的文物修复过程。本文文首的视频为第六集。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这一唐代巨幅刺绣是英籍匈牙利探险家与学者斯坦因盗买带出中国,于1919年入藏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不同有色背衬
目前,在完成刺绣的清洁阶段后,修复工作将进行到下一个阶段。修复师们需要在使用新的布料来替换原来的修复布料时,考虑究竟如何使用颜色。(1908-1912年间,这幅刺绣曾被一位来自英国皇家刺绣学院的小姐E.A.Winter修复过。)
大英博物馆的高级织物修复师Monique表示,“当时修复布料的颜色有一部分混入了原来的衬里织料里,有时很难区分这两者。所以也许我们现在看到的颜色都有那么一点儿相似。”因此,修复师们需要在大英博物馆的工作室中收藏着的不同有色背衬中寻找合适的背衬,并根据样本思考颜色是如何在布料上发挥作用的,以及刺绣最终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蓝色或橙色大多会作为一些刺绣作品的背景色。但修复师们觉得那样会导致喧宾夺主,所以希望在刺绣上能展现一些灰白的阴影。希望通过背景色来带出这些颜色,使这些颜色看起来更亮一些,并且使原作和衬背之间的区别更清楚一些。同时,这么做可以让人十分清楚地看到所有缺失的部分。Monique认为:“如果在这些缺失的区域放上颜色非常暗淡的布料,那么这件刺绣会展现出比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更多的细节。也许这是一种欣赏这件刺绣以及充分了解原作的好方法。”
在进行寻找和比对后,修复师们将范围缩小到两种颜色。同时,作为修复工作的一部分,修复师们还要在刺绣表面和新的布料上装上一张非常结实的透明网。随后要做的是要辨认选中的颜色。修复师们通过博物馆的染色配方书,找到选中样本的配方(一种混合着一点黄、一点灰和一点棕的混合物),显示着每种颜色的不同比率。
大英博物馆的染色配方书
织物修复师Hannah表示,布料染色在织物修复的过程中十分常见。通常使用这种方法来染背衬的布料和支撑部分的布料。但由于材料特殊,所以每一步都要非常精确。通过制作一些样本,修复师们就可以在大面积染色和染新的支撑布料前试验这些颜色的不同组合结果。随后通过切割一块样品,测量它的重量,来确定染料的用量。
测量用量
在染棉线时需要用到一种染料粉末——晒牢维染料。在称出需要的粉末后,在烧杯里加水制成原液,然后加入需要的其他染料,直到得到特定的颜色。
这些颜色在浓缩形式下很难被区分出来,这种亮橙色其实是一种黄色
米黄色的支撑布料会用到三种主要的染料。随后,修复师用微量吸液管来量取需要的染料来制作混合物。通过将两种特定的比例混合,来获得想要的明暗效果。
在得到了棉布样品,还有染料和水后,接下来修复师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它们一起加热大约两个小时,在加热的同时还要持续不断地搅拌它们。同时还要在里面加入了一种名为芒硝的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又被称为无水硫酸钠。芒硝能够确保颜色的一致性以及染料被均匀地吸收。
当它干燥的时候将会变成另外一个颜色,它将会比现在看到的颜色要浅
在直播最后,Monique解释了在这个阶段选择颜色的原因,其一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将刺绣翻转的次数。因为下一个步骤是将刺绣翻转过来正面朝下,拆除修复内衬,到那个时候修复师无法看到刺绣的正面,因而也无法选择布料的颜色。
延伸阅读:
我国纺织品染色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染料是指能溶于水中并能直接或借助剂上染于纤维而显示色彩的有机物质。合成染料于19世纪晚期出现,古代纺织品上的染料多为天然植物染料。古代纺织品植物染料的科学测试是中国纺织品科技考古和鉴定工作的重点。
古代常用植物染料:
自然界中有记载的能够染色的植物达300多种,按照色相可将染料分为以下几类:
红色染料:茜草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红色植物染料。茜草色素化学成分主要是蒽醌衍生物(主要成分为茜素亦含紫茜素等)。
红花传说汉时由张骞自西域带回,唐宋以后,红花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红色植物染料之一。红花中主要含有红花甙和黄色素。一般情况下只用红花甙进行直接染色。
蓝色染料:古代蓝色植物染料均是运用蓝草中所含靛质进行染色,人类应用靛蓝染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相传在夏代,我国就开始种植蓝草。1880年,Adolf von Bayer用化学方法合成了靛蓝,传统的靛蓝生产逐渐衰退。但是,传统的蓝印花布、蜡染和扎染中使用的染料均为靛蓝,目前少数地有菘蓝、蓼蓝、马蓝等。所有蓝草中均有可以缩合成靛蓝的吲哚酚,但它在各植物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是不同的。靛蓝除了可以染蓝色之外,还能与其他含黄色色素的植物染料套染绿色,以及与红色调植物套染紫色。
黄色染料:自秦汉以来,栀子的种植已经极为普遍。栀子色素成分主要是萜类的藏红花素和黄酮类的栀子黄色素。用于染色的主要是藏红花酸,栀子色素可用直接法将织物染成黄色微泛红光,亦可加媒染剂染成不同色调之深浅黄色。
槐米染黄出现在唐代以后,明代继续发展。其色素成分为芸香甙,又名槐黄素,属黄酮类衍生物,为色彩艳亮、牢度优良的黄色直接染料。
姜黄主要成分是姜黄素,属于酚类衍生物,姜黄可直接染棉毛丝等纤维,也用金属媒染得各种不同的黄色。
绿色染料:冻绿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天然绿色染料之一,又称鼠李或绿柴。色素主要为天然绿二号。这些色素可以采用直接法在弱碱性浴中染棉和丝绸还可以在弱酸性浴中采用还原剂来还原染色,得到蓝光绿色。
紫色染料:春秋战国时紫草在我国就已经使用,紫草叶及根部均含有乙酰紫草醌,含量约为50%是以萘醌类为主要发色基团的媒染染料,易与多价金属氢氧化物生成络合物。
黑色染料:黑色染料常见的有麻栎树果壳,胡桃、杨梅、榉柳等树皮,莲子壳等。五倍子是染黑色的主要天然染料,含有没食类鞣质而能染色成黑。鞣质首先与铁盐在纤维上生成无色的鞣酸亚铁,然后被空气氧化成不溶性的鞣酸高铁色淀,所以染色牢度非常优秀。
(本文摘编自何秋菊的《中国古代纺织品植物染料鉴定方法探讨》一文)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大英博物馆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