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上海师范大学召开“古代地中海文明研究工作坊(第六期)”

摘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玉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李玉)11月11日,上海师范大学召开“古代地中海文明研究工作坊(第六期)”,主题为“中世纪地中海世界的宗教”,英国利物浦大学历史系教授马里奥·考斯坦贝斯和马丁·希尔作主旨发言,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善伟主持主旨发言。  马里奥•考斯坦贝斯的主旨发言聚焦中世纪早期,其演讲题目为“古代晚期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地中海世界的宗教变化:新视野”。针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玉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李玉)11月11日,上海师范大学召开“古代地中海文明研究工作坊(第六期)”,主题为“中世纪地中海世界的宗教”,英国利物浦大学历史系教授马里奥·考斯坦贝斯和马丁·希尔作主旨发言,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善伟主持主旨发言。

  马里奥•考斯坦贝斯的主旨发言聚焦中世纪早期,其演讲题目为“古代晚期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地中海世界的宗教变化:新视野”。针对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朗所提出的天主教与伊斯兰教在中世纪早期欧洲对峙的两元历史叙事模式,他认为,8-11世纪的西欧并未形成统一的政策和运作模式。当时的欧洲以阿尔卑斯山为界形成了差异巨大的南北两种情形:南欧城镇化程度较高,与其他宗教接触较多,宗教生活更具多样性;欧洲北部则深受加洛林统一模式的影响,对异质文化更为陌生也更具敌意。通过有关意大利隐修院的个案研究表明,隐修主义亦存在南北差异,他特别强调主教在教会和世俗社会中的双重地位。

  马里奥•考斯坦贝斯认为,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并非基督徒与穆斯林间数个世纪敌意积累的总爆发,发起十字军东征的乌尔班二世的初衷更多是为了援助拜占庭人而非解放圣地。因此,简单运用文明冲突论并不能增进我们对中世纪地中海地区各宗教之间关系的理解,而应更多关注欧洲内部的多样性倾向。

  马丁·希尔的主旨发言聚焦中世纪中后期,其演讲题目为“地中海世界的隐修主义:1100-1500”。他从长时段出发,针对历史学家们所提出的传统隐修主义模式——过于强调隐修会的兴衰循环及其内部的历史和改革叙事,进行了追溯和反思。他表示,与欧洲北部许多地区相比,南部地中海地区成为了本笃会、军事修会和托钵修会的沃土,而西多会反而没有在此获得大的进展。这既与地中海地区较高的城市化、商业化有着密切关系,亦与该地区非基督徒(即穆斯林与犹太人)的广泛存在有关。

  因此马丁·希尔认为,从隐修运动的视角,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西欧南北宗教景观的差异。具体来说,地中海地区的堂区组织相对弱小,未能形成与修道团体的竞争,且他们更多受到了多元文化的挑战,因此在宗教生活方面也呈现出更为多样性的倾向。

  上海师范大学李腾博士主持交流讨论。针对参会者所提出的“教会内经济角色主要体现在土地占有上”、“爱尔兰、拜占庭与加洛林文化复兴”、“东西方隐修院、寺庙选址之差异及其反映的宗教理念”、“基督教修道士曾深入北非传教而穆斯林却为何没有进入拉丁基督教地区进行传教”、“《奥古斯丁会规》的再发现和律教士团体的兴衰”等问题,两位主旨发言嘉宾与参会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